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无数的共产党人曾从事过党的县委书记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此将殷殷热血抛洒在了故乡的崇山峻岭,也有人将美好的青春韶华永远定格在了异乡他土,当然,还有人脱下布衣,穿上军装,拿起武器,加入到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滚滚洪流之中……
1955年至1965年的10年间,他们中的60人因功勋卓著、威名远播,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的军衔,成为万众敬仰、星光璀璨的开国将军。
1、中共信阳县委书记、开国上将周纯全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的周纯全以副兵团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周纯全,湖北黄安人,1905年出生,14岁入茶楼做杂役,16岁入织布厂当工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任纠察队员,因工作积极,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被选为“二七”后援会委员长。1925年春,周纯全到董必武任名誉校长的南山庙高小当校工,在董必武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于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与黄安及大别山区的特别交通员,27年春,组织八里湾店员工会,并任委员长。
1927年10月,黄麻起义爆发,周纯全参与了暴动前的筹备组织工作,并率领一队农民自卫军冒着枪林弹雨攻打县城,当选县农民政府候补委员。
黄麻起义失败后,党组织派周纯全任京汉南段特委委员兼中共信阳县委书记。
期间,周纯全冒着生命危险,出入白区,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为大别山游击武装筹集经费和武器。
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
2、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开国上将钟期光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钟期光以副兵团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钟期光,曾用名钟昱明,湖南平江人,1909年出生。1926年中学毕业后,以教员身份从事农民运动,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
1927年6月,参加湖南工农义勇军平江第1大队,后被党组织派回平江发展游击武装和开展地方工作,历任中共平江下东乡特委秘书、区委书记、游击队党代表,组织了3次较大规模的农民暴动。
1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任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兼军事部长。
1929年调任江西铜鼓县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苏维埃代理主席。1930年7月,调任红五军秘书长,参与组织了长沙战役。之后,历任湘鄂赣总指挥部宣传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
3、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开国中将肖向荣
1955年9月,时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兼国防部办公厅主任的肖向荣以副兵团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肖向荣,原名萧木元,广东梅县人,1910年出生,由父亲在南洋打工及族人资助读完中学,期间,受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演讲的洗礼,1925年冬,作为骨干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新学生社”,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共青团梅县地委秘书,从此改名肖向荣。翌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积极联络失散同志,恢复党组织,发动群众拿起刀枪打游击,用武装斗争反抗反革命的武装镇压。
此后,历任共青团兴宁县特别支部书记,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1930年进入闽西苏区,任中共闽西特委秘书长、中共闽粤赣省委秘书长,为巩固中央红色交通线做出了巨大努力。1931年11月,省委派肖向荣到永定县担任县委书记,为的是加强交通线上重要口子的领导。
1932年5月,根据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谈话精神,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中共永定县委书记的肖向荣告别家乡,调入中央红军。
4、中共葭县县委书记、开国中将张达志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员的张达志以正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达志,陕西葭县人,1911年出生,绥德陕西省第四师范学校学历,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支部组织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学校被查封,张达志受党派遣,到葭县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从事发展组织、开展兵运的工作。
1929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任中共葭县特区区委组织委员,31年底任中共葭县特区区委书记。 1932年,陕北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多处党组织遭到破坏,张达志全家上阵,仅有的几间房屋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点,其父为严守党的秘密,被敌人绑吊,几乎拷打致死。 7月,张达志出席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当选特委委员,翌年5月,担任中共葭县县委书记。年底,参与组织木头峪暴动。 1935年1月,率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陕北红军第27军第84师政治委员。
5、中共焦作中心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凤梧
1957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指挥部副政治委员的王凤梧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凤梧,别名王万桐,河南商城人,1901年出生,河南农业学校毕业,曾任考城县实业局长,冯玉祥部队的书记官。 1929年,革命进入低潮时,经李席珍介绍参加革命组织互济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地下工作。由于工作卓有成效,先后担任郑州市革命互济会主任、河南省革命互济会主任。 1933年1月,中共河南省工委成立。5月,王凤梧任工委委员,先后在西华、焦作等地巡视指导工作,同时担任中共焦作中心县委书记,恢复党的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抗日反蒋斗争,11月,负责筹建上海中央局与鄂豫皖苏区的交通线,在京汉铁路柳林站建立交通站。 1934年,到上海领导中央交通局北方线的工作。 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
6、中共庆阳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平水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干部部第二副部长的王平水以准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平水,原名洪福,福建永定人,1915年出生,船工。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五军团第39师宣传队长、直属队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经历了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1月,王平水伤愈归队,被组织任命为中共甘肃省镇原县三岔区区委书记,镇原县委组织部长,期间,与同志们齐心协力开展剿匪斗争以及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作战。
1937年9月,王平水任镇原中心县委副书记,38年7月,调任中共庆阳县委书记,为陇东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为陇东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稳固,做了大量工作。
1939年5月,入中央党校学习。
7、中共歙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刘毓标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刘毓标以副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毓标,江西横峰人,1908年出生,1927年参加弋横暴动,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2月,赣东北苏区党政机关迁往葛源,刘毓标任中共葛源区委组织部长,继而任区委书记。他的工作受到方志敏同志和省苏维埃政权的表彰,被授予“光荣的模范区”的称号,改任{开}化婺{源}德{兴}县委组织部长。
1934年4月,受方志敏同志的指派,前往皖南,出任中共歙县县委书记。两个月后,中共太平中心县委组建,刘毓标任县委书记,负责太平、石棣、泾县、黟县、祁门五县的工作。到柯村后,刘毓标秘密发展党员,建立群众武装,实行抗租抗税。1934年8月22日凌晨,3200名群众在100多名共产党员的领导下暴动,史称“柯村暴动”,同时,在上级的支援下,成立“皖南苏维埃政府”,从此,皖南红色苏区诞生。
1934年12月,暴动武装与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侦察营合并,组建“红军皖南独立团”,刘毓标任政治委员。
8、中共杭岱县委代理书记、开国少将邱相田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的邱相田以准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邱相田,福建上杭人,1916年出生。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进入闽西,13岁的邱相田走上了革命道路,任太阳区少先队大队长,参加了农民运动。
1930年,14岁的邱相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共青团上杭县委训练处长、组织部长,中共闽西永太特委组织部长,新汀杭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闽西军政委员会青年部副部长,中共杭岱县委代理书记。
1936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
9、中共黄冈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张广才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副政委的张广才以正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广才,湖北黄陂人,1900年出生,1928年率领多名工人参加农民协会,组织赤卫队,由于立场坚定,工作积极,尤其敢于斗争,于1928年10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调任黄陂县委秘密交通员。29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1师特务队员。 1930年11月,任塔区革命委员会主席,翌年1月,任塔区区委书记,4月,调任中共黄冈县委书记。期间,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方针、主张,团结群众,组织赤卫队和边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群众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久,兼任黄冈独立团团长。11月,率黄冈独立团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0、 中共鄜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罗成德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长的罗成德以正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罗成德,陕西延安人,1908年出生,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以教书作掩护,组织学生罢课,号召农民抗捐抗粮,曾被捕入狱。期间,历任中共延安县委交通员、延川县区委宣传干事、区委书记,参加组建了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7支队,任指导员。
1935年任延川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长、内务部长。
1936年3月,任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参加了创建、巩固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8月,罗成德调任鄜县,对外职务是县抗日救国大队大队长,对内是中共鄜县县委书记 1940年2月,任中共鄜县县委书记兼县长。
11、 中共茶陵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段苏权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军事学院空军系主任的段苏权以准兵团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段苏权,湖南茶陵人,1916年出生,1926年随父亲参加农民运动,任村农民协会童子团队长。
1930年5月,14岁的段苏权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秋天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起,历任共青团严尧区委组织委员、书记,中共茶陵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兼赤卫大队代理政治委员、共青团湘赣省委宣传部长。
1932年8月,段苏权率领一批优秀青少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任湘赣苏区红8军政治部青年科长。
12、 中共寿、凤临时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曹广化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军衔奖励部部长的曹广化以正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曹广化,别名赵屏东,安徽寿县人,1905年出生。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队,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转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9月,回安徽发动群众,任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在寿县双河集建立了合肥北乡党支部,支援北伐战争。1927年1月,到安庆从事农运工作。
1927年7月,任中共寿、凤临时县委书记,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恢复和建立党组织,聚集革命力量。1928年3月,任中共寿县县委委员。
1930年7月,任中共阜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2月,兼任中共寿县中心县委书记。
1932年1月,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代理书记,5月,率游击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二十五军第73师师部书记。
13、中共晋南中心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彭德清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的彭德清以正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生功勋卓著。
彭德清,曾用名彭楷珍,福建同安人,1910年出生,作过轮船学徒工,到过东南亚许多国家。
1926年参加农民赤卫队,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化名陈国华,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从事发展党团员,开展“三抗”斗争。1931年,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长、泉州市特委书记。
1932年6月,彭德清建立起中共莲河支部、共青团莲河支部,任中共晋南特支书记兼共青团晋南县委书记,由于身份暴露,转移到南安岭兜,历任中共晋南{晋江、南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靖和浦{南靖、平和、漳浦}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冬,彭德清出任中共同安县委书记。1935年12月,彭德清回家乡筹集活动经费时被捕入狱,不久,集体越狱成功,从此走上了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征途。
14、中共赤江{通江}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傅崇碧
1955 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军长的傅崇碧以正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期间,荣获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傅崇碧,四川通江人,1916年出生。1932年,浴血奋战的红四方面军突破敌人的围堵,千里西征,到达陕川地区,傅崇碧随地下党员的老师参加了革命,任区少先队队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由于是当地人,傅崇碧在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少先队、儿童团,组织地方武装,以及“扩红”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任命为区共青团书记,1933年,先后担任赤江县少共组织委员、团省委执行委员、仪陇县少共书记。在天星寨战斗中,率队支援,取得胜利,给苏区青少年以极大鼓舞,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任中共仪陇县委书记,4月,调任中共赤江县委书记。
1935年春,动员2000多人参加红军,踏上长征之路。
15、中共分宜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曾涤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曾涤以正军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曾涤,原名曾垂坤,湖南浏阳人,1913年出生,14岁参加浏阳农民暴动,成为骨干分子。1927年,在浏阳县委组织农军攻打长沙的战斗中,任敢死队长。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浏阳赤卫队参加了红军两次进攻长沙的战斗,从此,参加了红军。
1931年,刚满18岁的曾涤出任中共分宜县委书记,并当选湘鄂赣省委儿童局书记,多次指挥游击队打击敌人,出色地完成了打仗、扩军、生产、筹粮等任务。1932年春,任湘赣省委巡视员。后受到错误处理。
1935年11月,随红六军团参加长征,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俱乐部主任。
16、中共西华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学武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的王学武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王学武,又名王绍孟,河南洛阳人,1915年出生,洛阳县初级师范毕业。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王学武受党派遣,到西华农民训练班任党支部书记,宣传党的思想,发展党员,进行形势和游击战争教育,准备武装力量,不久,任四区区委书记。5月,西华人民自卫军建立,王学武任三区团政治部主任,自卫军参谋长是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政治部主任是西华县委书记王其梅。
1938年9月,周恩来、叶剑英指示中共河南省委:“要将领导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苏鲁豫皖边区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通。”10月,中共豫东特委新的领导机构组建,王其梅任代理书记,王学武担任委员,并任中共西华县委书记。
后来,河南人民自卫军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总队,王学武任总队政治部主任。
17、中共广饶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相炜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 政治学校{长沙}校长兼政治委员的相炜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相炜,辽宁营口人,1917年出生,1934年在博兴从事小学教员的工作,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2月,任中共博兴县工委委员、统战部长,5月,任军事部长。
1938年10月,相炜调任中共广饶县委书记,在清河特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建立基层党组织,成立人民抗日自卫团,建立地方武装。1939年6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广饶县大队成立,相炜兼任大队政治教导员。10月,相炜调任中共博兴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大队长,1940年10月,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相炜任县长。不久,调入部队,任清河军区独立团政治委员。
18、中共固始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希克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军需部副部长的王希克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总后方勤务部军需部部长的王希克晋升少将军衔。抗美援朝期间,曾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王希克,辽宁义县人,1918年出生。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开始后,任中共固始县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青年委员。
1940年转入新四军,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
19、中共杞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静敏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的王静敏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的王静敏晋升少将军衔。
王静敏,原名王永谷,河南洛阳人,1918年出生,北平民国大学肄业。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宣传科长,中共北平市委总交通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静敏回到河南开封,领导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不久,任中共豫东工委书记,进而赴睢县建立党组织。翌年2月,中共杞县县委改建为中共杞县中心县委,王静敏任书记。期间,开办抗日训练班,培养骨干,组织青年农民救国会,组建抗日武装。5月,率领50余人与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领导的抗日武装会合并,组建杞县抗日游击队,6月中旬,睢县、杞县抗日武装整编,成立睢县大队,王静敏任1中队政治指导员。7月,豫东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成立,王静敏任支队政治部主任。
20、中共黄冈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刘西尧
1963年5月,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的刘西尧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刘西尧,湖南长沙人,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期间,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参加秘密学联,任武汉大学青年救国会总务干事、组织干事,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1月,到黄安七里坪农村工作训练班学习,任支部委员。
翌年1月,受中共湖北临时省委派遣,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公开身份是“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工作人员”,职业是黄冈中心小学代课教员。
短短时间里,刘西尧重点抓了党的建设,知识分子和培养干部,这些都为后来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作了思想准备,打下了群众基础。
10月,黄州沦陷,刘西尧与张体学一起组织了“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任政治委员。
21、中共新城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刘佩荣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的刘佩荣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时任国防部第5 研究院政治部主任的刘佩荣晋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刘佩荣,河北雄县人,1917年出生,新城师范毕业。求学、任教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投身“一二.九”学生运动,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3月,参与组建中共新城县第一个党支部—新城县特别支部,历任新城县特支青委书记,中共新城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
1937年,受党派遣,入国民党江东升部作争取改造工作,后该部改编为“华北民众自卫军”,1939年初,编入八路军冀中军区6支队,刘佩荣任政治部主任。
22、中共繁峙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张柱国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内卫第4师政治委员的张柱国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公安部队黑龙江省总队第二政治委员的张柱国晋升少将军衔。
张柱国,山西繁峙人,1913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繁峙县委宣传部长、县议会副议长、中共繁峙县委书记兼县支队政治委员。
23、中共江都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张雷平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师政治委员的张雷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国防部第5 研究院第20 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的张雷平晋升少将军衔。
张雷平,原名邵泽普,江苏沛县人,1918年出生,1937年,在泰州城区伪警察局当班长,经共产党员俞铭璜介绍,于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泰州工委组织部长兼城区区委书记。
从此,邵泽普改名张雷平,专心从事党的事业。1940年5月,调任中共江都县委书记,坚持秘密斗争,组织锄奸队,开展锄奸活动,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941年2月,任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江高中心县委副书记,苏中军区第一地委组织部长,第二地委组织部长兼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团政治委员。
24、中共庆云县委书记、开国少将范普权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 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的范普权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北京卫戍区副政治委员的范普权晋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范普权,原名范泽博,山东庆云人,1910年出生,1927年考入河北省泊镇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期间,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学校党支部委员、学生自治会主席。因闹学潮被学校开除。
受组织派遣,1933年到天津市从事工会工作,任天津市赤色工会工委会委员。由于叛徒告密,组织遭到破坏。1934年,范普权回到家乡,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发展党员,成立了板营高小党支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津南特委组建了中共庆云县工委,范普权任县委书记。遵照党的指示,范普权积极筹划组织抗日武装,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很快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第13分会和抗日武装—抗日救国军,不久,编入中共鲁北特工委组织的第31支队,任政训处长,38年改任政治部主任,9月,第31 支队编入八路军,范普权任冀南区二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25、中共鹿邑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姜林东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政治部主任的姜林东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副政治委员的姜林东晋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姜林东,原名姜连登,山东牟平人,1918年出生,1934年考入山东省莱阳第二乡村师范,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投奔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习结束后,随李先念南下,任新四军第6 支队助理员。
1939年,受党委派,到友军魏凤楼部做统战工作,任魏凤楼部政治部科长兼中共鹿邑县委书记。
26、中共兴隆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国林之
1955年9月,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政治顾问、政治顾问组组长、军事专家组党委书记的国林之,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已任总参谋部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的国林之晋升少将军衔。1956年荣获越南民主共和国一级勋章。
国林之,又名国锡庄,河北武邑人。在北京大学法律系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教员、政治处股长,抗大6分校宣传科副科长。
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共冀东第15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兴隆县委书记。
1951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194师政治委员。
27、中共唐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丁莱夫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部副主任的丁莱夫以副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少将军衔,并荣获八一奖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丁莱夫,山东广饶人,1912年出生。
山东省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毕业,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9月挺进晋察冀,历任晋察冀边区阜平政府秘书长,唐县动委会主任,中共唐县县委书记。
28、中共武城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新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政治部主任的王新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空降兵第15军副政治委员的王新晋升少将军衔。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王新,原名王殿杰,山东武城人,1919年出生。
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宣传股长、民运干事。1939年到武城发展党的组织,任独立营教导员,1942年,任中共武城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
29、中共莒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建青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参谋长的王建青以准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建青,山东新泰人,1911年出生。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特务大队政委,山东纵队2旅6团政治委员,中共莒县县委书记。
30、中共沁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王海廷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191师师长的王海廷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副军长的王海廷晋升少将军衔。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王海廷,四川宣汉人,1917年出生。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3军99师班长、文书、宣传队长,军政治部政务科长,红5军政治保卫局侦察部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中共沁县县委书记。
31、中共泗宿中心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石瑛
1955年9月,时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的石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石瑛晋升少将军衔。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石瑛,陕西长安人,1916年出生。
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宣传队分队长,八路军115师343旅宣传队长、民运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政治处主任、代政委,1943年春,任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二支队政委兼中共泗宿中心县委书记。
32、中共盯嘉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朱云谦
1955年9月,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师师长的朱云谦以准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朱云谦,江西莲花人,1919年出生。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湘赣边区独立第3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少共区委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连指导员,特务营教导员,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副主任,第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15团政委,淮南盯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盯嘉县委书记。
33、中共长赤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朱士焕
1955年9月,时任吉林军区副政委的朱士焕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已任吉林军区第三政委的朱士焕晋升少将军衔。
朱士焕,四川通江人,1913年出生。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区赤卫队队长,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苏维埃主席,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少共赤江县委书记,共青团苍溪县委书记,中共长赤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治委员。
34、中共光泽、资溪、邵武中心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刘文学
1955年9月,时任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文学以副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文学,湖南醴陵人,1909年出生。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团第6师警卫连副指导员,31师特务连连长兼指导员,闽北邵武独立团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中共光泽、资溪、邵武中心县委军事部部长、县委书记。
35、中共天全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李中权
1955年9月,时任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的李中权以副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中权,四川达县人,1915年出生。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川东游击队中队长,大队政治协理员,中共绥定道委宣传部长,川西道委组织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中共天全县委书记。
36、 中共湘南资{兴}汝{城}桂{东}边区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杨汉林
1955年9月,时任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的杨汉林以准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杨汉林,江西兴国人,1915年出生。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红22军政治部组织干事,粤赣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湘粤赣游击队第一大队政委,中共资{兴}汝{城}桂{东}边区组织部长、县委书记。
37、中共枣强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吴罡
1955年9月,时任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政委的吴罡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已任海军指挥学校政委的吴罡晋升海军少将军衔。
吴罡,河北枣强人,1917年出生。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枣强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冀南五地委委员兼中共枣强县委书记,中共冀南第二地委组织部长兼故城县委书记。
38、中共巴中县委书记、开国少将余洪远
1955年9月,原西南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余洪远以副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余洪远,陕西西乡人,1907年出生。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政治部宣传员,1933年2月任中共川陕省委委员、组织部长,1933年3月任中共巴中县委书记。
39、中共宝丰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宋烈
1962年,时任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的宋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宋烈,原名宋耀元,四川阆中人,1909年出生。
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9军27师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营政委、师政治部地方干事长,红9军政治部总务处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129师军法处承审员、保卫科长,晋冀鲁豫边区太岳行政公署公安局长,豫陕鄂边区后委组织部长兼社会部长。1948年5月,调任中共宝丰县委书记。
40、中共商城县委书记、开国少将谭善和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的谭善和以副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谭善和,湖南茶陵人,1915年出生。
1929年参加湘东南游击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宣传员、特派员,红6军团保卫局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科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军区后勤部政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械处处长兼中共商城县委书记。
41、中共红安中心县委书记、开国少将熊作芳
1955年9月,时任第68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的熊作芳以准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熊作芳,河南新县人,1913年出生。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10军第10师宣传员,1933年6月,调任中共川陕省委,先后担任广元、万源、城口等县少共书记及大金川少共省委组织部长。参加了长征。
1937年9月,熊作芳返回大别山,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红安县七里坪留守处副主任,中共红安中心县委书记。
42、中共掖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张加洛
1955年9月,时任江苏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张加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已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张加洛晋升少将军衔。
张加洛,山东掖县人,1919年出生于苏联。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与组织失去联络,1936年在东北军学生队重新入党。西安事变后,任学生抗日先锋队1中队指导员,1937年,被组织派往山东掖县,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
43、中共大名县委书记、开国少将裴志耕
1955年9月,时任空军第5军政治委员的裴志耕以副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裴志耕,河北大名人,1907年出生。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出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
44、中共河津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慕生忠
1955年12月,时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的慕生忠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慕生忠,陕西吴堡人,1910年出生。
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红军五支队政委,红5团政委兼中共吴堡县委军事部长,红25纵队政委,陕甘晋省委委员,中共陕北省委委员兼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吴堡县委书记,陕北红军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期间,任延安以东地区作战司令员,山陕特委军事部参谋长,洛川地委宣传部长。
解放战争期间,任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九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任中共山西河津县委书记。
45、中共丹巴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曾旭清
1956年,时任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的曾旭清以准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曾旭清,四川宣汉人,1909年出生。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下八场党支部书记,中共南坝区委书记兼东方纵队第一中队中队长,沿山区委组织部长、书记,独立营营长,卓克基特委组织部长,中共丹巴县委书记。
46、中共昌延县委书记、开国少将曾威
1955年9月,第69军副军长曾威以准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曾威,江西泰和人,1916年出生。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湘赣省保卫局特派员,红6军保卫局特务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警卫副官,总务科长,挺进军第9团营教导员,政治处组织科长,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10团政治委员兼中共昌延县委书记。
47、中共完县县委书记、开国少将黄文明
1955年9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干部部部长的黄文明以正军级级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黄文明,江西兴国人,1908年出生。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3军团6师17团技术书记,5师政治部干事,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第2团政治委员,中共完县县委书记兼支队政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