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是不是也证明了彭总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杨凤安:当然。1951年1月25号我们部队撤回来了,27号敌人就开始进攻,如果之前我们再继续追下去就麻烦了。事实证明,彭总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彭总在指挥上运筹帷幄,每一仗都是胜敌一筹。我们以那样落后的装备,战胜这样强大的敌人,彭老总高超的指挥艺术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主持人:后来我们在进攻汉城的时候是背水作战,后面就是汉江吗?
杨凤安:是的,后面是汉江南岸。
主持人:彭老总当时用什么样的策略对付敌人这种攻势呢?
杨凤安:彭老总是有准备的。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部队打得特别艰苦,38军有的一个连就剩一、二十个人了。在这个时候,彭老总改变了方针,我们采取运动防御,就是间接抗击,我们以空间换取时间。在这个时候,彭老总回了北京一趟,我是跟着彭老总一起的。我们在2月19号回到北京,3月初再回去朝鲜。彭老总到北京主要是将朝鲜战场的情况向毛主席汇报,建议不用速胜的策略。这个时候就部署了第四次战役,我们间接抵抗、迟滞敌人,准备第二梯队到达后再进行反击。所以四次战役打了将近一个月,敌人也伤亡了好几万人。
主持人:当时彭老总是怎么对战场形式作基本判断的?
杨凤安:彭老总根据敌我情况作了整体判断,抗美援朝这个战场必须要持续打,速胜是不可能的,要在持续当中,不断地消耗敌人。在2月19号晚上,彭老总到金日成那儿去,两人确定了以后的作战方针,就是持续作战的方针。主持人:我们现在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发现,好象从中间一下子就一分两段了,前面一段是运动战阶段,后面就成了阵地防御了,那么这个转换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呢?杨凤安:这四次战役运动防御结束以后,第二线部队都上来了,就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本来这次战役是可以打好的,但是因为我们19兵团和3兵团新进去,没经验,所以我们消灭的敌人和我们自己的伤亡都很大,但是粉碎了敌人两边登陆、向北推进这么一个计划。打完了以后,实际上双方力量是旗鼓相当的。美国想向北进,再想占领别的地方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想着把敌人打败,整个解放朝鲜,也不行。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国和联合国提出停战谈判,在谈判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转入38线附近阵地防御了。
主持人:在进入阵地防御阶段之后,曾经有一个很形象的战术,叫做"零敲牛皮糖",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零敲牛皮糖",领袖人物的创举

毛泽东与彭德怀在中南海 资料图片
杨凤安:如果我们一下子包围敌人一个师、一个团,那我们一个夜晚都不能战斗,第二天敌人来了飞机,地面坦克一接应,它又可以跑出去了,在第五次战役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挺多的。
在这个情况之下,毛主席就提出来了,我们打敌人一个军的时候,最多歼灭它两个营,这样小口小口的,一点一点地吃掉敌人,"零敲牛皮糖"指的是这样的打法。
在阵地防御当中,我们志愿军是越来越主动。彭老总这个时候就确定了一个方针,那就是谈判要认真地谈,战场上要积极地打,以打促谈。
开始谈判的时候,美国是很骄傲的。要我们从38线附近撤到元山、德川、新义州这一线。当然我们要反对,所以就停止谈判了。紧接着李奇微发动了夏季、秋季攻势。夏季攻势是在东线,打了50来天,敌人伤亡很大,打出个"伤心岭"了,就是伤亡了一大堆,也没有怎么前进。
西线是在马良山,我们64军阵地,也打了很长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