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王锦思近日参观上海海世博会期间,以色列馆展出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手稿,引起轰动。1922年,物理学家艾因斯坦访问上海,有好奇,但是也颇感失望。这是爱因斯坦第二次和中国发生直接的联系。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学说、质能关系等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由此成为20世纪的伟大科学家。
1922年,爱因斯坦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本讲学,来回两次途经上海。
爱因斯坦乘日本船“北野丸”于1922年11月13日上午10时到达上海,听昆曲,游赏了城隍庙、豫园和主要街道,而今这里已经极大改变。
中国人看到的爱因斯坦 “是一个相貌和蔼的绅士,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牧师,而不像是发展了颠覆世界的而且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手中得到诺贝尔奖的人。他穿着很普通的黑色衣服——一件礼服,带了一条黑白相间的领带,这和他的胡子很相配。他有着一头短而浓密的灰色头发,就像是一顶纸制的王冠,有的地方被压扁了。他还有一双棕色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他说起话来,声音温柔,根本没有经常能够在德语中听到的刺耳的音调。”
不过爱因斯坦夫妇仅在上海逗留不到十小时,于次日 14日 凌晨往日本,于11月17日抵达神户。
1922年12月27日,爱因斯坦从日本门司乘“榛名丸”船离日回欧洲。于12月31日上午11时再次到达上海。
爱因斯坦两次途经上海,总共停留不足三天时间,但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
“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 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 请注意,中国目前许多地方还在雇佣童工,还有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工人。
“(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五四运动)特别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他们好像是受折磨的、鲁钝的、不开化的民族,而同他们国家的伟大文明的过去好像毫无关系。他们是淳朴的劳动者,……劳动者,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
笔者王锦思看到而今上海,欧洲人不算统治阶级,平等了,马来人等在酒吧唱歌,为上海人服务。不过这次参观上海世博园,有上海男人说上海女孩最好“钓老外”。看来还有待于加强。
不过,爱因斯坦却对日本高度赞扬:“在日本这块土地上,有如此美丽、亲切、和蔼的人,真是令人惊叹不已。日本人是了不起的——彬彬有礼,对一切都兴味盎然,有艺术感,机智,伴随着理智的天真。他们是景色如画的国度里的优秀民族。”
爱因斯坦说对了一面,其实军国主义下的日本酝酿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物理学家没看到。不过,以他的相对论研制出的原子弹狠狠的惩罚了日本,也伤害了几十万平民。
90年了,爱因斯坦来过的上海发生巨变,“日本行,中国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