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吴子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组图)
作者:吴子怡
浏览次数:
2024-05-31 16:33:3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近年来,在江西吉安市乡村振兴和红色名村项目建设中,一直被忽略藏在深巷无人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部区域,忽然醒了,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被列入开发项目,逐渐完善,绽放出应有的光芒!

    2020年7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部组团吉安县红色资源纪念展,在登龙乡朗石村5栋古祠堂、古公屋,以展板和配合少量老物件布展的形式展示。分为5个展厅:大厅、西区井冈山厅、西区历史厅、朗石村史馆、西区旧址厅等。因陋就简在保存完好的湘赣独立六团团部旧址大雅堂、红五军驻地旧址培根学舍和修缮一新的春熙堂布展了3个厅。

    2024年元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改造。按面上的、线上的和点上的三个层次,对红五军驻地旧址金畬别业、培根学舍,彭德怀旧居乐寿会,进行了声光电、电子交互、电子阅览、实物、造景、雕塑等多种手段重新布置。

    大厅设在经畬别业,主题为“井冈东晓”。布展吉安西区历史,分为吉安县早期革命运动,农民运动和西区暴动,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赣西南斗争指挥中心,后井冈前湘赣过渡时期的领导中心,盛极湘赣走长征等部分;领导过西区工作、在西区工作过和西区籍的老一辈革命人物。这些人物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滕代远、张云逸、胡耀邦、李明瑞、项英、黄公略、李天柱、曾山、谭余保、李文林、曾炳春、刘士奇、陈东日、甘泗淇、伍中豪、彭清泉、任弼时、毛泽覃、王首道、刘作抚、肖克、王震、邓萍、肖大鹏等,及吉安西区县籍开国将军、省部级老干部、老红军等;

    “西区井冈山厅”设在乐寿会,布展了彭德怀旧居,红四军、红五军、永新县深入吉安西区,彭德怀转战吉安西区历史;培根学舍村史馆分为:概况、开基、非遗故事、红色故事、革命旧址、朗石十景、乡村振兴建设、革命烈士、历世人才表等;春熙堂西区旧址厅分为天河镇、敖城镇、官田乡等14个部分曾经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乡镇的革命旧址。

    吉安西区位于吉安县七星北斗形疆域的西南部,范围包括现在的天河、敖城、官田、安塘、永阳、指阳、登龙、梅塘、浬田、固江、横江、永和、凤凰、敦厚等乡镇。与永新县、泰和县、安福县、吉州区和青原区接壤。吉安西区革命根据地起步区范围除吉安县西区所有乡镇外,还包括当时归永新县管辖的天河区、前岭礼溪和泰和县五区(早禾区)。全盛时期纵横40-50公里,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人口13.8万人。

    吉安西区革命根据地起步区,是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和赣西特委兼吉安县委的领导下,曾山、周冕等西区党组织领导人发动官田等一系列农民暴动,成立游击队、独立团、苏维埃政权,及红四军、红五军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而开辟的一块红色区域。它受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在组织上和工作上的双重领导,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部组团。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彻底丧失后,成为后井冈前湘赣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区域首脑机关所在地。

    吉安西区是井冈山联系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和湘赣省联系在瑞金的中央苏区的中间纽带。曾通过西区这条秘密交通线传递中央和毛委员的信件,任弼时、王震等曾来往于这条交通线。

    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红三军)、红七军、湘东南独立师、红军学校三分校、红八军、红二十军和红六军团十七师等中央红军部队,曾多年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这块区域内频繁活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陈毅、王震、肖克、王首道、张云逸、甘泗淇、黄公略、曾山、余秋里、毛泽覃、伍中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转战多年。留下大量的革命遗迹旧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尤其是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活跃西区各地,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成立苏维埃政权,为创建吉安西区革命根据地和扩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28年至1930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吉安西区革命根据地起步区形成交叉重叠的关系。这一阶段,这块区域,既是井冈东,又是吉安西。

    1930年3月至1931年7月,赣西南西路地区先后由机关总部均驻在永阳的赣西南特委西路行委、江西省行委赣西行委和赣西南特区委西路分委领导。中共赣西南特委西路行委,接管之前的除井冈山茨坪及其周围山区外的,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永新、莲花、宁冈、遂川、安福、茶陵、酃县县委和吉安西区。这一阶段,是吉安西区革命根据地辖区范围最大的时期。且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奠基区。它既是后井冈,又是前湘赣。是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辖区新的领导指挥中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

    从中共赣西南前委、特委机关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机关,于1930年5月因第四次攻打吉安,并便于统一指挥湘东南、赣西南几块根据地需要迁往永阳,到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期间,永阳、横江曾一度成为赣西南革命斗争活动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吉安西区赣西南领导指挥中心的核心地位已然形成。

    1931年8月,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标志着湘赣革命根据地开始形成。10月,正式成立湘赣省委、省政府。湘赣省吉安县委、县政府也同时正式成立。并成立了吉安县独立团,湘赣军区成立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1934年7月,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从永新迁敖城南岸。为保障红六军团顺利长征,吉安县在吉安西区保存了吉安、永新、泰和三县交界处的最后一块根据地,为红六军团作为长征第二先遣队西征,备足了粮草,扩征了兵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共发现红军标语1047条,占全县1100条的百分之95.3。各超过100条的有敖城、永阳、安塘、登龙、浬田、官田等6大乡镇。其中,敖城镇151条,为吉安县第一大红军标语乡镇;浬田镇田岸上村86条,为吉安县第一大红军标语村。这些标语,既有中央红军写的,也有永新县、泰和县和吉安县,尤其是吉安西区各级各类党政军群组织写的。书写时间主要为井冈山时期、赣西南时期和湘赣时期。根据红军标语的位置和党史资料的记载,吉安县确认了革命旧址246处317个。

纪念馆所在村落的红色文化背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所在村落朗石村,先后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革命根据地、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范围,就大赣南大苏区的概念来说,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分子。

    在根据地的创建中,在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建立党的组织,培养重要干部,建立苏维埃政权,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扩大红色区域,拥军支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

    彭德怀、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开展过革命活动;曾炳春、肖五仔、刘玉衡、王庆仁等革命烈士曾在此组织过农民协会和乡苏党政机构;红四军、红五军曾到此发动群众,扩大井冈山红色区域;湘赣独立六团曾在此驻扎,镇守湘赣苏区的东部门卫;湘赣省曾在朗石组织白区侦探队,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朗石村有退役军人49位,革命烈士12名,革命旧址11处,红军标语22条。

    成立了农民协会和革命小组

    朗石村在大革命早期就开展了农民革命运动,对西区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朗石属于永阳红色区域。1924年,赤陂人王庆仁在朗石小学教书,以教学为掩护,在学生中、农民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广党的先进理念,1925年开始,刘玉衡、肖厚昌、曾炳春等领导永阳地区农民运动,王庆仁协助他们组织成立了朗石村农民协会。并参与打倒贪官旧永阳衙门厅官,镇压反革命肖一贯等行动。1927年,在中共吉安县委、西区区委的领导下,农民协会更加活跃,朗石乡还安排代表参加了全县农民代表大会。不久,成立了革命小组。8月,吉安“八七”反革命事件后,一度陷入低潮。革命小组和农民协会转入地下活动。

    参加了官田暴动

    朗石村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参加了官田暴动期间的革命运动,为建立西区武装吉安县独立团做出了贡献。1928年5月,曾山、周冕等率领暴动队来朗石缴了15条枪。这次行动,属于官田暴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对吉安西部地区各地系列缴枪活动,西区游击队获得了一大批武器装备,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后发展成为独立营、独立团,成为井冈山后期和湘赣时期一支活跃在吉安西区的劲旅。

    参加了井冈山统一行动

    1928年7月,受毛泽东、朱德委派的毛泽覃、伍中豪,率领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营进驻吉安西区,派红军战士来到朗石村发动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帮助全村开展土地改革活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吉安扩张添砖加瓦。

    建立了朗石乡苏维埃政权

    1929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参加第一次攻打吉安后,曾在朗石村短暂休整活动。红五军刚到朗石村的时候,彭德怀召集全村老百姓,与红军战士们一道汇集在前后房场院,召开了一个军民动员大会。在会上将朗石村农民协会改为朗石乡苏维埃政府,并宣布朗石乡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红军战士与乡干部们一道,在后背岭山上修建了一个碉堡哨所。次年,成立了中共朗石乡支部。为吉安西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来村驻扎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到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七八年时间里,红军先后多次来过朗石村里。1931年,吉安县独立团,在村里住下了来,住了两年。不久,县独立团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团部驻大雅堂祠堂,其他官兵分别驻芋庐、缘竹草堂和北门等房屋。湘赣军区独立六团曾长期驻扎在朗石村,并在村里屋内屋外留下大量红军标语。为中央主力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成立了朗石乡赤卫队和白区侦探队

    1930年,在时任中共吉安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朗石支部书记、朗石乡苏维埃政府负责人肖五仔的领导下,朗石村组织成立了赤卫队和白区侦探队,专门负责刺探白区情报。朗石乡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同时,成立了朗石乡赤卫队和白区侦探队。赤卫队有80余人。肖五仔担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后推广朗石经验,从多方面展开白区工作。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扩大苏维埃区域作出了贡献。

    成立了中共党组织锻炼培养了革命骨干

    1930年,朗石乡成立了中共支部,支部书记肖五仔,在他的领导下,朗石乡的苏维埃工作有声有色,受到区委、县委和特委的多次表彰。后肖五仔升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湘赣军区成立后,升任第四分区政委。乡政府主席曾耀光升任吉安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为湘赣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

    拥军支前并为中央红军部队输送兵员

    从1929年到1934年的6年时间里,朗石村年年为苏区和红军完成了公粮上交任务,并生产蔬菜,编制斗笠、草鞋等无偿配送。九打吉安和反“围剿”战斗期间,承担军事后勤保障工作,朗石赤少队配合红军作战,青壮年成立担架队上前线救护伤员。整村先后有30余人参加了红军,其中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11人。为红军部队夺取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和牺牲。

    保存了珍贵而丰富的革命遗迹

    朗石村现有革命旧址11个,可辨认红军标语22条。这些革命遗迹,对于验证党的光辉历程,研究完整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提供了可资考证的依据。为验证党的光辉历史和教育子孙万代作出了贡献。

朗石村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朗石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团部旧址

    吉安西区朗石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朗石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团部旧址和吉安西区朗石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吴氏新居房祠大雅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于宋朝,经多次重修,现房重修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位于朗石村中部,坐北向南,面阔12.6米,进深31.85米,占地面积401.31平方米。祠堂正面高大雄伟,顶檐采三拱软山式,后进硬山式与软山式结合,青扁砖到栋,三进二天井。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渗透了西洋建筑元素,是清末民初洋务运动洋为中用的典型代表之一。建筑群四面均有红军标语围绕,但大部分已难辨认,只有个别地方落款能辨认出“中国红军”等字样。大雅堂正堂木隔栏后面可辨认“拥护苏联”四字和落款“中国工农红军”字样。因旧房修缮,大部分遗迹字样已覆盖不见。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团部旧址。1931年,吉安县独立团,在村里住下了来。1932年1月,湘赣军区成立后,吉安县(西区)独立团收编为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至9月有人数350人,枪支189枝,吉安县(西区)地方武装有250人,枪支168枝。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团部起初驻朗石村,后移驻永阳龙陂桥村。

    吉安西区朗石乡苏维埃政府旧址。1929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来到朗石村,帮助建立朗石乡苏维埃政府。乡苏主席胡桂俚,秘书胡蒲里,土地委员吴正可,经济委员曾耀光。次年,成立中共党支部。

    该祠堂布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历史厅。2021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名录。

    朗石红五军官兵驻地旧址

    朗石红五军官兵驻地旧址为经畲别业建筑群,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渗透了西洋建筑元素,是清末民初洋务运动洋为中用的典型代表之一。位于朗石村中部。

    住所1经畲别业。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坐北向南,面阔16.9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178.5平方米。青扁侧砖结合到栋,蓝灰割线外墙,硬山式。南大门门楣上书“经畲别业”四字,西门门楣上书“丽泽”二字。与乐寿会合为五进连体建筑,与乐寿会西侧进门连体围墙蓝灰包装,造型结构独特,浮雕泥塑图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渗透了西洋建筑元素,为本地建筑所独有风格,实为罕见。

    住所2乐寿会。坐北向南,面阔16.1米,进深19.1米,占地面积307.5平方米,三进,前进为软山式,后二进为硬山式。青扁侧砖结合到栋,蓝灰割线外墙。南门上书“乐寿会”三字,南面与西围墙转角处依稀可辨认红军标语“拥护红军”四字。建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与经畲别业合为五进连体建筑。

    住所3培根学舍。坐北向南,面阔11.8米,进深15.2米,占地面积179.36平方米。建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扁砖到栋,四级马头墙。南门正门门楣镶嵌红纱石上雕刻“培根学舍”四字。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渗透了西洋建筑元素,是清末民初洋务运动洋为中用的典型代表之一。学舍的名称为“培根”,寓意从小培养,根深叶茂。并体现了当年我国封闭社会半开半闭状态,吸收了西方文明营养的学子,欲透过一扇小窗口,渗透进来一点点西方文明的精神,在村落中开洋学堂,也难得本村学子的一片赤子报国的情怀。

    1929年12月至1930年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深入西区打土豪、战国军。转战于天河、敖城、指阳、永阳、横江和登龙一带。1929年12月,参加第一次攻打吉安后,曾在登龙乡朗石村短暂休整活动,驻扎于此建筑群等房屋之中。

    该古建群正规划布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大厅和西区井冈山厅。2021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名录。

朗石红五军驻地旧址(西面)

    朗石乡赤卫队旧址 朗石乡白区侦探队旧址

    吉安县永阳区朗石乡赤卫队旧址和白区侦探队旧址朗石培根学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于民初1924年。位于朗石中部,坐北向南,面阔11.8米,进深15.2米,占地面积179.36平方米。扁砖到栋,四级马头墙。南门正门门楣镶嵌红纱石上雕刻“培根学舍”四字。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渗透了西洋建筑元素,是清末民初洋务运动洋为中用的典型代表之一。

    培根学舍由本族在外经商乡绅吴惠登回村建立。取“培根”之名,意欲通过学堂之风,让本族、本村子弟学习西洋先进知识技术,为振兴国家贡献力量。学舍吸收本村及附近村庄子弟入学,营造了良好的学风,为此后本村学子的成才开了先河。土地革命时期,培根学舍被红军部队和苏维埃政府所使用,在此驻扎部队官兵、游击队和白区侦探队。

    赤卫队有80余人,武器都是梭镖。队长肖赤光经常率队在梅塘、栗塘沿河一带活动。肖五仔在朗石村大雅堂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组织了4个专门的侦探小组,每组选择了3个会写会算的党员,走过村前古老的石板桥,深入白区探听敌情,调查土豪对象,以及侦察反水人员的行动,然后,配合游击队深夜前往捉捕。由于在白区建立了组织,发动了群众,白区群众不但积极反映敌情,而且还想尽一切办法把食盐、布匹等运进苏区,使苏区物质得以活跃。该学舍进行了2次维修,布展了朗石村史馆。

    2021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名录。

   中共朗石乡支部委员会旧址

    中共朗石乡支部委员会旧址为会公祠(三省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建于清朝,面积220余平方米。1929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来到朗石,帮助建立朗石乡苏维埃政府。次年,在赣西特委兼吉安县委的指导下,成立中共朗石乡支部委员会。有了党组织的领导,朗石乡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党支部书记肖五仔得到提拔重用,从县委组织部长一直干到湘赣军区军分区政委一职,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祠堂保持原框架结构进行了翻新。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三团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第三团旧址正机公祠和正椿祠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于清朝,重修于民国。位于朗石村中部。官兵住所正机公祠坐北向南,面阔8.8米,进深10.6米,占地面积93.28平方米。扁砖到栋,三级马头墙。官兵住所为正椿祠堂坐北向南,面阔12.75米,进深28.1米,占地面积358.98平方米。扁砖到栋,三级马头墙。文物状态一般,保护情况一般。两栋祠堂分别在1998年和2020年先后进行了修缮。1933年,湘赣红军独立第三团驻朗石村打土豪和征兵,并粉刷标语宣传群众。后与湘赣红军独立第五团一道,在吉安县官田赤陂(今安塘)击败国民党军七十七师1个营和地方保安团的联合进攻。正椿公祠修缮后,布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旧址厅。

湘赣独立团三团驻地旧址(正机公祠、正椿古祠)

    朗石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六团官兵驻地旧址

    朗石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六团官兵驻地旧址吴轸将军故居2座和北门楼,位于朗石村中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别建于清朝和民国,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渗透了西洋建筑元素,是清末民初洋务运动洋为中用的典型代表之一。为本地建筑所独有风格,实为罕见。

    朗石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六团官兵驻地旧址之一吴轸将军故居,属于朗石民居中保存较好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两座一座是清朝建筑,为清朝拔贡吴朋复所建,名芋庐,坐北朝南,硬山式,中拱为盖状。芋庐面阔15.6㎡,长28.5㎡,占地面积445㎡;一座是民国建筑,为民国将军吴轸所建,名缘竹草堂,俗名花桥顶,坐东朝西,硬山式,中拱为顶状。花桥顶面阔14.2㎡,长18.03㎡,占地面积256㎡。两栋大楼四墙为眠砖到栋,屋内是两层木质结构,设计高端大气。芋庐一楼有大厅和后厅,两侧分列六个大房间,二楼一个前厅,一个后厅,两侧分列八个小房间。房屋的前端连着一个小院和厨房、杂物间。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六团官兵驻地旧址吴轸将军故居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六团官兵驻地旧址吴轸将军故居内结构和北门楼民居

    朗石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六团官兵驻地旧址之一北门,是朗石村栗园一栋三进连襟屋,外观宏伟精致,观感极好。第一进为三级马头墙,第二进为四级马头墙,第三进为一级马头墙。房屋坐北朝南,硬山式,青砖割线,东有围院。北门面阔18.6㎡,长30.16㎡,占地面积561.76㎡。内部木架结构精雕细刻,做工考究,具有传统古文化风格和一定的文物价值。

    朗石红军井旧址

    朗石红军井旧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于宋朝。位于朗石村中部,宋朝建村的天然泉井,名叫龙泉井。井口直径60厘米,井底直径1000厘米。1928年至1933年井冈山红军和湘赣红军先后到村驻军,饮用村中龙泉井。彭德怀率战士清淤并修缮井面,故名。

    朗石村位于龙须山脉,传说龙泉井是龙须山龙头搅成,因此得名。“揖其东廖仙,揖其西武山,隐伏于南龙须,超出乎北龙畔。”开基以来,全村先后聚集的8个姓氏的村民生活用水都靠这口井供应,从不枯竭,且冬暖夏凉,水质口感怡人。

    21世纪初,虽全村建起80余口压水井,但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使用此井。被江西省公布为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后背岭红军哨所遗址

    后背岭红军哨所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建于民国。位于朗石村古村后山上。哨所建于村后山顶上,屋高约6米,面积约12平方米。下半层用石灰石块切基,上半部用青砖蓝灰割线扁砖到栋,木梁架构,四拱尖顶,屋面盖小青瓦,四向开砖窗设枪眼。居高临下,环视四周一览无余。20世纪90年代倒塌,今堡屋已废,仅剩基脚石块残瓦。现后山铁路北建了新小区,遗址土堆位于新区中间。

    1929年,朗石乡苏维埃政府为提高警惕,保卫苏区革命政权,配合红军行动,在村后山顶上修建了这座碉堡。曾山曾带领游击队在此哨所休息。红五军和湘赣独立团官兵都曾在此设立哨位,密切注视周边动静,一有情况均能及时掌握,曾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红色标语

    朗石古村是一处红古交集的建筑群落所在。除古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红色文化也熠熠生辉。墙上的红军标语随处可见。目前尚能辨认的红军标语就有22条,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痕迹已越来越淡了,加上老房子的倒塌,对这些遗迹的有效保护迫在眉睫。

    1、当红军去粉碎敌人大举进攻(吴润秋民居西墙)
    2、粉碎敌人大举进攻 落款:独立三团三支(吴润秋民居北东墙)
    3、要想快狠的打到吉安南昌只有到红军中去(吴昌雄民居西南墙)
    4、□打倒国民党 落款:湘赣独立第六团(吴昌浩卫生所南墙)
    5、拥护苏联 落款: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口宣(大雅堂内组合木门背面)
    6、□□□□ 落款:中国工农红军□□□□(大雅堂西面)
    7、□□□□ 落款:□□红军□□(吴昌浩民居东面)
    8、中国共产党万岁!(曾竹平民居东墙 房屋已重建)
    9、□□拥护红军(乐寿会南面与西院墙转角处)
    10、肃清取消土地革命的反动派□□(光园东墙)
    11、消灭敌人□□AB团□□(光园西墙)
    12、白军弟兄自己举出官长成立红军(吴庆生北门民居东墙)
    13、欢迎白军弟兄打土豪分田地(吴庆生北门民居东墙)
    14、打倒帝国主义(乐寿会边房内西)
    15、打倒帝国主义(乐寿会边房内东)
    16、士兵不打士兵(芋庐南墙大门旁)
    17、消灭敌人(正椿公祠内东墙)
    18、反对反革命的富田事变(正椿公祠内西墙)
    19、□□□□ 的红军(大雅堂内南面)
    20、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的不要打工农(乐寿会西墙)
    21、武装拥护苏联(正椿公祠吞口)
    22、欢迎白军弟兄打土豪分田地(吴新民民居南墙)

    部分红军标语图片

    1、“当红军去粉碎敌人大举进攻” 落款:独立三团三支

    2、“□□□打倒国民党”落款:湘赣独立六团(宣)

    3、“要想快狠的打到吉安南昌只有到红军中去”落款:红军

    3、“拥护苏联”落款:“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

    4、“士兵不打士兵”

    5、“肃清取消土地革命的反动派”

    6、“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的不要替军阀打工农”

    7、部分“中国工农红军”落款

朗石村的红色故事

    曾山率西区暴动队到朗石

    1928年,老天爷几个月不下雨,田里的东西全部干死了,颗粒无收。村民们饿得那叫一个苦啊。然而,地主家的粮仓里有好多粮食,老表们都想去抢了,可是,那儿有荷枪实弹的靖卫团团丁家丁把着,谁也不敢靠近一步。正在这个时候,灰沙桥那边浩浩荡荡地开来了一支穿着跟老百姓样子差不多的队伍,有的拿枪,有的拿刀,有的拿梭镖,有的拿锹铲,有的拿棍棒,五花八门,拿什么都有。只听有人大叫“暴动了!暴动了!”“打倒土豪劣绅!”……

    那是曾山率领的暴动队来了,这次行动,属于官田四九暴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5月,刚刚吹响了官田暴动号角,在袭击隐藏在天平山寺庙被井冈山朱毛红军打散的国民党散兵,进攻下罗村缴获了大量武器和银圆,抄了地主刘金山、刘文山的家,处决土豪刘玉山后,一不做二不休一鼓作气分兵各地缴枪。在这种形势下,曾山、周冕率队伍像猛虎下山威武雄壮地冲进朗石村,迅速形成了对地主豪宅的包围圈。团丁们没见过这阵势正晕头转向之际,他们手里的枪就一个一个被暴动队员缴了,一共缴了15条。

    缴枪后,立即开仓放粮。放粮前,进行了动员讲话。曾山说,要革命,就要有“洋枪”;有了武装,才能同土豪劣绅斗争。朗石村要立即成立农民协会,建立赤卫队,赤卫队虽然没有枪,只有梭镖、土铳,但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有力量。乡亲们排着长队,一家一家都分到了救急粮,解了燃眉之急。村民们那个高兴啊,那个感激啊,都说是来了大救星了,真想送点吃的给他们,可是,家徒四壁,连个红薯也找不到。几个脑子活泛一点的年轻人,从家里拿了水桶,到井里打了几担清甜可口的龙泉水,晃晃悠悠挑过来,大喊一声:“来喝罗!请大家喝水罗!”暴动队员听到喝水声,可能是真的渴了,就迅速围了过来。年轻人用葫芦瓢勺舀了水,让队员们一个一个喝。喝水后,队员们啧啧称赞:真甜!好喝!再来一口!军民之间一下子就像是一家人一样的,非常亲切。

    接近中午了,队员们稍事休整后,汇集在宇庐吃中饭。中饭后,曾山召集周冕等几个负责人开了一个会,研究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会后,率领队伍开赴高塘,直奔周百万周扶九家打土豪去了。

    此后,朗石村成立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来了。

    通过系列缴枪活动,西区游击队获得了一大批武器装备,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后发展成为独立营、独立团,成为井冈山后期和湘赣时期一支活跃在吉安西区的劲旅,湘赣军区独立六团曾长期驻扎在朗石村,并在村里屋内屋外留下大量红军标语。

    彭德怀率红五军到朗石

    1929年12月至1930年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四、五纵队深入吉安西区打土豪、战国军,开展群众工作,转战于天河、敖城、指阳、永阳、横江、敦厚和登龙一带。12月,参加第一次攻打吉安后,曾在登龙乡朗石村短暂休整活动(赣西红军一共发动过9次攻打吉安行动,史称“九打吉安”,红五军参加过3次)。

    红五军刚到朗石村的时候,彭德怀召集全村老百姓,与红军战士们一道汇集在前后房场院,召开了一个军民动员大会。彭德怀在讲话中号召全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加紧生产,多打粮食,编织草鞋和斗笠,支援红军攻打吉安等军事行动,号召青壮年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扩大革命队伍。在会上将朗石村农民协会改为朗石乡苏维埃政府,并宣布朗石乡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红军战士与乡干部们一道,在后背岭山上修建了一个碉堡哨所。

    这支队伍人多,泉水又太好喝了,一两天就把龙泉井的泉水喝干了。最后水桶打上来的只有桶底一小点,还是浑的,他们就让它沉一会儿,待清了再喝。

    见此情景,彭德怀向战士询问水井情况,当他听说村里唯一的一口天然泉井已经打干了时,说,这怎么行?我们把老百姓的水都喝干了,老百姓喝什么?于是,决定帮助修一修这口宝井。他叫来警卫员,一起到老表家借来水桶、粪箕、麻绳等工具,亲自动手对泉井进行清淤。

    战士们拿来铁锹、扁担等,见他要亲自下井,便抢着要下去,阻止他说,彭军长,你是首长,这活怎么能让你干呢?彭德怀反问说,怎么就不能让我干?我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干这种活不比你们差。于是,就让战士拉紧绳索把他放了下去,接着,几名战士也跟着下去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清理,井底清爽了,咕咕的泉水冒得更欢了,水面渐渐扩大了,军民鱼水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彭德怀与红军战士们一道,一天之间就把井底的淤泥清了个干净,并在井面上铺上青石板地面。过了一夜,第二天泉水又齐上来了。后此井被称为“红军井”。

    在中共吉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2020年的乡村振兴项目,在当年彭德怀召开军民动员大会的原址,兴建了红军广场。这是当年红军战士们的练兵场,练兵期间,每天三操两讲,既学政治,又学军事。1929年,彭德怀在这棵大树下训练战士,常对战士们说:“大自然无限广阔,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并告诫战士听党指挥,勇打胜仗。目前,红军广场恢复了当年的红军哨所、融入景墙和带状五角星元素,广场中间为碎石铺装的练兵场。

    广场有棵树叫朴树,属于榆科,落叶乔木,淮河流域居多,树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功效,相传当年红军用此树叶熬药治愈了负伤的红军战士,树的名字很朴素, 人们称之“拥军树”。

    井冈山红四军来朗石

    吉安西区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东部组团,受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赣西特委的双重领导,工作上、行动上基本与井冈山同步。

    毛泽东从1928年3月开始,正式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试点,同时他的弟弟毛泽覃则在宁冈大陇也进行了分田的试点。至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正式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并在各级政府设立土地委员会或土地委员,明确提出“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毛泽东则三到永新塘边,亲自指导分田运动并作永新调查,制定了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

    6月下旬,龙源口大捷粉碎了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四次“会剿”,红军得到了一段时间的休整。此次战斗后,毛泽东、朱德将红四军第二十八团派往安福边境,第二十九团派往莲花,第三十一团派往吉安西区境内,分兵发动群众,协助地方党和政府进行建党、建政和建设地方武装等工作,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受毛泽东、朱德委派的毛泽覃、伍中豪,率领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营进驻吉安西区,先在天河、敖城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到永阳、登龙,毛泽覃率部一路下来,带领战士写了大量的红军标语,一直写到登龙。在永阳,分派红军战士来到朗石村发动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帮助全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并给孤寡老人等贫苦农民挑水砍柴。还在各巷道墙壁上和室内刷写了很多标语。头次分到田的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红军真是感恩戴德,真心拥护爱戴!真心请他们多喝朗石的龙泉水!

    他们居住在大雅堂祠堂后进的房间中,把大雅堂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的生活用水都是从龙泉井挑过来,除了解渴喝水,洗脸洗脚,还用龙泉井的水,洗米洗菜,起灶做饭。

    分完田后,红四军战士很快返回了井冈山,接受新的战斗任务。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六团驻扎朗石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到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七八年时间里,红军先后来过朗石村里多次,就是住不了几天就走了。乡亲们都很惋惜,舍不得他们走。

    后来又来了一支红军部队,叫县独立团,这回在村里住下了来,住了两年。不久,县独立团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湘赣军区独立第六团,团部驻大雅堂祠堂,其他官兵分别驻芋庐、缘竹草堂和北门等房屋。大雅堂、芋庐、乐寿会和北门等屋内外,至今还能辨认一些红军写的标语,落款“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湘赣独立六团”的标语,有好几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尹宪成、生洪芝:伟人颂:永记不忘毛主席题词“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藏头诗(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组图)
·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组图
·吴子怡:庐陵文化之后井冈山文化新概念
·特稿:庐陵文化之后井冈山文化新概念
·中红网-谢良明: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向张富清老英雄学习,提升教
·吴子怡:吉安西区后井冈前湘赣过渡时期领导指挥中心的历史担当(组图)
·谢良明: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设具有强
·罗春明:桂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特稿:桂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吴子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深入发展东部区域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吴子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
特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吉安西区纪念馆(组
特稿:伟人颂:永记不忘毛主席题词“好好学
尹宪成、生洪芝:伟人颂:永记不忘毛主席题
特稿:伟人颂:永记不忘毛主席题词“好好学
追寻红军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上海老新闻工
叶丙勇:追寻红军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上海
特稿:追寻红军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上海老
邓正琴:“粽”享端午,致敬烈士后代
特稿:“粽”享端午,致敬烈士后代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