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今天让我们走进浙江,走进”中国纽扣之乡”嘉善去认识一位执着而卓有成就的非遗传承人——俞友金,去了解他卓而不凡的贝雕艺术。
在上古,贝壳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也是货币,代表一定的财富,所以用“贝”作意符的字,大都与钱财或贵重之义有关。如:财、货、贵、贱、贩、赠等。
古时海上贝壳因色彩斑斓就深受人们喜爱,将贝壳由海边运往中原也确属不易,也正由于路途遥远,求之不易,故而显得非常珍贵。为此古人将“贝”称为“宝贝”。后来“宝贝”泛称珍贵之物。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河湖交织,盛产贝壳。浙江嘉善西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素有以贝壳加工纽扣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衍生的贝雕艺术,正是在吸收传统工笔画精华,利用贝壳自然光泽、纹理、颜色,制作出形形色色、光彩照人的工艺美术品,这一具有鲜明水乡文化特色的艺术,是浙江嘉善的特色名片。自清末民初,嘉善西塘的贝雕以纽扣加工为主线,代代传承,待传到俞友金这代人手里更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俞友金,这位贝雕艺术领域的“顶流”,其实是“半路出家”。俞友金曾是浙江大学毕业后嘉兴市嘉善县第三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2005年退休后才开始接触贝雕。20年来,由于俞先生对贝雕艺术由衷钟爱,致力于贝雕研究应用,先后获得贝雕领域国家专利63项,他立志为弘扬贝雕传统文化添砖加瓦,为培养挖掘贝雕艺术人才贡献力量。2022年被评为第4批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贝雕“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俞先生的贝雕邮票及工艺品在国家文博会,艺博会及旅游商品大奖赛上荣获金奖3项、银奖6项、铜奖8项。
小小贝壳,光彩艳丽、纹理动人,但它质硬而脆,用它加工艺术品工序十分复杂。首先选料,每一枚贝壳都是独一无二的纹理,选择制作工艺品的贝壳,都是5年以上、至少20公分的淡水贝。选好贝壳后,经裁切、打磨、雕刻、修边抛光、上色等十多道工序,一枚贝雕艺术品才算完成。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者要求近乎苛刻,稍不小心,前功尽弃。为掌握先进的制作工艺,俞先生赴广东拜师学艺,从设备采购到模具制作无不亲力亲为,后成立贝壳艺术品设计工作室,集合精兵强将向贝壳艺术高峰不断冲刺。
邮票,作为邮政的标志,方寸之间,凝聚了各界艺术的精华。作为艺术的载体,邮票收藏历来为文化界所珍视。当今邮票收藏市场虽不及以前火爆,但仍是许多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日期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一个偶然的机会,俞友金对小小的邮票着了谜,并产生了雕刻贝壳邮票的奇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多年潜心钻研无数次探索试验,俞友金国内首创的贝壳邮票呈现在世人面前。方寸之地,大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贴画等艺术表现手法,制作而成的山水、动物、人物,花鸟、虫草在这里获得了灵性和生命力。它克服了自然颜色,以五颜六色结合自然之美,更凸现乡土气息,实现传承传统与现代新饰的统一。经他制作的邮票已成功被世博会、亚运会,园博会作为纪念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贝雕艺术的无限魁力。
俞友金贝雕作品栩栩如生,艺术感力极强,姿态神情逼真,各类题材表现精细,被中国邮政授予贝雕邮票的特许生产商和特许零售商。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201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2年山东海阳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2015年武汉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2019北京园博会以及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东南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武汉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均成功地发行了纪念邮票。去年杭州亚运会,他设计出4套亚运会相关贝雕作品,在贝壳上刻画出杭州西湖、亚运会吉祥物、会徽等图案,成为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销往世界各地。这一切都是对俞先生艺术成就的极大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