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
我春节前走遍神州,唱大碴子歌曲献妈妈。
从2012年12月——2013年2月,我利用出差和业余时间,在北京、香港、 澳门等地的著名景点前,手拿一个家乡德惠的苞米棒子,现场演唱了一些带有大碴子味的歌曲,献给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父亲。看似土气和行为艺术,其实是一种不愿意太过分庄重的特殊轻松娱乐方式,也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母亲,最近身体不好,让我很牵挂。不能总在家陪,我也很愧疚。母亲想天天看着我,想听我唱歌,也遗憾不能远行。
2012年12月,我从家乡德惠特意带走一个苞米棒子,这是迅哥等德惠群众提供的。带上她,仿佛母亲和家乡就在身边。我把这个苞米棒子当话筒,看起来比黑色的话筒典雅美观高档,不是有金话筒奖嘛,苞米简直是最适合的“金话筒”了。
苞米是东北典型的粮食品种,不是东北特产,但绝对盛产。苞米也是中西交往的产物,曾经盛产在美洲,明代时期传进中国。因此,苞米是东北特色,也是中国特色,更是中西文化交流、海纳百川的经典象征,这也是我的渴望和世界观。
一路奔波,万里风尘,苞米棒子上的苞米粒越来越少。期间在北京录制掉到地上,不慎摔掉了很多苞米粒,又经历了香港澳门之行。开篇北海部分恰好是春节前最后录制的,因此看起来苞米棒子有些残缺。
这个视频我亲自用口哨《摇篮曲》伴奏。我演奏的《摇篮曲》既有东北风格,也有舒伯特(奥地利)、勃拉姆斯(德国)两位伟大的音乐家的作品。
尽管不是专业制作,但是为了达到理想的录制效果,尽可能水平好点,就反复打磨,前后去了四次北海公园,丢了一次围脖,只好再买一条。
拍摄分别是一聪、了不、牧野、冬霖、印度“拉兹”等人。在香港录制期间,我没有让当地友人录制,而是顺其自然。恰好有两个南亚人,应该是印度人在维多利亚港湾变相索取钱物,我就给他们一百元钱,让其中一位录制,由于语言障碍,一遍就行,尽管稍显粗糙和散漫,但这也是一种风格。本想和其中一个印度人合影,但是他不肯出镜,因此视频中留下了那个场面。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想起印度曾有个电影叫《大篷车》,里面的主人公叫“拉兹”,因此我叫他们印度“拉兹”。
在北京建外soho录制《草帽歌》,恰好日本读卖新闻记者牧野采访我,我就委托他录制。因担心扰客,声音较小。
北京最高建筑国贸和中央电视台前演唱《妈妈的吻》,北京好友乐录制。
好友小光、前进也分别录制,但最后没有选用,而是采用其他人录制的作品。天安门、鸟巢等地没有写录制者名字,因为我付费让职业摄影师录制。有意思的是,在天安门录制时,后面出现一个带棉帽的青年人观望,不像游客,估计是在执勤的便衣军警看是否有反革命行为出现。当他感觉没有特殊情况出现,正拍摄到他的时候,转身就走。
演唱地点分别是北京、洛阳、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最后没有采用深圳洛阳的部分。
拍摄的设备分别是HTC手机、iphone5、尼康相机。由于不是一次录制完成的,要把不同视频和口哨组合在一起,还要加上字幕,工程很系统复杂。最后编辑是秋韵,她不耐其烦,反复修改,临近过年的前一天才最终完成。孙艺品也参与了部分编辑工作。
这个视频尽管其中也有部分瑕疵,但是就算是维纳斯的断臂吧。为了追求更理想,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就以后在其他作品中再说了。水平就这样,只是表达一种心情,就是在忙碌嘈杂的都市生活中,保留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轻松,也就当做一个小小的娱乐,玩玩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个视频是个人爱好,但是得到了友情赞助,京都风华、香港利生给与了支持。
我记得很多年前出门求学时给母亲写过一首小诗,从来没说过,我通过视频第一次读给她听!
妈妈! 希望时光, 给予您尽可能的青春。 我不再长大, 你也不再在衰老, 果真如此, 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但是,时间流水,百木生成,每个人都在长大,谁也不能拽住时光,那就让我们珍惜过往,幸福现在,祈福未来。
家乡提速,母亲减速,脚步迟缓、搁浅了,让我难过。
记得我年幼时,当医生的母亲翻山越岭背着我,给患者看病。
记得初中时,我和师生在田间铲地劳动,那天的天空瓦蓝瓦蓝。母亲上班间隙特意去田间找我,给我送顶蓝色帽檐透明的太阳帽,在乡里很罕见,我美了好些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