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藤嘉一因言论不当被理解为“否定南京大屠杀”,导致公开活动受扰。不过,他认为自己没有否定南京大屠杀,诸多中国博主也在为其辩护。我也觉得他如果在讲话上再谨慎一些,不至于惹祸上身,中国人太看重南京大屠杀不容置疑的纯粹性了,哪怕仅就具体细节的模棱两可。不过如果确实不了解,表现了解的渴望还是可以的。
最初见到他七年前左右在电视里,中央二台有个节目邀请一帮北大学生,让观众猜测他是哪里人。由于长得大眼睛圆脸,被当成四川人,没考虑到他180多大个,当然四川人也有大个。不过观众也想不到他是日本人,哪怕日本也有大个,习惯思维还是“小日本”。
还有一次看新闻联播,胡锦涛到北大视察,在留学生宿舍见了加藤嘉一还有别的外国留学生。可能其他白种人留学生水平和语言逊于加藤嘉一,就让他对话胡锦涛。其实按中国人的思维,越是外观长相和中国人距离越远,而文化心理和语言越靠近中国的越容易出头,比如什么加拿大的金发大山,靠一口北京逗话,就出透了名,并且娶个中国媳妇。显然加藤并不完全占尽这样的优势。因为他长得毕竟还很中国,可是北大再没有一个金发大山了,于是他在中国火箭般飞翔,不少媒体新闻经常找他装点节目的“国际性”。
因为都和中日关系有关,我和加藤嘉一见面多次,一起做过访谈,开会、交流、吃饭。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敏,低调、自信、智慧,不乏日本人特有的勤奋,看到他那么多的出版成果,我觉得他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写作吗?当听到他熟练的汉语,我很羡慕,来到中国9年时间就能如此,非有超人的天赋和勤奋则不能。我学过日语,可是不经常运用几乎废弃,就会家乡话“德语”。
有人说他不懂中国。真的不懂中国吗?我看也未必。不能因为他个别文章肤浅否定他全部的认知。一次他分析中国人借钱不还给人印象深刻,他说往出借钱者也有责任,你充分了解对方了吗?要把握好,要在“可控的范围”。他说日本人一般不向私人借钱,既然借了就会尽量按时归还,不会悄无声息不声不响。看来他对中国陋习懂得驾驭。
加藤也会表现出日本人的内敛、沉稳和不动声色,不轻易表达感情和内心,感觉让人捉摸不透和难以接近,不能成为中国人心中那种“铁哥们”。可是反过来说,在北京这个快餐式的交际都市中,除非特别投缘,哪些萍水相逢,又互相知道名字的中国人又能成为铁哥们。有些所谓的中国铁哥们貌似感情深一口闷,后来因为观点不同、一方觉得自己更爱国,或把谎言当真理,互相诋毁攻击陷害比不是铁哥们的更具杀伤力。
加藤嘉一也有斥责他人的时候,显得不近人情。不是他主动故意,而是对方稍显轻慢和无礼。没有前者的如此,他就不会那么冷漠。加藤嘉一也有日本人的客套,大体上对谁都温文尔雅。不过在私下里交流他很少微笑,尤其对待陌生人,往往在最初的瞬间有那么一点。他微笑最多的是在台上面对公众,笑的频率和尺度十分强烈,或许面对媒体和大众需要亲切感,当然不是电影中反面人物或日本特务的“满脸堆笑”。
当然在他内敛之外,他对自己在中国的成功不乏自豪和骄傲之情,言谈中也是如此,有时仿佛俯瞰身边的主持人、台下的观众。台下的观众,和主持人也习惯这样被他鸟瞰,中国都喜欢远来的和尚念经,况且这个经有时让他们很悦耳。
当然网上质疑加藤被中国人同化,为了讨好中国多次说中国好话,说日本坏话。而且说的场合都很微妙。在中国说日本坏,在日本说中国坏。似乎说加藤一切只为稻粱谋,生存讨巧之机。比如他在北京为了取悦中国各界,说日本很多坏话,日本出不了韩寒,因为压制人才,似乎矫情。这些认识或许往往只是特地特时产生的,从总体而言,加藤在中国不乏批评中国,在日本不乏批评日本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