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彭德怀几十年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使敌人闻风丧胆。然而,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性情耿直的彭大将军在文字上颇有功夫,特别是在公务文书上总是精雕细刻、字斟句酌。
军令如山“不得违误”
1947年,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辖部队有2个纵队,6个旅,16个团,共2.6万人。对下属的16位团长,彭德怀都很陌生。而6个旅长中,也只有教导旅长罗元发曾于1934年长征时,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任过团政委、军团保卫部科长。纵队司令员中也只有张宗逊在长征途中被派到红三军团任过师长和缩编后的团长,但这也是13年前的事了。第一、第二纵队都是新编成后不久分别于1946年11月、1947年3月由晋西北调到陕甘宁边区的。教导旅、新四旅是1943年7月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调赴边区保卫延安的。这6个旅还未在一起协同进行过大兵团作战。当时弹药奇缺,3月间,西华池战斗抗击敌军进攻延安后的消耗仍未得到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打仗?彭德怀夜不成寐,反复思考用兵良策。他深知自己统率的部队是刚合拢起来的野战集团,思想意志的集中统一体现在统帅的决心命令中,必须不折不扣地在全军贯彻指令,令必行,禁必止。为此,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首战青化砭,又战大、小寨,再战羊马河。在三次均投入全部6个旅的战斗中,所有下达给各纵队各旅的战斗命令均在末尾写有:“务于X日X时到达地,不得有误”、“X日X时发起攻击,不得延误”、“坚决阻击敌军前进,保障主力歼敌,不得违误”等字样。
1946年3月25日,即西北野战军主动放弃延安的第6天,我军在青化砭隐蔽待击,经1小时47分钟的激烈战斗,全歼敌第三十一旅2900余人,俘敌旅长李纪云、副旅长周贵昌、团长谢养民等。4月6日,彭德怀拟在永坪西北的大寨、小寨歼敌第十二旅及第二十九军军部。但我军部署尚未完毕,有的部队在运动中已与敌军接火,敌3个旅迅速靠拢就地构筑工事据守。经数小时战斗,我军仅毙伤敌600余人。鉴于战机已失,彭德怀断然下令撤出战斗。4月14日,我军集中4个旅鏖战4小时,在羊马河歼敌第一三五旅,活捉敌旅长麦宗禹。青化砭、羊马河两次胜仗,令全军欢腾鼓舞。
彭德怀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说:“我军开始和胡军作战时,因我军系由各单位新组成,思想不一致,我在每个命令上都附署一句‘不得违误’。但在羊马河作战后,部队的信心建立起来了,所以就不要这一句话了。如再用这一句话,就会妨碍大家的机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领导人在时间和分寸上都要掌握好。”
彭德怀认为,“对指挥员的信仰是战斗力的因素之一”。由于羊马河之战后彭德怀在西北野战军官兵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信,因而严词督责的“不得违误”在命令中已不再需要。从时间上看,这距他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还不到1个月。
谨慎推敲慎用“经验”
1948年1月11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彭德怀主持召开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做《关于陕北九个月作战的基本总结》报告,就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以来西北野战军进行的12次大规模战斗,检讨成败得失,综合归纳了4点“认识”,却不用“经验”二字。
何以如此?彭德怀说:“什么是经验?它必须是千百件事反复证明准确之后的真理,不然就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在他的心目中,“经验”的涵义是看作与“知识”、“理论”同等水平高度的。
因此,彭德怀在看到西北野战军各级司令部每次战斗后的总结报告文稿中有“几点经验1、2、3……”时,总是严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