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改变张国焘的态度,主要原因之一还是朱德紧紧抓住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契机。1936年3月,四方面军进兵康北,朱德明确表态要在此久留,以接应红二、六军团。朱德用心良苦,只要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主张党和军队的团结的力量就更壮大,就有把握实现北上的目的。为此,在张浩从陕北来电不同意这一安排的情况下,朱德仍然坚持与红二、六军团共同北上的决心。也正是鉴于将要与二、六军团会合,以及中央同意同四方面军“暂时采取协商方式”的承诺,张国焘不得不在6月6日宣布取消自立的“中央”。6月23日、30日,朱德亲自迎接红二、六军团,向萧克、王震、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介绍张国焘闹分裂、另立“中央”的真相,与他们统一了对张国焘的态度。在贺龙、任弼时等人的坚定态度面前,张国焘再也无法坚持错误做法。7月2日,朱德在甘孜举行的庆祝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的联欢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要克服一切困难,到陕北和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第一方面军会合。
即使北上成为共识,四方面军的北上也是一波三折,何其难哉。四方面军抵达岷州后,在朱德一再劝说下,张国焘等四方面军领导人本已同意迅速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合,但9月18日,身在漳县的张国焘突然变卦,发出部队停止北进、掉头向西的密电。关键时刻,朱德坚定要求北上,并在22日骑马赶路120里,奔向漳县,参加在23日举行的西北局会议。虽然张国焘蛮横决定西进,朱德仍然斩钉截铁地坚持北上方案,要求张国焘必须为改变原方案负责,并把这个方案上报中央。26日,张国焘向中央连发四封电报陈述西进计划,在中央明确要求四方面军停止西进,同时西进先头部队得知黄河进入大雪封山季节,难以实现西进渡河计划后,张国焘最终不得不终止西进,表示尊重党中央意见。
10月9日,朱德率领总部在陇东会宁与中央派来接应的一方面军部队见面,在与红一师师长陈赓谈话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我按党员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从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无论个人面临何种侮辱,朱德始终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坚守党的决议,从不动摇。身处漩涡中间,始终坚信“怎样困难,也解决得开”,始终以“愈是困难,愈要镇静”的态度面对极端复杂而困难的局面,因为他相信“天下红军是一家”,相信“怎样困难,也解决得开”,“愈是困难,愈要镇静”,他的责任就是使这支队伍回到中央决议的正确道路上。就这样朱德最终赢得了红四方面军上上下下的尊敬,终于实现了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对他的这段经历,陈云同志曾经如此评价说:朱德“是一个我们党的红军伟大的领袖”,“他一天到晚地在部队的下层去教育军队,进行政治解释,进行作战教训,以他这样的经验之多,以及团结全党的教导,四军的军队干部竟没有一个不拥护朱德同志的,就是以前当面辱骂他的,后来也变成了对朱德最尊敬的人。”
长征岁月,朱德要解决的不是“怎么走”,更不是“跟着走”,而是怎样弥合党内分歧,团结同志跟着中央“一起走”。这是属于朱德所独有的、一个人的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