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什么经验!仅仅是一次自己一点不成熟的初步感觉,就说成是经验,这不但误了自己,也可能误别人。你不用‘经验’二字,那可使别人有思考余地。只供人家参考,误不了大事。”
彭德怀在使用“经验”二字时的谨慎推敲,一直贯穿在他多年的文稿中。
不宜轻易发“动员令”
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彭德怀审定的社论《一定要解放台湾》。在审阅和修改这篇社论时,充分体现了彭德怀的严谨。
社论发表之前,7月22日下午,《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先用电话联系后,带着铅印的社论清样稿来到中南海永福堂彭德怀的住处,说:“明天见报,要连夜排版。新华社还要译出外文播出。首长审阅修改后要赶快拿回去急办!”
按工作程序,军事秘书应先看一遍稿件,尽可能提点供参考的意见以备咨询。但在连云山催促下,军事秘书来不及细看,就送彭德怀阅审。半个多小时后,彭德怀召军事秘书去取稿:“可拿回去发表。”样稿上有几处已用铅笔修改过。军事秘书还没有逐一细看,连云山就催促说:“首长审完了,要赶快回去办理,交给我吧!”说着,接过文稿匆忙骑自行车返回王府井报社。
随后,军事秘书又给彭德怀送上一批文电,彭德怀问道:“社论修改的地方你看了没有?有什么意见?”军事秘书如实说:“报社的同志急于拿回去连夜排版,我未细看。”彭德怀说:“我改了几处,其中末尾处原稿写着‘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为解放台湾而努力奋斗!’我把‘动员起来’划掉,改用‘一致努力’,又划掉后面‘努力’两字。这样改一下,是因为按世界各国惯例,只有在国会通过对外宣战议案后,才可在全国下达动员令,或者国家遭受重大灾祸进入紧急状态时下令局部动员。一般情况下,和平时期不能轻易号召动员起来。当前中国的中心工作是进行五年经济建设,至于解放台湾,主要是政治上、外交上广造舆论,使全国人民在和平环境下不可懈怠。从军事工作上看,台湾海峡的斗争是长期的,只是军事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全力以赴,全军的中心工作是训练。”
坚决划掉“无私”两字
彭德怀于1952年7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在审阅军队内部文稿文件时,每逢看到对苏联“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这样的文字时,总是把“无私”二字划掉,但也不作任何解释。直到50年代后期,划掉“无私”二字的缘由,才逐渐被军内外中层以上干部理解。
原来,新中国建立后,在新闻报道和书刊等舆论宣传上,都一致赞颂苏联对中国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援助。绝大多数文章中都有“无私”二字。而注意到有“无私”两个字的人并不多,更少有人去思考和议论两个字的内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中,中国“一边倒”地同苏联订立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中国抗美援朝、恢复经济、开始5年经济建设进程中,苏联提供了武器、贷款、工厂设备,派遣顾问专家,转让技术资料,对中国缩短同先进国家差距的积极作用垂诸史册。然而,苏联提供的物资和技术资料,都不是无偿的。或用外贸现汇付款,或付贷款利息,而且按国际惯例并不怎么“优惠”,甚至有苛刻之处。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提供的武器,有些是国际先进水平的,如米格-15歼击机,伊尔-28轻型轰炸机。但如米格-9歼击机、图-4活塞式重型轰炸机和大部分陆、海军武器,则是苏联军队换装下来的淘汰品,具有推销旧军火的成份。
彭德怀对苏联武器曾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他说:“朝鲜战线稳定有几个因素,一是志愿军的作战经验日益丰富,二是有了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