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湖南耒阳2025年3月10日电(谢俊清、何妍乐)耒水滔滔,鹿岐巍巍。2020年秋,湘南起义在耒阳专题馆于千年古邑拔地而起,这座由原党史陈列馆涅槃重生的红色殿堂,以“蓄势待发”“红旗漫卷”“挥师东进”“风云激荡”四部曲,将湘南起义的壮阔史诗镌刻于耒阳大地。青砖灰瓦间,每一方展柜、每一张旧照,皆是革命者以血汗书写的廉洁箴言,更是耒阳儿女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
铁面无私贺恕:耒水河畔的“青天赤子”
展馆一隅,一张泛黄老照片定格了贺恕的清癯面容——眼镜后目光如炬,长衫下风骨铮铮。这位毛泽东亲点的耒阳首位党员,以“不徇私情”四字,在湘南革命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4年,贺恕受命组建湘南区委,脚踏草鞋、走遍衡耒,将革命火种播撒于田间垄上。彼时,耒阳太平乡寿州村农会正掀起清算劣绅的狂潮。恶霸贺正得因逼债害命、鱼肉乡里被押上审判台,却妄图借贺恕之父贺绍仪的亲缘求情脱罪。贺恕闻讯,挥毫疾书:“劣绅罪证确凿,当立决以平民愤!”字字如刀,斩断私情。贺绍仪捧信长叹:“我儿心如耒水清,宁舍家亲不辜民!”
翌年春荒,农会欲向贺家征谷百石赈灾。贺父愁眉紧锁,连夜修书求儿斡旋。贺恕回信仅八字:“秉公行事,勿念私门!”晨光熹微中,贺绍仪颤手交谷,乡民无不慨叹:“贺部长两袖清风,真乃耒阳‘包公’!”
“财神爷”李树一:金山银山不如民心如山
玻璃展柜中,一张斑驳的苏维埃劳动券静卧如磐。这是中共最早的货币,更是一曲“廉洁为公”的无声赞歌。设计者李树一,耒阳白沙乡人,时任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经委员长。
1928年,朱德率军入耒阳,为选财经主官踌躇难决。忽闻李树一散尽家财、首交浮财以振农运,当即拍案:“此心如秤,可掌钱粮!”上任当日,李树一立誓:“苏维埃一分一厘,皆属人民!”其堂弟李庆提进城探亲,见库房珍宝堆积如山,悄问:“树一哥,何不捎条新裤带?”李树一解下腰间草绳,绳结累累几欲断裂:“此物虽陋,却能束身正心。公家财物,丝缕不可取!”乡人闻之,奔走相告:“‘财神爷’守财为百姓,白沙出清官!”
雪域将军谭冠三:家书万金不抵初心一寸
展馆深处,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旧军衣,将时光拉回雪域高原。它的主人谭冠三,开国中将、西藏军区首任政委,以“老西藏精神”铸就边关丰碑。
十三载戍藏岁月,家书是他与耒阳故土唯一的牵系。给长子谭戎生的信中,字字千钧:“莫言‘干部子弟’,须与百姓同甘苦;一粥一饭,当思耒阳垄亩艰辛!”1961年,听闻儿子入党,他挥泪提笔:“贺你成预备党员!望你如耒阳竹,空心有节;如湘江水,奔流向前!”
将军家书,无一字言私利,满纸皆家国。耒阳人至今传诵:“谭家儿郎穿补丁,西藏高原树廉名!”
红色耒阳,廉韵长河
今日耒阳,专题馆如灯塔矗立,照见往昔峥嵘。贺恕的“铁面家书”、李树一的“草绳明志”、谭冠三的“补丁家训”,早已化作耒水两岸的清风明月,浸润着每一寸红色土地。党员干部在此驻足凝思,稚童学子于此诵读誓言。
湘南起义的枪声虽远,廉洁文化的薪火永燃。耒阳人深知:唯有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刻入血脉,让“克己奉公”的基因代代相传,方不负先烈以热血浇灌的红色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