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我作为粟裕的秘书,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粟裕酝酿、参与战役决策指挥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粟裕发电报给毛泽东,建议举行淮海战役
在豫东战役之前,粟裕就考虑打淮海的问题了,前后有3个多月。在济南战役就要结束的时侯,1948年9月24日早晨7时,粟裕用4个A绝密等级,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起草好,交给我们送机要科去发,并且还说,他要等毛主席的回电,毛主席的回电要是来了,哪怕他睡觉,也要把他叫起来。到了第二天下午,毛泽东的回电就来了。粟裕看得很认真,重要的地方他还圈圈点点。看完电报后,粟裕说,这下好办了,毛主席同意我们举行淮海战役,摆在我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组织、如何执行的问题了。他还将电报批给陈士榘、唐亮、张震、钟期光等传阅。
粟裕指挥部队打济南的时候,他的夫人楚青带着两个孩子从大连后方来了,正好遇上中秋,粟裕、楚青、孩子和我们这些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指挥部所在地——山东省宁阳县大伯集村团团圆圆过了个节。形势好转了,机关相对稳定了,粟裕的家属虽然从后方到前方来团圆了,但是我也没有看到粟裕抽时间和楚青、孩子们在一块玩一玩,聊一聊,而是把他的全部精力、全部时间放到指挥作战上面去了,一会儿看电报,一会儿看地图,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想问题,一会儿发电报给毛泽东、华东局、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汇报情况,提出建议,要么到作战科去了解情况,考虑问题,丝毫没有因为家属的到来,影响他指挥部队作战。
粟裕建议: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并成立领导机构
粟裕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同国民党军决战。在取得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以后,淮海战役成为契机。从淮海战场的全局出发,1948年10月31日,粟裕在电报中向毛泽东建议说:“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毛泽东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研究后,11月1日回电表示同意。粟裕看到回电后非常高兴。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是他的宿愿。早在1948年1月22日的电报中就有这个思想,他说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因而,毛泽东回电同意后,粟裕怎能不高兴呢!他认为从组织上明确解决了统一领导问题,这为取得整个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他认为这也是南线决战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光靠一个野战军是打不成这么大规模战役的。他还说:“南线决战的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们是不敢下这个决心的。”
有的同志问我,粟裕给毛泽东发电报,怎么光提陈毅和邓小平,而没有提刘伯承呢?根据我的了解,刘伯承当时率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没有和陈毅、邓小平在一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因而没有提到刘伯承。
至于在什么地方同国民党军队决战,粟裕认为,在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比在其他地区决战好。他的这个想法,于1948年11月8日晨,同张震联名发电报向毛泽东汇报,得到毛泽东同意后,大决战的格局就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
此后,在粟裕的建议下,毛泽东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研究后,决定加上刘伯承、谭震林,建立一个5人统一领导机构——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并在11月16日18时,发电报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粟裕,要他们一同到粟裕指挥部的住地——安徽肖县的蔡凹,商讨成立总前委的问题。
我清楚地记得,刘伯承等是16日到的。陈毅我是见过多次面的,但刘伯承、邓小平我以前没有见过。刘伯承很魁梧,高高的个子,戴了一副黑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