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政府日前公布,日本2010年GDP为54742亿美元。而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GDP为58786亿美元,比日本要多出约400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从此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仍要看到这只是中国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初级成绩,应该把广大民众幸福指数的提升作为衡量和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点。
对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姓大都漠不关心,因为生活并没有因为GDP成为“全球第二”而能够更好一些。而日本似乎也并没有感到穷途末路,财政大臣表示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天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日本,也适用于中国。
增加GDP的最佳办法有三个:一是出口;二是投资;三是拉动内需。从出口上看,著名的“中国制造”,由于劳动力廉价,每一元GDP的诞生,需要更多中国工人的付出,富士康跳楼事件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工人开心验肺的故事还历历在目,儿童制鞋工人,这些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他们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是他们并不是享受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他们的幸福感有吗?
这些年来,中国在铁路、公路、基建项目加上房地产疯狂投资,这些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真正惠及老百姓的项目有多少呢?是比飞机票还贵的高铁吗?还是成为剥夺大众财富的房地产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除了GDP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的贫富差距也是全球第一。普通老百姓从出生那一天起,就为三件事痛苦的活着,这三件事是:住房、教育、医疗。
中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还处于建设的起步阶段。城镇、农村的医疗、教育保障建设远还没有实现全覆盖,社会医疗资源还很落后,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与社会现实需要还存在巨大反差,家庭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过大,这离发达国家的距离就太大了。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民众的幸福指数提升要靠经济、社会的协调共同发展来推动,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建设更为重要和关键。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动情指出“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恰恰就是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真正方向和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