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
2007-09-20 12:55:29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安玉英 孟红 |
浏览次数: |
|
|
|
|
义无反顾、心悦诚服地“成为共产党的一位忠实可靠的朋友”。他曾感慨地说:“这就是共产党,没有别的。就是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对每个人都热情关注,目光四射!”
在周恩来的影响下,老舍把“文协”的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后来,“文协”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全国各地设有分会,搞了许多活动,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全国文联、全国作协的前身。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两大历史贡献:一是团结了一大批有爱国心的文化界人士。抗战时期是中国文人在历史上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二是使文学走向民间,走向普及。“文协”举行成立大会时,挂在武汉街头的口号就是“文章入伍,文章下乡”。应该说,这两个口号极大地影响了此后的中国文学走向。这里面不能不说凝聚着周恩来与老舍的心血。
召回效力祖国
抗战胜利后,老舍与曹禺接受美国官方的邀请赴美讲学,从事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并且笔耕不辍,继续进行创作。一年期满后中国内战爆发,老舍滞留美国。期间,周恩来一直在为实现国内和平殚精竭虑、奔走交涉,之后又为打垮国民党反动派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尽管如此,周恩来一直没有忘记老舍这位为抗战出过大力的文坛巨匠。1949年,当北平和平解放、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周恩来首先想到了旅居海外的老舍。他非常了解老舍对新中国的思念与向往,了解他在异国他乡的痛苦与郁闷。
1949年7月6日,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周恩来对济济一堂的作家们深有感慨地说:“现在就差老舍先生一个人了,无论如何要请他回国。”
时隔3个月,身在纽约的老舍辗转收到周恩来诚邀他回国的亲笔信,这令老舍喜出望外。他不顾手术后病体虚弱,悄悄地做好回国的准备。1949年12月12日,老舍排除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日夜思念的祖国,开始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到达北京的翌日,老舍就不顾旅途劳顿,在阳翰笙陪同下,前往拜见周恩来。数年未见,两位重逢的老朋友一见面就紧紧握手,久久不肯松开。
回到北京后,面对一个全新的天地,老舍心中充满喜悦,激情澎湃。他遵照周恩来的嘱咐,除了拜访过去的老朋友之外,就是埋头读书和写作。在拜读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他有所感悟,要做一个艺术家,就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周恩来与自己谈话的那天也同样提到了这一点。可作为旧时代的作家,要写新时代、新生活,又没有足够的思想改造和新社会生活的体验,若是冒冒失失地去写,必然会出错。老舍后来在谈到这时期的感受时说:“以前,我可以凭‘灵感’,信笔一挥,只求自己快意一时,对读者却不负责任。现在,我要对政治思想负责,对读者负责,急于成功会使我由失望而自弃。”
关切中新作倍出
周恩来热爱文艺事业,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老舍写的戏,周恩来几乎全看过,不仅看,还帮着出主意,帮着修改,有的甚至从头至尾直接参与创作。老舍对周恩来的崇高品德、高尚情操、杰出的才华和非凡的能力敬佩不已,他从这位良师益友身上汲取到无穷的力量。
1950年5月,周恩来出席了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大会。会上,老舍被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老舍很熟悉北京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凡是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鼻子能闻到的,特别是老北京的阴暗面,他都了如指掌。
7月24日中午,周恩来宴请老舍,鼓励他多为人民创作,多写自己熟悉的北京,写北京的变化。周恩来十分关心老舍的创作计划。老舍告诉周恩来,他打算写一部以龙须沟的变迁为题材的话剧,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歌颂毛主席、共产党和新政府。周恩来听了很高兴。当老舍说他已约好在第二天就去龙须沟实地采访时,周恩来连声说:“对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