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穿一身土布军装。邓小平个子虽然不高,但看上去很精明强干。一见面,粟裕就激动地说:“刘司令,我们1932年从红大分开后,17年没有见面了,很想念你啊!”刘伯承也说:“是啊,我们17年没见面了,我也很想念你啊!”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第二天,他们就在粟裕住的房子里面,具体商讨了成立总前委的问题,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委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为常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并研究了下一步渡江作战的问题。会议开完后,他们5人还在粟裕住地大门口左边石榴树旁合影留念,摄影者为三野政治部摄影师陆仁生。18日,刘伯承、陈毅两人去中央开会,邓小平返回二野。
淮海战役:一场大决战,作战方针边打边完善
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和以前所有的战役方针不一样,不是一开始就完善的,而是边打边完善的。粟裕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规模比较小,想用苏北兵团加上一个纵队,攻占两淮(淮阴、淮安),收复宝应、高邮,得手以后,再考虑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这就叫小淮海。
毛泽东看了粟裕的这个建议后,同意举行淮海战役,但说:不要先打两淮,收复宝应、高邮了,还是先打黄百韬兵团。一打黄百韬,整个战场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不是小淮海而是演变为大淮海了。国民党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孙元良兵团、黄维兵团都来增援了,总兵力不是几万、十几万而是80万。不仅如此,蒋介石准备派宋希濂兵团来增援,还准备从台湾、广西、甘肃抽调部队组成新的兵团来增援,准备在淮海地区和我们干一场。面对敌人的频繁调动,粟裕按照毛泽东确定的作战命令,就是要把黄百韬兵团包围起来,加以消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不是很弱的,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属于中上等,打他应该说是一个大仗、硬仗。这样大规模的仗,解放战争以来,我军还没有打过,粟裕心想,必须认真对待,谨慎从事,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叫他有来无回。黄百韬警惕性很高,发现我们要隔断他和徐州援敌的联系,为了逃脱被歼灭的命运,千方百计要向东援的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靠拢。担任阻击任务的我十纵队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七纵、十纵、十一纵,阻击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东援,寸土必争,打得英勇顽强,就是没有让邱清泉兵团向东前进一步,任务完成得很好。邱清泉很狡滑,看到黄百韬保不住了,形势不妙,不仅不向东增援,反而向西后退了。蒋介石派儿子蒋纬国率战车旅亲临战场增援黄百韬,也没有挽救黄百韬被歼灭的命运。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被阻在蚌埠以南过不来,黄维兵团被二野围住。由于打敌人增援的部队打得好,给粟裕消灭黄百韬兵团以足够的时间。黄百韬兵团被包围以后,我们没有将野战运动之敌和驻守之敌严格区分开来,开始几天进攻并不顺利。粟裕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纵队首长开会进行研究,决定部队从野战运动转为迫近作业,将堑壕、交通壕挖到靠近敌人村落附近,距离敌前沿阵地50米至30米处,逐个争夺敌人的火力点及所占村庄。在选择攻击村落时,采取先打弱敌再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方法。采用这种新的战术很奏效。用了8天的时间,就将黄百韬兵团的5个军12万人,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为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黄百韬兵团被消灭后,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究竟打谁,一时还定不下来,经过反复研究,直到11月24日,经毛泽东同意,确定打黄维。粟裕认为,如果说打黄百韬是胜利的基础,那么,打黄维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打黄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黄维兵团战斗力很强,是一块硬骨头,啃掉了他就等于啃掉了蒋介石在淮海战场的主心骨。主心骨没有了,等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