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载光阴流转,红色记忆历久弥新。在兴国调查95周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兴国县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组建专项课题组,在烈日骄阳的盛夏,寻根再出发,踏上了“再调查”之路。这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
自豪,三代从军的热血传承
6月25日,课题组第一站来到了永丰镇凌源村。77岁的付传荷老人精神矍铄,回忆起爷爷傅济庭的故事,特别是在新余罗坊与毛主席面对面畅谈的画面,老人如数家珍,谈兴颇高,话匣子一打开就是一上午。“我爷爷跟着毛主席当红军,后来我父亲也当了兵,去到朝鲜,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而我是1967年参的军……。”作为《兴国调查》当事人的后代,老人言谈间的幸运与光荣自是不在话下。而今,让老人尤为自豪和骄傲的是三代从军的接力和传承,勾勒出一个家族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画卷。老人高兴地向大家展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小心翼翼、整整齐齐地佩戴在胸前。他动情地说:“爷爷没打完敌人的枪,我们接过来;先辈没有走完的路,我们继续走下去!”质朴的情怀,铿锵的话语,让我们一瞬间就湿了眼眶,热血也为之澎湃。
95年的时光跨越,在老人的激情讲述间,凝望着老人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顶烈日、战酷暑,开展“再调查”,收集一手口述历史的意义也变得更加清晰。
变化,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幸福生活
回忆弥足珍贵,今天的生活怎么样,明天又有何期望,自然也是此次“再调查”绕不开的话题。
“变化最大的当然是交通了,以前我爷爷靠两条腿长途跋涉,走路去新余,现在你们看到处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门口”“以前房子周围哪有树,高一点的草都没有,水土流失不晓得有几严重,现在房前屋后好多树长得比屋顶都高”“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最明显的电器电灯电话,家家都有,就不知道有多方便!”说起现在的生活,付传荷老人的幸福感溢满话里话外,他反反复复说“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我们顺势问道,作为老党员,老人对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感触。他马上竖起大拇指,神情庄重而严肃:“当然是点赞了!干部作风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访谈时,我们还看到老人家里有块金灿灿的匾,上面写着“傅子俊族贤:2024年高考金榜题名,荣录西南交通大学,顺颂鹏程万里,前程锦绣。特发此证以资鼓励。”落款是江西傅氏联谊总会教育基金会、赣南傅氏教育基金会。傅子俊是老人的孙子,是老人的又一骄傲。“我爷爷读了6年书,在那时就算有文化了,我的孙子现在都读大学了,一代要比一代强!”
如今的凌源村,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望着村庄里一栋栋漂亮的楼房,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一户户幸福的人家,我们深刻地明白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拼命守护的,不就是这样的太平盛世、锦绣河山吗?
传承,不忘初心的时代接力
下午,课题组马不停蹄来到永丰镇茶石村83岁的黄英明老人家中,他是毛主席作兴国调查访问的八个家庭之一黄大春的后人。黄英明老人前两天刚做了手术,还看得出几分术后的孱弱,却依然热情地接待了大家。一跨进客厅,桌上已经备好饼干、瓜子和一盘水果,尽显客家人的热情好客。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掌握更多的细节和故事,老人特意打电话给另一位知情邻居前来作补充。老人家里现在有9亩土地和28亩林地,不仅有烈士后代补助,还有高龄补贴、养老金等,“每月政府补贴有2800元”。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我们没有过久打扰。临别之际,老人特意走出院子,带大家到悬挂有“黄大春后人”牌匾的大门口合影。
大门正中泛黄的“黄大春后代”牌匾,静静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而每月2800元的各项补贴,则诉说着党和国家不忘初心的承诺。我想临别时的合影,定格的不只是面容,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告别黄英明老人,烈日余晖间课题组再次出发,奔向永丰镇洙坊村温奉章之子温常鑫老人家里……
调查仍在继续,感动不断累积。95年前的调查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而今天的“再调查”,是为了探寻这份答卷如何被时代续写。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让前行的路更贴近土地,更听见民心。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兴国儿女将不断汲取奋进力量,让兴国调查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