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毛丽华:东进 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记皖南事变前后的父亲母亲(组图)
作者:毛丽华
浏览次数:
2025-08-25 08:55:0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这首新四军军歌,从小就经常回响在我的耳边。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父母亲都是在新四军中度过的。爸爸和妈妈共同经历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九千余人的新四军只剩下两千多人,他们是其中的幸存者,也是后来为数不多的既参加过长征,又经历过皖南事变的夫妇。妈妈是唯一经历了皖南事变的长征女红军。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本应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发动了皖南事变,制造分裂,破坏抗日,企图消灭活跃在南方积极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新四军。皖南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他彻底揭露了国民党真反共假抗日的嘴脸。

新四军军部部分人员在皖南合影。前排左5毛普安、左4赵明才。

    1937年底,为了抗日,国共两党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新四军是由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组建成的,为加强新四军力量,党中央决定从延安增派一些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作为骨干去新四军工作。1937年12月21日,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坤将一份《调新四军军事政治工作人员花名册》报请毛主席审查批准。在这份名单中就有父亲毛普安的名字(原件保存在南昌新四军纪念馆)。爸爸随延安军委四局局长宋裕和,与中央派往新四军的首批干部抵达汉口,参加了新四军在汉口成立大会及迁至南昌的一系列筹建活动,并且担任保卫叶挺、项英等领导同志和军部的安全警卫工作。他还与战友赵明才一起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大牌子挂在了新四军军部大门前。爸爸于1939年1月起,任新四军执法队队长、执法大队大队长。当时军法处长由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兼任,参谋处长赖传珠。执法队是在军法处直接领导下兼有侦察、保卫、军务等性质的军部直属小分队。执法队编制有三个排,其中两个短枪排,一个长枪排,共一百余人。队员都是从部队里挑选来的战斗骨干,百分之八十是红军战士,军政素质比较好。执法队每人配备二百发子弹、一把马刀、一顶钢盔。短枪排的武器全是叶挺军长从香港买来的新的英国造“三保险”驳壳枪。执法队的任务有三项,第一项任务是负责看守、押解、处决犯人。当时新四军在皖南军部的防区,方圆有三十余里。看守所关押的绝大多数是违纪犯罪军人,以及被我军俘虏的汉奸伪军,一般在三十人左右。第二项任务是担任纠察。执法队每天派出一个排,在云岭街上和军部附近检查来往军人的军容风纪。爸爸说,叶挺军长平时非常注重军容仪表,总是穿着整洁笔挺的军装和马靴,行走敬礼都是标准的军人姿态。他经常向爸爸询问执法队的工作情况,了解有无违纪行为,要求执法队严格按照规定检查军容风纪。项英副军长对军容风纪要求也很严格,他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求部队所有官兵必须做到。凡是发现帽子没带正,风纪扣没扣的军人,他都当场纠正。第三项是执行侦察任务。每个执法队员都佩戴有“新四军执法队”的袖章,凭着这一标志,可以在国民党第三战区范围内畅通无阻,这是新四军中只有执法队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爸爸任执法队长是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下的命令。顾祝同要求爸爸每天给他写一份执法队工作情况的书面报告,爸爸每次只是敷衍地写些日常纠察工作,有关我军内部情况只字不提。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他经常到泾县、青阳、茂林等地执行任务,几乎每周都要去几次,了解国民党的兵力部署、工事设防、战略动向等。皖南事变前夕,他还带领执法队侦察了国民党包围我们八个师的兵力部署,看见敌人正在集结兵力、修筑工事准备围攻新四军。他及时将情况汇报军部,为我军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情报。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军部的部分人员已分两批先行撤出皖南。1940年12月,爸爸带执法队随宋裕和、汤光恢同志掩护第二批干部撤出皖南,主要是军部直属的军法处、供给处、卫生处所属医院等一千多名干部战士。皖南事变发生时他们一无所知,到达江苏太湖南岸时,碰到一个副旅长率领一个营,并带有一部电台一直与陈毅同志保持联系,他们就在一起行动。在太湖不远处,看到日伪军散发的标语:“叶挺被俘,项英下落不明”,后来才听副旅长说军部已被国民党打散了。当陈毅同志得知他们是执法队时,来电命令迅速到盐城归队,但副旅长想留下执法队,直到陈毅同志发火来电报质问“你是不是共产党员?为什么发了几次电报都不回答?”他才说出了陈毅同志的命令。当时爸爸提出没钱买粮,也不知道行军路线,他就给了几百元钱,找来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向导带路。这个小向导很聪明机灵,对太湖地区的地理情况和日伪军队的部署也很清楚,到达太湖边上已是晚上,分乘三条帆船,小向导说太湖很大,一夜过不去,湖中心有个小岛没有敌人,可以上岛隐蔽一下,第二天晚上再走。没想到那天正好是阴历十五,月光很亮,又碰上顺风,一夜就过了太湖。队伍暂住在一个村子里休息,在路口上放了哨,来往行人准进不准出,封锁消息,以免被敌人发现。第二天,小向导找到太湖北岸一位仅有三十多人的游击队司令护送。因为是敌占区,一路上爸爸命令大家谁也不许大声说话,防止暴露目标,顺利地通过了运河、铁路。这位司令返回时要子弹,爸爸就让每个同志拿出10颗子弹,凑了几百发给他,他连声道谢很高兴地回去了。队伍又走了二十多里,找到了地方组织,当他们得知是皖南过来的新四军时,硬留队伍休息了一天,并在一个小礼堂召开了群众欢迎大会,爸爸讲了话,而后大家齐声高唱新四军军歌。群众听到宏亮的歌声,看到整齐的新四军军服和精良的武器装备,纷纷说“这是真正的新四军”,“新四军没有完”!还送了酒、肉、电筒等慰问品。

《调新四军人员花名册》左一毛普安

    执法队继续往盐城方向进发,途中遇到了谭震林同志的部队。谭震林要求护送他过长江去盐城开会,临行前一天他对爸爸说,执法队都是老战士,有作战经验,让抽出一个班协助他的部队攻打伪县政府。爸爸当即派了一名排长带了一个短枪班交给他,嘱咐那个排长完成任务后赶快过江,可他们后来都被留在谭震林同志的部队里了,排长提升为连长,班长当了排长。

    护送谭震林走了一个多星期,到达长江边上已是晚上,执法队三个排的人分乘几条船过江,过江后忽然发现少了一排人,当时爸爸很着急,也有些紧张,赶紧分头寻找,找到后才知道他们把上岸地点搞错了。

    就这样,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辛,于1941年2月,安全抵达苏北盐城新四军新军部所在地,为革命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

皖南事变后,到达盐城的新四军执法队。前排右1 队长毛普安。

    妈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中央外交部无线电训练班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调到新组建的新四军。1938年9月任新四军留守处青年干事,后调到教导总队。新四军教导总队八队,是总队所属十几个队中唯一的女生队,有何子友(周子坤夫人)、张西蕾(张太雷之女)、楚青(粟裕夫人)、曾菲(赖少其夫人)等200人左右。

2006年10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八队老战友及其亲属后代相聚北京。2排左3妈妈,左7楚青。前排左1作者。

    皖南事变前夕,女八队奉命转移,开始是全副武装,大队人马集体行动,过了茅山以后形势严峻,为防备敌人袭击,领导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全部改穿便衣化装成老百姓,两、三人一伙渡过长江,到达指定集合地点。被敌人冲散后,妈妈只身一人行走。那时长江一带兵匪为患,加上日本鬼子烧杀掠夺,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到处是拖儿带女、举家逃难的人群。她夹杂在逃荒要饭的人流中,经常找不到吃的东西。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全歼新四军,到处设立关卡,严密封锁,加强对路人的盘查,随时都有被抓住的危险。为了躲避追查,妈妈经常是白天躲在村里,晚上趁天黑赶路,天亮前赶到前面村子里,天黑再走。有时发觉情况不好,就多绕一些路走,但一天晚上还是被一帮国民党匪兵截住了。一个小头目上下打量她:“干什么的?”“逃荒的。”“去哪里?”“兵荒马乱,没个准头。”“怕是个新四军吧?”匪兵头子恶狠狠地说:“不讲实话,马上送你回老家”,“随你怎么说,我只是个逃荒的。”匪兵没问出什么,除了几件旧衣服,一点油水也没捞到,只好放她走了。妈妈一路打听新四军的消息,过长江,走江阴、黄桥、东台,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盐城。

1944年,爸爸、妈妈和哥哥毛伟在江苏阜东

    八队的老战士陆秀琴阿姨回忆说,当我们看见你妈妈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拄着棍子、挎着篮子,一路要饭到达军部时,都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当时妈妈还不到19岁。妈妈侯正芳是四川阆中人,1933年11岁参加红军,长征到达延安时14岁,家中九人参加红军,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1959年为庆祝“三八”劳动妇女节,蔡畅、邓颖超、李贞与在京的部分长征女红军聚会合影。后排左六侯正芳。

    就是靠着这种坚定执着的信仰,坚韧不拔的毅力,使爸爸和妈妈在皖南事变的危难时刻,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回到新四军的怀抱。

    新四军重建后,爸爸任军部警卫大队政委、警卫营营长,1941年9月调任盐阜军区警卫营营长,盐阜军区司令员是洪学智。1943年9月任新四军三师交通总站主任、三师四科科长。新四军三师的前身是由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叶挺独立团部分,组建成红十五军团,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首战平型关名震中外,是新四军七个师中唯一由八路军整建制改为新四军的部队。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刘震、洪学智。

    妈妈在苏北阜宁二区侠湖乡任指导员、支部书记,在盐阜区行政公署工作后,调到苏北财委会纺织厂任指导员、支部书记。她的上级领导宋乃德是阜宁县第一任县长,当地群众尊称“宋公堤”。

    1945年9月随黄克诚师长率三师北上东北后,爸爸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兵站部部长。二纵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副司令吴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1948年11月二纵改编为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从二纵调出一部分干部担任新组建的十二纵队领导。司令钟伟(《亮剑》李云龙原型之一),政委袁升平,爸爸任后勤部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每当我们仰望天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新四军军歌》时,仿佛看到英雄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奋战在长城内外,驰骋在大江南北,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高高的山岗上,挥舞着大刀长枪,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向着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们把自己年轻的血肉之躯融入祖国山河,他们用宝贵的生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正是他们八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老一辈所铸就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姚欢凌:红土承薪火,双语传基因——“红土译韵·薪火相传”实践队纪实(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东进 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记皖南事变前后的父亲母亲(组图)
·毛主席1938年三封电报,项英严格执行其中一封,也不会有1941年的皖南事变
·傅永曙:基于皖南事变视角人民群众帮助新四军成功突围研究
·特稿:基于皖南事变视角人民群众帮助新四军成功突围研究
·翻案不得人心——对程美东关于皖南事变的历史虚无主义文章的批判
·傅永曙、李永东:基于皖南事变视角人民群众帮助新四军成功突围研究
·特稿:基于皖南事变视角人民群众帮助新四军成功突围研究
·薛从华、傅杰:皖南事变傅秋涛率部成功突围的关键——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和帮助
·特稿:皖南事变傅秋涛率部成功突围的关键——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和帮助(图)
·皖南事变前后的新四军电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毛丽华:东进 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记
特稿:东进 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记皖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
回望港澳抗战烽火岁月: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一位抗战老兵的1945——读97岁老兵程永芳的
永不熄灭的炉火
“红色记忆·跨越山海——海(境)外藏新民
江苏:第四届长三角党史论坛在南京举办
《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聘请涂烈为顾问(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