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9日,周恩来和叶剑英在北京听取空军关于两次击落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战斗情况的汇报,时任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廷发受命汇报。汇报结束后,周恩来对张廷发说:你的汇报条理清楚,我听明白了。
这是张廷发最后一次向周恩来汇报工作,与他第一次面对面向周恩来汇报工作时的情景一样,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深处。
1955年夏,空军根据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在杭州召开会议,布置空军入闽作战问题。正在杭州的毛泽东在听取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相关汇报后,指出:空军入闽是个战略问题,中央政治局要讨论,你回北京报告一下总理。刘亚楼因为还要在杭州处理重大事务,乃派时任空军副参谋长张廷发先回北京向周恩来报告。
张廷发回京后,即与周恩来秘书联系,秘书说总理实在太忙,是不是在电话中告诉,由他转报,或者写个条子。张廷发说不行,刘亚楼司令员派我回来,要我亲自向总理汇报。秘书向周恩来报告后,安排一天在周恩来吃饭时让张廷发去汇报,并嘱咐说:总理吃他的饭,你汇你的报。
张廷发如约前去西花厅,周恩来边吃边听。汇报结束后,周恩来问张廷发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参加红军、在什么部队工作过。张廷发一一作了回答。
1918年出生于福建沙县的张廷发,1933年9月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张廷发到空军工作后,不管是担任空军第一副参谋长,还是担任参谋长、副司令员,在他分管的工作中,都有一项专机的任务。
有一次,刘亚楼和分管专机的张廷发、何廷一谈对执行中央主要领导人专机任务的看法:飞专机务须争取万无一失,但这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万一有闪失,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因此,只要是执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的专机任务,从准备飞机、检查飞机到试飞,张廷发都得在场,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有专机安全降落了,他心中的石头才跟着落下。
当时,对毛泽东专机和外事任务的专机,准备飞机按程序检查后,空军要写出书面报告,以刘亚楼、吴法宪和张廷发的名义报周恩来。周恩来规定,刘亚楼、吴法宪的名字可以打印加盖名章,但张廷发的名字必须手签加印章。几年后,张廷发自以为周恩来对自己熟悉了,有次他只打印了名字加盖名章。未料,周恩来马上打电话来问:你参加了检查飞机吗?张廷发答:参加了,是我组织实施和准备飞机的。周恩来批评道:那你为什么不签字呢?退回去,签字后再报来!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不久,张廷发即被打倒。等他恢复工作后,周恩来又病重住院,非常岁月里他们难得相见。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后,中央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湖海。这一任务要由飞机作业执行。汪东兴通知当时已任空军司令员的张廷发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当面向他交代了这一任务。
作为空军元老,张廷发焉能不知,人民空军创建以来周恩来倾注了无穷心血,他没想到的是,空军能以这样的特殊方式送别敬爱的总理。当时准备了两个机组,一个机组在通县机场,是国产飞机;一个机组在南苑机场,是进口飞机。结合周恩来的愿望,最后决定用国产飞机撒骨灰。
张廷发亲自来到遂行这个重要任务的空军某运输团指挥所,当面向该团一大队二中队的机组人员下达任务:根据周总理生前遗愿,要用国产飞机将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湖海和大地。这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不能有半点差错,还要绝对保密。
根据邓颖超的要求和飞机的性能,张廷发事先和有关人员安排了飞机航线,由通县机场起飞,经首都机场、密云水库、天津,至山东的北镇(黄河入海口),然后返回通县机场。飞机飞行高度2000米,飞行速度每小时180公里。
随后,机组人员进入封闭状态,从20多架飞机中挑出编号7225号的国产运-5飞机进行了改装,并严密监控起来。
1月15日,周恩来追悼大会后,机组于下午3时在通县机场对7225号运-5飞机进行了试飞和播撒代用物试验,表明飞机和播撒设备一切正常。晚6时,机组接到飞机进场的命令。在南北走向的机场跑道两端,都布置了指挥车,以便保证飞机由任一方向都能及时顺利起飞。
为了让操劳一生的周总理能安安静静地走完最后一程,上级决定整个飞行区域实行净空,不允许有任何航空器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