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开始昌盛,政界人物西乡隆盛鼓吹“征韩论”,就是以武力迫使朝鲜开国,于是用“韩”来作为朝鲜半岛的简称的,而当时半岛的国号还是“朝鲜”。1882年,《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称“韩民”。1894年,清朝在向日本开战的诏书中也说“拯韩民于涂炭”。中国以及当时的朝鲜人自己也在一般性的文书中把朝鲜国家简称为韩,如韩王、韩民等,可见韩国的“韩”字的使用是由来已久的了。
韩国的国旗被称为太极旗,是以儒教及道教的思想为基础绘制的。自1883年(朝鲜王朝后期)开始,一直使用太极旗。当时有的人却误以为八卦旗的含意是朝鲜半岛永远是中国的。这面国旗的来历还颇为曲折。
1882年8月,当时李氏王朝尚没有国旗,两位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谈判,向清朝请求以金龙旗为旗帜。清朝觉得这是冒犯天威,因为金同清(清朝前身是后金),龙(五爪)代表天子,身为附属国的朝鲜国王不能乱了位次。于是朝鲜用《周易》中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太极图作为国旗图案基础,绘制了一面太极旗。1883年,李氏王朝正式颁布该旗为李氏王朝的国旗。
甲午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李氏朝鲜放弃朝鲜称号,改国名为大韩帝国,以示自己的独立。1897年10月,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继位,在敕令中称:“我邦本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韩之地……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遂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今称为“大韩民国”。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把当时的大韩帝国名字又改回到朝鲜,并设立了朝鲜总督府。而民族自尊心非常强烈的韩国人希望用“韩”这个字来代替“朝鲜”。朝鲜半岛,韩国人也给换了个名字,叫做“大韩半岛”,在上海的流亡政府则自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之后,1948年成立的南方资本主义政权沿用了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名,即大韩民国。北方的共产党政权则沿用了日治时期的名称——朝鲜,定国号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此后政治意义上的“朝鲜”仅指朝鲜半岛北部。
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时,决定将太极旗作为韩国国旗,并于1949年颁布了制作标准:太极旗横竖比例为3比2;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白底代表神圣的国土,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整个太极图象征宇宙天地浑成以及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代表韩国人民永远与宇宙协调发展的理想。
笔者王锦思注意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际控制的大陆地区,在确定朝鲜族、朝鲜语、朝鲜半岛等名词时曾全部沿用北方的称法。在与大韩民国建交之前,一般称其为“南朝鲜”,在建交以后,对其简称更换为“韩国”,而在香港以及台湾至今依然称北朝鲜为“北韩”。
韩国名字的出现,交织着东亚社会历史的复杂变迁,甚至血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