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在重庆军工厂集中的大多数地区发生了数十起大小不等的激烈武斗,整座城市形成了两派势力割据的局面,日常生活陷于瘫痪……
总之,从使用钢钎、棍棒、鸟枪、土炮升级到动用小口径步枪、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坦克、高炮、舰艇(除飞机以外几乎所有常规武器);从学校、工厂、街垒巷战到区域性运动战、野战,武斗的规模越打越大,死伤的人数越来越多。1967年的的6、7、8三个月,发生武斗事件上百起,山城重庆变成了惨烈的战场。
碑文刻着“文革墓地”简介:“文革墓地位于沙坪坝公园内碧山湖畔,占地面积约二千一百平方米。此墓群从1921年开始,为红岩村女主人饶国模所在,至1949年共安葬过邓颖超的母亲、周恩来的父亲等十三位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人员,人们称之为八路军办事处公墓。1958年国务院将《八办》及邓母、周父二老的遗骨火化后,移葬红岩村。尔后,在重庆文革武斗时期,先后安葬派性武斗死亡人员500多人。共建墓穴114座,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文革墓群,有警示后人的作用。”
“这个叫叶若飞的女孩子,是当时重庆七中‘8•15’造反兵团的播音员,能歌善舞。在武斗的时候带宣传队上前线演出鼓舞士气,被子弹打死了。”章老指着一张墓碑的照片,刻着“叶若飞”三个字的石片已经掉落下来。照片是他清明节去墓地拍的,现在刻有名字的石片已经无法找到。时至今日,章老还能回忆起当时送葬的场景:叶若飞梳着两条小辫,身穿红卫兵军装,躺在二十多名死者正中,神态安详,貌美如花。
被湮没的不止叶若飞一个名字。由于长期缺乏管理,这里大多数墓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和剥落,有的已经露出里面的大片方砖。墓园里草木丛生,阴森潮湿。沙坪公园作为墓园的管理者,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只能做一些日常的维护工作,对防止墓碑风化无能为力。
2005年底,《南风窗》曾报道了文革墓园因搞开发,即将被拆毁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随后也没有进一步报道。“无风不起浪。”章老对此这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