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周恩来侄儿周尔均:看似无情胜有情
2014-01-10 21:57: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我第一次见七伯、七妈是在上海,时间是1946年的夏天。我那个时候在江苏高邮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没钱升学读书,听说七伯周恩来到了南京、上海与国民党谈判,我和哥哥就找他们来了。我们见面是在上海马思南路107号“周公馆”,马思南路现在改称思南路,门口挂着的牌子还是当年的牌子,英文是“周恩来将军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用这个名义,为了便于对外活动。到那里后,是陈家康同志接待的我们,问了情况以后,他通报给七伯、七妈,他俩很快就从楼上下来。七伯、七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也十分关心,详细地询问我们这些年来的情况。特别是见到我们由于经济困难,一路从苏北走路、坐船过来,缺吃少穿,脸上还长了疮。七妈很疼爱地说,你们受苦了。她拿来药膏亲自给我涂上没两天就好了。七妈去世之前的几年,有一次,她老人家同我和我爱人邓在军谈起当年的情况,七妈说:“那个药叫‘如意膏’,效果很好,是进口的,现在没有了。看来,这样的药还得进口一点。”50年前的往事,这样的一个细节,她老人家都记得清清楚楚。

    然后,七伯、七妈把我们带到他俩的卧室,关心地问我们是做什么来了,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我们说想升学上高中,也想跟着你们干革命,希望能到延安去。七伯、七妈说,这个事情我们要好好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再定。

    当时,我们是临时寄居在上海的舅舅家。住在施高塔路,现在叫山阴路,在虹口那儿。第二天还是第三天,七伯和七妈专门到舅舅家来看我,是坐了车去的。我那时看到的七伯、七妈显得特别年轻,七伯穿的是西服,七妈穿得也漂亮,上襟还佩了一朵花。我说:“七伯、七妈,你俩看起来好精神,真漂亮。”七妈就说:“你们不懂得,我们在这儿需要这样的穿着,便于在敌人的心脏里边活动、减少敌人的注意,也可以给你们舅舅家里减少麻烦。我们在延安住的是窑洞,穿的是土布衣服,跟这儿根本是两种情况。”

    那次我们一起聊了很长时间,七伯、七妈才离开。后来他俩又找我们去思南路周公馆,专门谈我们所提的要求。七妈说,我和你们七伯一起商量过了,你们还是就地升学为好。我们与国民党谈判的形势很不乐观,内战随时可能打起来,也想过带你们去延安,恐怕有困难。你们还是留下好好读书,长知识,以后会有机会参加革命的。七伯说,要相信黑暗毕竟是暂时的,你们年轻,前途是光明的。他俩给我们留下了钱,还把七伯的衣服拿给我俩,每人分了一点。七伯、七妈还嘱咐我们,这里周围有不少国民党的特务在监视,好在你们年纪还小,但也要提高警惕,特地交代了一些我们注意摆脱特务盯梢的办法。我们就按两位老人家的意思留在上海念书,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来于1949年6月参军到了二野部队。

    回忆这段往事时,我曾经想过,当时如果能和七伯、七妈一起到延安去,早3年参加革命,对自己的成长会更有利。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七伯、七妈对这件事考虑得更周到,更着眼于长远。50年代我从外地调到北京工作后,常和在军去西花厅看伯伯、伯母,有时遇到他俩的义女孙维世和她爱人金山,一起聊天。有一天,维世大姐好像遇到什么事情,情绪不很好。那时是困难时期,没什么吃的。七妈就说,今天不留你们吃饭了,我请客,在军和尔均当主人,跟维世和金山到西单的四川饭店一起吃顿饭。七妈这是为了让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就在这次吃饭时,我们各自谈起了当年的生活、工作情况,还一道唱歌。中间,维世姐姐很有感慨地说:你们在上海都到了伯伯、伯母身边了,他俩没有把你们带去延安。而我们这些烈士的子女,爸爸、妈妈都是千方百计找到了我们,不但设法把我们送到延安,有些还送到苏联去学习,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可见他们对自己的亲属真正是分外的严格。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周家人也都知道。你看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没有一个是七伯、七妈给予特殊关照的。我们有个弟弟周尔辉,已经在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分配工作了,组织上后来也同意把他在家乡淮安工作的爱人调来北京,七伯得知后说:现在精简城市人口,为什么都要女方往男方这里调呢?你应该带个头,你申请到你爱人那儿去工作好了。尔辉也很听话,自己主动申请,经过组织同意,就从北京钢铁学院调去淮安当了一名教师。对我们这些侄儿女辈,伯伯、伯母都是一样地严格要求,他俩也从不允许我们炫耀与总理的亲属关系。

    以往也曾经有一些想法,七伯、七妈是不是对亲属要求太严了?其实,看似无情胜有情,他俩对我们晚辈的严是一种真正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七伯、七妈有鉴于历史上晚清的八旗子弟,由于享受各种特权,生活优渥,游手好闲,一个个都败落了,最终导致满清王朝也垮掉了。他们很重视这个历史上的教训,因此对烈士的子女,既无微不至地关怀,又严格地要求。对我们亲属则是严格而又严格。同时,在政治上又都是一样的关怀爱护。就拿我自己来说,参军以后,我写信报告七伯、七妈,他俩马上给我回信,给予亲切的鼓励。我在进军西南的途中向他们汇报说,自己正在申请入党。七伯、七妈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回信,谆谆嘱咐我好好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共产党员。以后又不断地在通信中询问情况,继续给予鼓励。为我入党的事前后写过3封信,包括写给我们党组织的,证明我的父亲和家庭情况。我是在1953年12月被批准入党的,当天就写信报告七伯、七妈,很快就收到他们情深意切的回信。七妈在信中说:“知道你已经加入共产党,至为兴奋!”同时谆谆教育我:“今后你必须加强党性的锻炼,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断地为着党员的八条标准而努力,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争取如期转为正式党员;你必须注意密切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向群众学习,从而你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你自知应不骄不馁,但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地实践为要。”七妈在信中提到的共产党员的“三个必须”,今天读来,对我们大家仍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当然,以后到了北京,有机会当面得到七伯、七妈的关心与教诲,特别是在军在中央电视台担任导演工作,他俩常常给予鼓励和指示。生活上也是这样。1988年我在301医院住院做手术。在军去西花厅时,七妈特地把她用的一个闹钟让在军带给我。七妈说,这个闹钟是她平时用的,很准时,也好使,尔均住院做手术,要定时吃药,不能误了。可见,他们不论在政治上、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心真正是无微不至。所以我说,伯伯和伯母对晚辈亲属的爱,是最为深沉的、富有远见的爱。我们作为亲属,应该说是按照他们的教导努力去做,没有辜负了七伯、七妈的期望,今后,还应继续不断地努力,真正实践党员的“三个必须”,把它作为一辈子做人的标准。

    说到西花厅,想起很多难忘的事。

    有一件事情是西花厅的修缮。最初我们来西花厅的时候,从50年代一直到60年代初期,这里非常破旧,不是一般的破旧。地上铺的砖既破损又潮湿,门窗有缝隙,透风。伯伯的关节有病,七妈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个环境对他俩的健康很不利。后来趁七伯外出的时候,何谦秘书主持把房子整修了一下,是属于很一般的装修。但是七伯回来看了后非常生气,没有进屋,也不回家住,临时住在钓鱼台去了。陈老总去劝也不管用。

    后来我们去钓鱼台看他时,为了缓解伯伯气愤的心情,我就对他说:您平时教育我们要爱护国家财产,西花厅这个房子实在是相当的破旧了,这是历史文物,这样一种维护,也是保护国家财产,从这个意义上也没有什么大错,伯伯您就不要再生气了。七伯那天心情还好,他听了后点了点头,然后严肃地说:你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并不是反对做简单的维修,问题是现在修得过了些,你要懂得,我是这个国家的总理,如果我带头这样做,下面就会跟着干,还有副总理,还有部长,再一级一级地这样下去,就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西花厅这样的房子我看就很好了嘛!现在我们国家还穷嘛!还有很多群众没有房子住哪。伯伯问我,你看过杜甫的那首诗吗,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说看过。七伯问我记不记得内容,我回忆了一下,并强调了最后那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伯伯说,是啊!你看一下杜甫这首诗,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生气了。后来,何谦秘书把新装的部分做了改动,窗帘卸了,吊灯拆了,床也换回去了,伯伯才勉强同意住回西花厅。这件事情过去了几十年,今天想来还像是昨天一样。

    第二件事情是在1959年,我和在军去西花厅见七伯、七妈。七伯问我,听说你调来北京工作了,在哪个单位?我说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七伯就问我,你们部长是谁?我说是饶正锡。七伯说,噢,他是从新疆调来的,我很熟悉。正好我调来后熟悉了饶正锡同志的简历情况,我说,是这样,他担任过新疆迪化市的市委书记。七伯说:“哎!你怎么说是迪化呢?”我理解七伯说这话的意思,因为迪化市已经改名乌鲁木齐市了。我说,我知道迪化现在已经叫乌鲁木齐了,我是看到他当年的任职表上是迪化市委书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冈崎彬:父亲视周恩来为圣人
·下一篇:贺龙:“这首先是我的责任”
·纪念馆启动百日安全竞赛活动
·周恩来纪念景区举行冬季消防大练兵(组图)
·周秉德首次在淮安周恩来纪念地作报告(组图)
·管理局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图)
·《风范—周恩来精神情景报告会》首次走进省会南京(组图)
·景区讲解员在井神公司示范演讲(组图)
·周恩来故居开展安全保卫知识测试(组图)
·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打造党性教育移动课堂 努力把周恩来精神传播更广更远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6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以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工作(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