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朱家权:用情深处是写景——读《许继慎传》的一点感悟
作者:朱家权
浏览次数:
2025-01-24 14:57:0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近读马德俊先生二十多年前撰写的《许继慎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沉思,忽然发现原来最能拨动我心弦的竟然是书中的景物描写。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马先生正是通过借景抒情和移情于景的方法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虽然书中写景的地方并不多,但几乎每一处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作者的胸臆,也激起了读者心中的涟漪。如果说作者用长篇幅的叙事构成了本书的躯干,那么书中的借景抒情和移情于景则是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老实说,作为许继慎的后辈同乡,在此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此次捧读《许继慎传》原本只是想走马观花式地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不想读着读着自己竟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我又读了一遍,并且专门搜寻其写景片段,反复体味,心潮愈发澎湃,以致不吐不快。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我发现书中的写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借景烘托社会环境和气氛,一类是作者借景抒发人物的感情,或者移情于景暗示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属于第一类的大约有以下三处:

    其一是在第86页。1928年7月底,许继慎受中央委派回到故乡准备收编一支农民武装,不想在六安城中与人接头时,遇上了自己的黄埔学弟——时任国民党黄国梁部的参谋长李自迷,许继慎借故离开。此时作者写道:“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许继慎刚跑出南门,天空便聚满了乌云,云缝里钻出一道道闪电,如同神鞭抽打着大地。一阵阵暴雨,把许继慎浇了个透湿。”如果说此处作者是在借满天的乌云和如神鞭般抽打大地的闪电烘托国民党反对派在“四·一二”后制造的白色恐怖,我相信不会有读者提出疑义。

    其二在第159页,写红一军于1930年12月中旬从鄂东北返回皖西,来到豫皖交界的松子关,许继慎站到穹形古堡顶,放眼望去,只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此处看似只是引用了伟人现成的词句,却是不着痕迹地映射出皖西根据地在红一军离开后遭受敌人蹂躏的残酷现实和悲惨景象。

    其三在第167页,写1930年12月20日红一军围攻六安城,此时“布满阴霾的天空突然变得细雨濛濛”。六安城久攻不下,大批敌援正在赶来,许继慎果断命令红一军撤围。走到苏家埠时,“天色突变,风刮雨,雨搅风,雨下得人睁不开眼,马抬不起头……后半夜,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又把雨变成了雪。冷风吹,大雪飘,……只见天连地、地连天,一片银光耀眼,只有汹涌的东淠河在喧腾咆哮着”。此处写景真实地描述了红一军当时艰难的处境,这种艰难不仅来源于寒冷的自然环境,更来源于国民党大军压境的社会环境。

    属于第二类的借景抒情或移情于景,都是用以表现主人公许继慎的心情和境遇的,也是本书中最动人心魄的地方。

    第99页至第100页写道:1930年5月,许继慎作为红一军军长,率军部东进豫南、皖西,准备将那里的红32师和红33师分别改编为红二师和红三师。许军长一行进入大别山腹地,眼前“山上到处是参天的杉树和毛竹……山下路边,麦苗沐浴着春日骄阳,碧绿一片;兰草花从青翠的叶丛中探出头来,发出扑鼻的幽香;桐子花白,杜鹃花红,油菜花黄,大别山的春天像一幅迷人的画卷”。这恐怕是本书唯一的一处描写春光明媚的美景了,折射出许继慎初任军长回到故乡时的愉悦心情,以及他对自己即将在皖西北掀起一场革命的高潮充满自信和期待。

    事实上,随后的两个多月时间,也确实成为他军事生涯的辉煌时期,他率领自己亲手改编的红二师、红三师收复了皖西一座又一座的城镇;直至半年多后,他亲率红一军回师皖西取得麻埠镇大捷,他的军事生涯也因此达到辉煌的顶点。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左”倾路线执行者们的打压下,许继慎不仅没有因战功获得升迁,反而在红四军成立时被降职为师长。此后,我们的主人公的命运便一路走低,直至受诬陷和迫害致死。

    第262页:1931年7月底,红四军南下准备攻打英山县城,30日夜,“一轮明月,如同一个大圆盘,高悬在深碧的天空,泻下如水的月光,给雨后的山谷、远山镀上一层湿润的银白……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拖出几里路长,淹没在绿色和夜色里,月光下像一条无声的河流在涌动着。狗吠、婴啼、鸟飞,打破夜空的宁静,飘扬在山峦、树丛之间,穿过西河流水,又轻轻地飘落在已经洒过很多次人血的大别山沙石地面上”。这一段夜景的描述,与他初到皖西时的春光明媚形成强烈的反差,银白的月光、崎岖的山路、无声的河流、狗吠、婴啼、鸟飞以及洒过人血的地面,这些意象分明是在暗示主人公的前程坎坷、命运多舛。

    如果说上文还是在通过一些意象对主人公多舛的命运进行暗示的话,那么,下面的一段文字简直就是在明示了。第299页:1931年8月底,红四军准备在浠水洗马畈一带夹击敌第48师和41师。9月1日,正当许继慎率12师准备对洗马畈之敌实施最后的攻击时,军部接到张国焘来信,严令红四军立即北上。此时作者写道:“四野一片血红。天更暗了。洗马畈四周战场上一片死寂。”“9月1日夜,天上的星星一颗接一颗地隐退。本来在明亮月色下的洗马畈,在黎明前反而变得黑暗模糊了。”读到这里,我想每一位读者都不难想象等待许继慎及其他的战友们的将是一个怎样悲惨的结局了。

    9月4日,红四军开始北返。许继慎随12师先头部队来到六霍交界的齐云山脚下。第305页:此时在许继慎的眼中,齐云山“很像一个遍体鳞伤的老人躺在秋日早晨的路上,旁边汹涌澎湃的淠河,仿佛是它血流不止的伤口。”作者在这里已经不再是借景抒情,而是移情于景了。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时的山已不再是山,此时的河也不再是河,他们已经被作者灌注了人的感情和灵魂,仿佛已经预知了即将要发生的人间惨剧,所以山为之哀伤,河为之悲泣!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张国焘掀起了一场令人发指的肃反狂潮,2500多名红四军指战员被残忍杀害,许继慎所在的12师,营级以上干部几乎被斩尽杀绝。作者在叙述许继慎被逮捕、关押、审讯、公判和杀害的过程中,大量引用敌我双方当事人或知情者后来的证言,为他鸣冤,又采用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一步步把读者的悲愤之情推向高潮,而在公判许继慎的大会上,作者再次使用移情于景的那段描写,更是让我激愤难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到王寿山等地开展红色旧址保护利用调研(组图)
·下一篇:方小敏:长泰区办理首本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权证(组图)
·特稿:用情深处是写景——读《许继慎传》的一点感悟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常州的人文始祖——季札
舜文化
王清波:湖北省襄阳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
舜过山
特稿:湖北省襄阳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
百年前的12天红色记忆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郭坑龙潭瀑布景区
浙南游击纵队全歼“袖珍王牌军”
王清波:“初心不与岁月老,丹心再绘新征图
纪念党的支部建设100周年座谈会在沪举行,陈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