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和反抗。有一次天下大雨,毛泽东先帮佃户邻居收谷子,而自家快晒干的谷子却淋湿了,父亲没有表扬儿子反而十分生气,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感。父亲治家严厉,常常动不动就骂老婆打儿子。毛泽东同情母亲,也强烈反对父亲的做法,有一次甚至跑出去了,以示抗议。待到父亲找到他时,讲好条件(不打)才回家。
思想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升华
本来,对少年毛泽东产生影响的只是历史传奇,他虽然在开始观察社会和思考社会问题,但毕竟年纪还小,对社会的思索,对农民造反的同情还只是局限于感性认识。就在这个时候,湖南发生的社会现实问题使他的思想逐步升华。
开始还只是湖南的社会传闻。1910年湖南发生饥荒,饥民拥进省城长沙,发生抢米风潮,并攻打巡抚衙门,遭到官府镇压,许多饥民被当作暴民杀害。毛泽东说:“这件事在我们学校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叛乱分子’,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看问题。他们并不明白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却从此把它记在心上。我觉得跟‘暴民’在一起的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普通人,对于他们受到的冤屈,我深感不平。”
不久,毛泽东的家乡韶山也发生了农民与地主的争斗。他们本来只是与一户地主发生争执,地主却去县上告他们。县上法官得了地主贿赂,不顾事实判农民败诉。农民不服,联络哥老会众起事反抗,被衙门派出的重兵血腥镇压,并将起义首领彭铁匠斩首。毛泽东早已多次听老人们讲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斗争等故事,农民被逼造反的形象一直朦胧地存在他的脑海中。如今,自己的家乡竟然也有了哥老会这样的秘密造反组织。毛泽东认为这是一起官逼民反的事件,彭铁匠是一个英雄,大家都同情这次起义。
第二年,韶山发生的另一件米案直接涉及到了毛泽东的家庭。这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穷人要求富户接济。但做米生意的毛顺生明知道韶山缺粮,却不接济穷人,把粮食运往城里赚钱,被饥民在路上拦住抢走了。毛顺生受了损失“怒不可遏”。毛泽东说:“我并不同情他,但同时我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是不对的。”
这几起事件深深教育了少年毛泽东,使他对社会上存在贫富阶层(当时还并未认识到就是阶级),富人与官府勾结压迫剥削穷人;富人往往为富不仁(包括并不是大富人家的父亲);穷人并不是天生就想造反生事,而是在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才选择造反这条路;中国农村不但存在富人压迫剥削穷人,而且存在男人压迫女人,神灵的权力也很大,而且往往受富人操纵等等问题开始有了认识和思考。少年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中逐步升华。
走向山外大世界
旧的历史传奇文学中的崇敬英雄和忠义、均富思想以及智谋策略,也对毛泽东产生重大影响。他看了《说岳全传》、《水浒全传》后,“很喜欢李逵、武松、鲁智深这些不畏强暴的英雄好汉,十分痛恨高俅、童贯、蔡京这些欺压良民的奸臣贼子。他认为牛皋比岳飞有气魄……牛皋的胆子大得多,他敢于拉起人马,上太行山落草”。韶山哥老会起义的首领彭铁匠也给少年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心目中,彭铁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少年毛泽东很会学以致用。他常常是边读书还要边劳动,过去是各家孩子放各家的牛,毛泽东读了书以后,也学起了当头领管事的本领。他把附近的放牛伙伴组织起来,一面派人轮流放牧,一面与其他伙伴或做游戏,或谈天讲故事、采果子大家分着吃,这样牛吃饱了,牧牛的孩童们也玩得开心,这说明少年毛泽东已从传奇文学上开始学到了组织、指挥才能。他不论是读书还是做事,都十分认真,种菜能把菜园收拾得像个花园,喂牛喂猪,能让它们不长虱子,栏楼打扫得干干净净,牛猪从不害病。1910年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