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瓷雕《抗联女英雄赵一曼》,景德镇建国瓷厂创作于60年代,造型优美,飒爽英姿,再现了赵一曼特有的英雄气概和精神风貌;技艺高超,肌理质感,语境丰富,色调撒蓝,釉厚沉重;窑变雪花,上青下蓝,釉色神奇,温润剔透,如同美玉,妙趣横生,巧夺天工,难得窑宝。规格27cmx19cmx8cm
经典瓷雕《抗联女英雄赵一曼》







日军对赵一曼用尽了酷刑

敌人把辣椒水混合小米和汽油,从赵一曼的喉管和鼻腔内灌下去,等到赵一曼的肚子胀起的时候,他们在用木棍挤压腹部,然后辣椒水从口中喷出。这样的酷刑是不是听着皮肉发麻呢?继续往下听,这样的酷刑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这样的酷刑,赵一曼却被活生生的被折磨了整整九个多月。

根据日本战犯大野泰治的供述,他们逮到赵一曼时,其右腿已经中弹,骨头也碎成了24片,于是大野泰治把盐撒在了他的伤口上,用马鞭狠狠的抽她,把盐往伤口里面碾压,之后用钳子把她的牙拔掉,将一根根竹签插进她的食指,甚至还用烧红的铁钎往里面钉。这个时候,赵一曼的食指已经全部都翻起来了。此时日寇又残忍的将铁钎子拔出。赵一曼无数次的昏死过去,却一字不说,绝口不提,日本人用电刑,把赵一曼绑在椅子上,电刑持续了七个小时。而此时,赵一曼的身体已经大面积的碳化,日寇则给她打强心针,再把她救活。务必要从她口中得到情报,曾经在日军的报告中写道,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电刑下,赵一曼仍然未招供却为罕见,这已不是从医学上能解释的问题。

在日军的酷刑之下,除了使用电刑之外,该用的都用上了,可赵一曼一声不吭,让帝国的军人感受到了耻辱,而赵一曼同志临刑前的前一天,行刑的刽子手偷偷的跑到她的牢房说,赵女士你是我这三年来看到的在这个监狱里面最坚强的人,我知道从你身上我们不可能战胜,但是你给我们留点字吧,满身伤痕的赵一曼写道:"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而当日军大野泰智看到这首诗时,他便知道赵一曼是不会开口的。

1936年8月2日,日寇将赵一曼押往珠河新城,行刑前,日寇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赵一曼坚强的心突然就软了下来,她凝视远方,九年前,他原名李坤泰,被党送往莫斯科学习。在那里,她与丈夫陈达邦相识相爱并且喜结连理,度过了他们一生当中最为幸福的时光,她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学业,已有身孕的她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只身回国。

可是没有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别,从宜昌到上海,他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被房东赶出家门,而此时它即将临盆,并且流落街头,当时多亏了一对劳工夫妇救下了她,才顺利产下儿子,而这一天刚好是列宁的纪念日,她便给儿子取名为宁儿。她想找到组织,可是当时的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她带宁儿又一次艰难的选择,她抱着她一岁大的儿子来到了照相馆,拍下了她们唯一的合照。照片中,穿着新衣的赵一曼紧绷着嘴唇,神情的脸上露出了些惆怅与深情。此时可以看出她多么想亲手把儿子养大,多想一家人能够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可国家有难,她只能舍弃亲生骨肉,把儿子寄养在丈夫的大哥家中。临别时,她在不停的亲吻着宁儿,不知何年何月,是否还能再见。


一年之后,918事变,身为四川人的她远赴东北抗日,改名赵一曼。她经历过无数次的恶战,白马双枪巾帼不让须眉,可她心中还始终挂念着她的儿子。


此时在刑场上,她要执笔为儿子留下最后的话:“宁儿,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快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儿子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几枪之后赵一曼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一岁。


时间来到一九五零年,电影赵一曼上映,无数人为她的事迹而感动到泪流满面,其中这就包括青年陈叶贤,可是直到一九五六年陈叶贤才知道那部电影的女英雄竟是自己的母亲,她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内终于亲眼看到了母亲留给自己的遗书,二十八岁的他几乎哭晕了过去,他用他颤抖的手抄下了母亲最后时刻留给自己的话。之后,他便把赵一曼三个字刻在了自己的手臂上,永远陪着妈妈。

赵一曼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而有所不同的是她对那些侵略者刻入骨髓的仇恨。直到最后都没有对日寇屈服,无数的英雄先烈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最耀眼最明亮最神圣的光。我们缅怀先烈,我们铭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一段惨痛的历史。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出路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坚强的脊梁。最后让我们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