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窝村有一处建筑十分精美的灰砖灰瓦四合院,坐落在村东的槐树安。这处旧宅的主人先后早已故去,可他们的后人,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情缘。
村里有一人叫李春宣,1893年阴历12月26日出生,一直是村里十分勤劳的农民。在我20多岁的时候,他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生产队的整滩垫地,山沟的梯田中,仍能见到他劳动的身影。他有一个儿子叫李业臣,1932年出生在珠窝村,属猴的,今年已84岁。不知缘由的人们一定会疑问,深山中的珠窝村人,怎么能与毛主席扯上关系呢!事实告诉人们,这却是一件挥之不去的天缘巧合,也是不能复制的历史情缘。
人们回忆过往岁月的时候,在建国初期,李业臣刚满20岁,小伙子长得十分精神,不仅五官长得端正,一双大眼睛,特别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小伙子很机灵。这时候,李业臣就如隐在深山中花朵,等待着阳光,来释放花季般灿烂,等待着,等待着,殊不知一个机缘正在悄然向他走来。
1952年,经人介绍,他在铁道部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在旅客列车上,从事旅客服务。一个山沟里的农村人能干上这样工作,实属不易,李业臣十分珍惜。在旅客列车服务工作中,他表现特别突出,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各项工作都力争做得最好,不辞辛苦努力创优。工作时间不长,李业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6月至1961年底,被铁道部专运处分配到毛主席的专列上,担任餐车主任工作,负责毛主席和列车随行人员的餐饮生活。1962至1963年,组织上又任命李业臣为毛主席专列的列车长,同时兼任专列的党支部书记,自此才有了能够近距离接触毛主席的机会。
那年月李业臣,担任毛主席列车长的工作,从安全角度而言,那时候都必须十分保密,列车服务所有事项,都不准对外有丝毫的泄露。所以,珠窝村里人,很少有人知道。
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了,高山肃立,举国悲哀。李业臣在长达四年之久,工作在毛主席专列上,与毛主席结下的深厚感情,却深深地埋在李业臣的心里。每逢提起那段特殊的岁月,李业臣就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发自内心的汇聚千言万语,就是对毛主席永远的怀念。
几年前,门头沟区有关部门曾到李业臣家里采访过,并制作了影视资料,我曾在解说词里听到有这样的话语,“李业臣是门头沟近距离接触毛主席最多的人”。不仅是李业臣一人的荣耀,也是门头沟人一种荣幸。我很想找机会通过这位虽为同村,却又不曾见过面的长辈见见面,亲耳聆听,他特殊经历的,熟知毛主席的故事。
今年清明之前,我第一次来到了李业臣的家,他住在一处五六十年代的老楼中,房间大约五十多平米。我一进门,当我表示对他问候后,李业臣就拉开了话匣子,将他在毛主席专列上,担任列车长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一讲给我听。他从毛主席虽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可在生活十分简朴,吃着与老百姓一样饭菜。虽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决策者,却在言行上,始终能够严于律己。在诸多的外事活动中,言传身教宾客礼仪。与专列工作人员休戚与共,体恤工作人员疾苦......等,比如说“专列上毛主席的睡衣,补了又补;毛主席的一双大布鞋,穿了多年,始终不准换新的;毛主席在六十年初,带头不吃肉,不吃鱼;注重人格尊严,不拖欠采买的资金;严格子女教育,不搞特殊化;关心门头沟区人民的生活改善......从点点事例中,从小见大,可反映出毛主席的人格魅力,领袖根植于百姓之中,毛主席的言行,为所有的人树立了榜样,感动了百姓,也感动了世界。是毛主席时刻关心着人民,才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我听了一个个故事,心里也抑制不住深受感动。使我更理解了毛主席在百姓心中,并不是毛主席自己步入至高无上的神坛,而是源于毛主席的言行换来的百姓爱戴。
我与李业臣拉家常似地聊了两个多小时,使我了解到李业臣先后15次在专列上完成毛主席到外地视察服务工作,累计有663天。毛主席的专列曾到过邯郸、郑州、武昌、杭州、长沙、广州、上海、南京、济南、蚌埠、天津,北戴河、、、、、等许多地方。李业臣在84岁高龄的时候,在谈话中,仍能把毛主席专列的购置、配置,服务功能向我一一进行了介绍,专列上一共有特级餐车一辆,丙级公务车一辆,大餐车一辆,卫生车一辆(可做各种手术),国产行李车一辆,车载电台车一辆,主席乘坐的汽车一辆,以及专列车厢的定员等,诸项情况说得明明白白。可想而知,在毛主席专列工作的岁月,所有的细节,都已融入在李业臣的血液里,今生今世,是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李业臣透漏了一个说法,毛主席的专列走到那里,毛主席仍就住在专列上,一般不打搅地方。毛主席的专列号称“流动的中南海”,主席专列始终联系着全国各地。在那年月,许多工作、开会、接见外宾、都是在专列上进行的。李业臣记得1962年2月,中央召开的扩大会议就是毛主席的专列上完成的,那次参加会议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康生、陆定一、陈伯达、江青等,这些会议准备,会议服务都需要列车上工作人员一一负责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