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届"四大名旦"之一李先念的财政部长生涯 |
2008-01-10 11:49:58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霞 飞 |
浏览次数: |
|
|
|
|
结束后,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但是也有一些干部头脑发热,在经济建设中产生了不顾实际、盲目冒进的倾向。处在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第一线的李先念,比较早地发现了这种情况。
他发现,在制定1956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多。国家原来计划投资112.7亿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本来已经很高了,但各地区和各部门还是觉得少,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增加。当时,中央许多领导干部也赞成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这样,就促使国家计划一增再增,最后增至200亿元。“一五”计划限额以上的基建项目由694个,增加到745个,后来又追加到了800多个。追加资金、追加项目,每一笔都要从李先念那里经过。李先念觉得,这种经济上的盲目冒进,不是好现象,国家财政是负担不起的。国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将使国家财政资金和市场供应难以承受。于是,他主动向周恩来、陈云提出,要把财政计划指标压下来,并得到了他们的赞成。在国务院出面组织召开的两次各部门各地方领导干部会议上,李先念运用他掌握的财政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反映国家财政经济方面实际情况的数据,如实地向与会同志做了说明,并耐心地做大家的工作。李先念的讲话得到了大家的赞成,参加会议的人员同意把1956年的基建投资压缩到147亿元。李先念经过认真计算,认为还压缩得不够,经过他再次做工作,大家又再次同意,压缩到140亿元。
但是,到1956年3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主张:要加大基建投资,加快建设速度。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多数表示赞成,陈云持保留态度。列席会议的李先念则从财政经济工作的角度,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提出:国家建设一定要与财力相适应,如果超过负担能力,财政就会出问题,国家经济建设速度反而上不去。毛泽东虽然认为可以考虑李先念的意见,但在当时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大多数委员的头脑都发热的情况下,李先念的意见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1956年上半年,毛泽东为了研究经济问题,找各部长谈话,也找了李先念。谈话时,李先念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后来被毛泽东所接受,并写入《论十大关系》,这就是后来毛泽东在此文中所说的,要快速发展,就要打好基础的观点。
虽然如此,毛泽东关于国民经济应有一个高速发展的思路并没有改变,在实际领导国家经济建设时,他仍然主张高速度。但与此同时,中央高层领导内部也形成了一种反对冒进的观点,这就是以刘少奇、周恩来、陈云为代表所主张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既要反保守,也要反冒进的观点。按照这一观点,由中央宣传部出面,以陆定一和胡乔木为主,写了一篇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的社论,于1956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
李先念是拥护这一社论的,他在实际工作中也认真贯彻反冒进的原则。在主持财政部的日常工作时,他坚决压缩过多的基本建设指标,力争保持财政平衡。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向其他领导干部宣传反冒进的观点。1957年1月,他在中央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讲了这样一番话:去年我们国家的财政、信贷、商品都入不敷出,而我们国家的工作人员、城市人口都增加了,这说明,去年我们国家的财政预算和信贷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若干冒进。我们国家搞建设,必须保持财政、信贷、物资三大平衡,才能稳步发展。三大平衡,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条客观规律。三大平衡的每一项,都有保持平衡的界限,我们不能突破这个界限。只要我们保持在界限之内发展,就是遵循了三大平衡的客观规律。具体说,在财政工作中,我们就是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现在,我们就要压缩财政收支计划指标,保证财政收支平衡。李先念强调:搞建设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