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根据自己在红军苏区的采访手记,撰写并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译名《西行漫记》)一书,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在书中,斯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形象,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攻势。《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出版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轰动的影响,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本文记述了斯诺与周恩来的初次见面。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第一个访问陕北红区的外国记者,同行的还有他的美国同乡马海德医生。
1936年6月3日晚上,斯诺开始了向往已久的“红色中国”之旅。
他在中共地下人员接洽下由北平出发,在郑州与马海德会合后,经西安北上,到达白区边缘城市肤施(今延安),由向导带着通过红白区交界的无人地带,进入了中共的陕北根据地。在红区里,斯诺见到了“第一位重要的共产党领袖周恩来”,对此,他在采访录《西行漫记》中作了真实的记载。
这一天,斯诺与马海德由一个红军战士带领,来到了红军东线指挥部所在地百家坪。
一位略显清瘦的红军青年军官出现在了面前,双眼炯炯有神,以温和文雅的口气用英语招呼:“哈罗,你们想找什么人吗?”说着行了个礼,伸过手来,“我叫周恩来。”
“我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早闻周恩来大名,又惊又喜,紧握着周恩来的手,把马海德介绍给周恩来。
周恩来的手又伸向马海德:“早已知道你们要来了,我代表中共中央欢迎你们。”随之把身后的李克农介绍给客人,然后说,“今晚两位就在这里过夜,由李克农先生安排你们的膳宿,明天我在住处欢迎你们,商谈你们访问红区的计划。”
第二天上午,斯诺到了周恩来的住处。哨兵报告后,周恩来忙走出来将客人迎进屋去。
斯诺内外打量,有了惊奇的发现:蒋介石悬赏8万元要周恩来的脑袋,可是在周恩来的住所门前,只有一个脸带稚气的哨兵!
听斯诺道明来意和采访设想后,周恩来热情地说:“我们接到报告,知道你是一个可靠的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相信你会如实报道在红区的所见所闻。”
“我准备去红色中国各处走一走,你们有什么规定吗?”斯诺把到嘴边的“限制”两字咽了下去,改作好听了些的“规定”。
“我们欢迎你到任何地方采访,采访什么人都可以,没有任何规定。”周恩来的话十分干脆,“你虽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搞新闻封锁,不许中外记者到红区采访的不是我们,而是国民党。”
给予如此自由的采访,是斯诺始料不及的。他本来以为,访问对象、谈话内容、拍照等,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限制。
周恩来画了一张红区的草图,为斯诺起草了为期92天的采访旅程和项目,递给斯诺说:“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你有是否遵守的权利,还可随时增加你感兴趣的采访内容、地区、人物,相信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很有趣的,而且收获莫大。”
斯诺由衷赞叹:“共产党领袖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气量,在国民党统治区采访时做梦也不敢想。”随即要求采访周恩来,周恩来爽快答应,回答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斯诺深感兴趣地观察着周恩来,是因为在中国,周恩来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也因此把初见周恩来的观感写进了采访录《西行漫记》: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