|
胡耀邦的公仆品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
2008-02-19 11:44:27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刘明钢 |
浏览次数: |
|
|
|
|
胡耀邦辞世19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公仆品质,仍然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他的良操美德,他的高风亮节,他的人格魅力,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
让 贤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份材料就是明证。那是胡耀邦在参加党的八大期间亲笔写的信,现抄录如下:陈云、小平同志阅转
主席并原书记处同志:
今天上午,我出席主席团会议,看到我的名字摆在预定的正式中央委员里的时候,从心底发出了无限的痛苦,几次想站起来提出意见,但老是感到难为情。当快要散会的时候,算是鼓起勇气站起来了,可是又被大家说“不要谈个人问题”,就坐下来了。
我是作梦也没有想到,我会被提名为中央委员的。我决没有低估自己,我曾经估量过自己的分量。我这样计算,如果我们党把领导核心选成一个二千多人的大团,大概我可以摆得上。后来决定选成一个大连(这是我衷心拥护的),在这个连里有我的名字,心里非常不安。但又一想,做青年工作的没有一个人也不好,所以就拼命压制着自己,没有提,也没有同别的同志谈。至于由于提的太快,又没有把工作做好,因而欠了党的债,那以后还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补偿。从这一点上说,我认为我这样做也是识大体的。
现在九十七个正式中央委员的名单中又有我,我就完全想不通了。这样做使我太没有脸面见那些无论是过去多少年和这几年,对党的贡献都比我大几倍的绝大多数的候补委员。这对我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无论如何,请主席和中央同志把我的名字摆在候补名单里去。
情绪有点激动,写得词不达意,想一定会原谅我。
敬礼!
胡耀邦
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中央书记处很重视胡耀邦的来信,委托刘澜涛找胡耀邦谈话。刘说,中央领导认为,青年团里应该有一名负责人成为中央委员,而胡耀邦本人的资历符合这个要求。现在这件事已经定了,就不要再提了。
9月27日,八大选举中央委员会,胡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散会后,胡耀邦拉上王鹤寿、张黎群一同上车,从中南海怀仁堂回到他在富强胡同的家。他们坐在客厅里,助手和秘书向胡耀邦表示祝贺。胡耀邦表情严肃地说:“祝贺什么,不相称啊!不少省委书记、中央的部长、部队里的将军,功劳比我大,资格比我老,但还是中央候补委员。我给毛主席和中央写了信呢,请求无论如何不能把我安排当中央委员。如果是工作需要,安排个候补委员就足够了。但是没有采纳。我心情很不平静啊!”
纳 谏
1982年以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但是,随着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锻炼和考验,在政治上与共产党更加一致,原来实行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已经远远不能反映这一根本的变化。怎样适应新形势,提出新方针,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所要解决的问题了。
1981年12月21日至1982年1月6日,第十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982年1月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央领导会见出席会议的部分同志,并与大家亲切座谈,胡耀邦发表了长篇重要讲话。在讲到同民主党派的关系时,他强调,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风雨同舟几十年,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仅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而且要“风雨同舟,鱼水相依”。
由于胡耀邦讲话较长,会议主持人宣布中间休息一刻钟。休息时,胡耀邦见到一位熟悉的记者,打过招呼后,亲切地问:“我今天讲得怎么样?”
“很好!”记者回答。
“哎,你们新闻记者不能光挑好听的说嘛,你看还有什么问题没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