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傅永曙:抗战时期战斗在马鞍山地区的开国将军何志远(图)
2024-03-28 10:27:22
作者:傅永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何志远,1912年6月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红7军第19师55团特务连战士、班长、排长、瑞金卫戍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等职。1938年1月,调任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3营副营长,挺进江南,战斗在马鞍山地区。1944年10月,调任新四军第7师含和支队政治委员兼含和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和含地委书记,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夺取和含地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学木工初识真理,有缘分参加革命

    何志远1912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张坊乡,童年时期因家庭贫困,后来还是靠着祖母砍柴、烧纸叉赚钱,才供他上了半年私塾。何志远从小就给地主放牛、背柴,受尽奴役和压迫。到了8岁时,又上过一年小学,很快家里条件实在支撑不下去了,9岁的何志远就和祖母一起砍柴,干起了体力活。在一个小学同学的介绍下,何志远跟着一位木匠师傅学起手艺。师傅是个很神秘的人,平时总在巫庙里干活,巫庙是团总驻地,他常常去开会。后来才知道师傅是区总工会的负责人,从师傅那何志远听了不少新鲜的道理,逐渐开了窍。在党的进步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他向往革命,追求真理,这样一起干了半年多木工活,师傅突然就不见了,这才听说他原来是共产党员。师傅走了,已经“开窍”的何志远感觉到和师傅有缘分,和共产党有缘分。于是,他一边跟着另一个木匠师傅继续干活,一边探寻革命。不久家乡开始闹革命,有个同行师兄经常到湖南浏阳和江西万载交界的地方去,那地方闹革命早,他接触了些干革命的人,回来就经常讲起红军、共产党怎么好,还秘密组织了农会、青年会等。早就对革命心向往之的何志远也参加了农会,一边做木匠,一边干起了革命。1930年10月何志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党团组织正在扩红,他毫不犹豫地就参加革命,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新兵营训练了一个月,何志远就参加了战斗,初次作战很英勇,战斗也很顺利。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这个和革命有缘的新兵就变成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秋收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一、二、三次反“围剿”。主力红军长征后,他留在西南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斗志不衰,吃尽千辛万苦,为保存革命力量作出了贡献,也为以后干革命打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挺进小丹阳,抗击日伪顽

    1937年8月,闽西国共两党和谈成功后,岩连宁边区的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集中在龙岩白沙点编。点编后的番号是闽西南抗日义勇军第1支队,下辖3个大队。第3大队驻龙岩铁石洋,大队长(即政委)伍洪祥,副大队长陈叶珍,后伍洪祥调往潮梅工作,何志远由白沙到铁石洋接替大队长职务。1938年1月,闽西南抗日义勇军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下辖第3、第4两个团,第3团下辖第1、2、3三个营,第3营下辖第7、8、9三个连,营长郑贵卿,副营长(即政委)何志远。3月1日,新四军2支队全体将士从白土出发,开赴苏皖前线,投入了民族抗日战争的洪流。1938年5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长江局、东南分局及项英,对新四军行动方针作出指示:“应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主动地积极地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去,以自己灵活坚决的行动、模范的纪律与群众工作,大大地去发动与组织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与团结无数的游击队在自己周围,扩大自己,坚强自己,解决自己的武装与给养。在大江以南,创立一些模范的游击根据地,以建立新四军的威信,扩大新四军的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遵照党中央指示,5月中旬,新四军1支队司令员陈毅奉命率部向江南敌后挺进。1938年6月5日,新四军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率领2支队机关和3、4团到达博望、横山和江宁的秣陵关。6月中旬,第2支队(除4团一个营外)全部进入到江南敌后[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第64页.]。“一部以当涂之东小丹阳两侧山地为根据地,对南京至当涂讨论进行破坏并争取群众[项英.关于新四军第1、2、3支队目前部署与任务致毛泽东的电文.1938.6.15.藏中央档案]”,“一部到芜湖、当涂以东至小丹阳之间的河网地区活动”[②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第64页.]。7月,何志远跟随新四军2支队3团团长黄火星、政委邱金声、政治部主任钟国楚等团领导,开进横山地区。何志远率部积极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经过3团全体指战员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随后开创了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新局面[]。

    马鞍山采石镇以东是石马矿山,蕴藏着大量矿石,日军垂涎已久,迫不及待要占领石马矿。1938年8月22日,日军调集步兵四千多人、骑兵五百多人、重炮十余门、轻炮数十门、水上飞机八架(停在采石江边)、轰炸机二十多架、装甲汽车数辆,进至当涂与薛镇之间的洞阳镇附近。装甲汽车两辆,炮四门,由花津进至小丹阳以南的叶家桥附近,同时在陶吴及霍里附近,亦有敌装甲车数辆。面对严峻局势,何远志率领3营在张鼎丞、粟裕及黄火星团长的指挥下,进行机动穿插,变内线为外线,利用有利地形打击进犯之敌。24日上午10时左右,采石的日军,已到矿山与我军在杨庄整整对峙了一天。当晚,何志远率3营将主力移向上泗垅太平山一带侧击日军。在鸡笼山、护驾墩、当涂、陶吴等地,毙伤日本兵50余名[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第70页.]。张鼎丞、粟裕另部署精锐部队奔袭南京近郊,夺取雨花台制高点,向中华门内外日伪军事目标攻击。同时,1支队配合派出部队袭击麒麟门,歼敌一部。随后组织小部队跳出包围圈,袭扰敌人后方据点,调敌回援,致使日军疲于奔命,未能达到在小丹阳地区围歼新四军和夺取石马铁矿的目的。于是,日军不得不于26日开始撤退,其中一部从小丹阳经叶家桥向护驾墩撤退时,遭新四军2支队一部伏击,毙伤三四十人,缴获大量武器及军用品。何志远率3营和2支队还攻占了小丹阳、薛镇、护驾墩、横溪桥、桑园蒲、博望等镇,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对开展江南敌后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共马鞍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马鞍山历史》第一卷.第71页.]。

    三、转战到和含,办报搞宣传

    1942年,皖江区党委在新四军7师政治部主办的《战斗报》基础上,创办了《大江报》作为区党委的机关报,皖江广大军民通过《大江报》及时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和本地区新闻,是区党委最有力的宣传工具。含和支队效法皖江区党委,创办了含和支队机关报《山猴子报》,先为含和支队办的一份军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它逐渐成为和含地委的机关报。1944年10月,何志远调任含和支队政委兼任和含地委书记[新四军.www.n4a.cn],上任伊始,注重抓政治宣传工作。随着和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军事斗争不断取得胜利,为了及时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精神风貌,加强部队和民兵建设的宣传工作,何志远要求从新加坡归国参加抗日的侨胞陈积勤和从军部学习后来到和含地区的女大学生李伊,深入部队,负责报纸的采访和编辑,并扩展了版面,办了《副刊》,发表了一些战士创作的枪杆诗、快板、曲艺等文艺作品以及部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和漫画,使报纸受到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战士热烈欢迎[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1版.第262页.]。

    《山猴子报》开始由8开光连纸油印,有正反两个版面,随着何志远和地委及支队的重视,增加了办报人员,增添了办报设备,每期可以印刷500多份,由不定期出版到一周一期,最后定位3日一期[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1版.第262页.]。每当国际国内出现重大新闻或地区的重要活动,以及在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报社还组织编写“号外”,及时将这些消息传播出去。1945年7月,国民党向根据地大举进攻,和含地区党政机关转移到与和县交界的无为县东乡,何志远仍然坚持党的宣传的重要性,要求《山猴子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出版。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何志远在《山猴子报》人员陆续被调出的情况下,要求《山猴子报》以“号外”的形式,印发了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对日开展全面进攻的命令[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1版.第263页.],指引部队前进方向,鼓舞战士斗志。

    1944年10月28日至31日,何志远刚到新四军第7师含和支队任政委,日军400余人和伪军警卫第2师两个营,在飞机掩护下,对安徽省和县、含山县进行“扫荡”。敌兵分多路,四面包围,合击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寻找新四军主力部队。含和支队领导研究决定,分散行动,寻机歼敌。由独立大队第5中队在丰山李一带伏击敌人,第7中队在夏万家一带截击敌人。河西大队派出多路小分队直捣敌伪据点。含巢大队时分时合,打击进犯金鸡岭的敌人。独立大队第3中队、教导队、特务连捣毁姥桥、黄山寺等日伪军据点,袭击沈家巷、裕溪口,威胁敌人后方。含和支队在孙仲德和何志远等领导下,经过4天激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毙伤日伪军200余人。新四军亡2人,伤14人[新四军纪念馆.《重大战役——运漕战斗》2015.08.31.]。

    四、召开会议,部署北撤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正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喜庆之中,为争取国内和平,制止内战,中共中央根据敌后形势需要,下达了北撤的指示,要求根据地的新四军第7师部队及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干部撤离皖江根据地。为了安全、妥善的转移,驻扎在皖江根据地的新四军第7师领导经过充分研究,命令含和支队除了保证和含地区党政干部安全转移外,还要掩护7师军政机关安全转移,同时,还要掩护沿江支队安全渡江[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熔岩—和县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国时经济代出版社.2013.12.第1版.第175页.],并做好留下人员工作。这时,含和支队支队长孙仲德已经离开支队,另有任务,这副重担便落在副支队长马长炎和政委兼地委书记何远志的肩上。9月20日,皖江区党委曾希圣、李步新仍暂留皖中坚持,主持撤离前有关工作。下旬,皖江区党委紧急召开了各地委书记会议,传达了中央和华中局关于北撤的决定,并布置两件任务:一是部署安排地方干部北撤;二是部署留下坚持地下斗争的人员。会后,和含地委书记何志远召开和含地委会议,决定:(1)立即进行动员,凡能撤退的脱产干部和党员干部,身份已经公开的人员,尽可能动员和组织安排他们北撤。(2)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说明我党、政、军北撤是党中央为了中华民族利益,我争取和平团结、避免内战而作出的重大让步。(3)认真做好物资保存、文件处理和大江币回收等有关撤退的善后工作[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1版.第275页.]。根据皖江区党委指示精神,和含地委还对留下坚持斗争的人员作出以下规定:1.凡是脱产干部,身份已公开的人员,除组织上安排留下坚持工作的以外,能撤离的尽量撤离;2.因故不能撤离的(干部、党员)、身份已经公开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隐蔽下来,待我军返回时,再接关系;3.留下的人员中,如被国民党发现,要挟自首的,可以用公开名义(如工农青妇会员或一般工作人员)来应付敌人;4.已经暴露的共产党员,在迫不得已时,以不暴露组织、出卖同志为原则,也可以向敌人假自首,以求生存[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0.第1版.第276页.]。由于何远志等和含地委领导考虑细致、周到,并作妥善安排,致使留下人员,没有发生重大问题,也为解放后保存了一大批干部。

    在安置留下人员的同时,何志远积极配合副支队长马长炎做好北撤工作。和含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7师连接2师、军部的战略走廊,除日常的交通任务由这里完成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都是通过这条交通线来进行的。这次北撤途径和含、直达淮南,应该说是7师的一种选择。但考虑到桂顽漆道征对皖江地区情况熟悉,他必定对这条线路加强防务进行阻截。因此,选择这条线路北撤危险性极大。针对这种情况,马长炎和何志研远究,建议从巢湖北上。9月中旬,马长炎和何志远在雍家镇、裕溪口一带驻地召开了支队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师部交给的任务,部署了支队安排,号召全体指战员以党性和生命作保证,坚决完成任务。于是,为了引诱漆道征作出7师要从和含北撤的错误判断,必须大造声势,决定以计取胜牵着漆道征的鼻子走,使其就范。首先,命令机智勇敢的吴瑞生率领一支部队打回江全去;其次,命令老练稳重的时生和王荣森各率一支部队沿乌江向江浦打去;第三,命令英勇善战的何国斌率领一支部队打回含巢;最后,命令机智多谋的夏长胜率领一支部队打回南义、娘娘庙。而主力则埋伏在裕溪口附近,根据敌情变化,伺机出击。5支部队星夜出发,进入了原和含、江全地区,他们一方面刷标语、散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打造北撤的舆论;另一方面切断公路交通,攻打敌人据点,做着为“北撤”扫除障碍的准备。漆道征得知含和支队5支部队的行动,更加坚信了他对7师要从和含北撤的判断,他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含和支队兵分5路,倾巢出动打回和含,就是为他们的师部北撤开辟道路,我们一定要使他们的计划不能得逞。”他马上命令所属171师两个团和2支队保安团,由巢湖周围向淮南铁路沿线急进;命令原在肥东设防的138师进入全椒,沿滁河设防,企图凭借淮南铁路和滁河两道防线,阻截7师北撤。正当漆道征陶醉于自己的准确判断,梦想一举阻截7师之际,我7师抓住时机,组织军、政机关干部,在3师16旅的配合下,按照事先的部署,组织了大批民船隐蔽地从巢湖南岸起航,顺利地渡过巢湖,采取强行军的办法,通过日伪占领地区抵达淮南。10月8日,新四军军部向中共中央报告:“7师部队北渡巢湖,至今尚顺利,第一批6团已安抵淮南路西。”何远志等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他们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感到肩上的担子轻了一半。而漆道征知道这一消息后,脸色铁青,气急败坏地在自己的头上打了一拳说:“我上当了!”[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熔岩—和县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国时经济代出版社.2013.12.第1版.第176——177页.]

    何志远与马长炎率部掩护7师师部北撤任务完成后,立即命令各支部队分头隐蔽撤回,仍然集中在雍家镇、裕溪口一带。封锁住长江渡口,阻止国民党军进入沿江地区,掩护沿江支队迅速北渡过江,与含和支队会合。随后,马、何二人仍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调整部队,摆出了由和含北上的姿态。当漆道征命令所属部队加强和含防务时,马长炎与何志远立即将含和支队集中,按战斗序列经和含直径向北,中途立即命令部队掉头南下,后队改作前队跑步前进,急奔巢湖南岸,与事先隐蔽在这里的沿江支队一同登上民船,扬帆北渡。待漆道征知晓后,率部匆匆赶到巢湖边上时,含和支队与沿江支队的船已靠北岸,他只能呆立在巢湖岸边望湖长叹!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吴子怡:赣西南总部的三条红色标语(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抗战时期战斗在马鞍山地区的开国将军何志远(图)
·傅永曙:抗战时期曾经战斗在和含地区的何志远将军
·特稿:抗战时期曾经战斗在和含地区的何志远将军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傅永曙:抗战时期战斗在马鞍山地区的开国将军何志远
特稿:抗战时期战斗在马鞍山地区的开国将军何志远(
习武·善行·创业 燕山山脉一老兵(图)
吴子怡:赣西南总部的三条红色标语(组图)
特稿:赣西南总部的三条红色标语(组图)
杨明秀、陈双喜:新机遇、新阵地、新引擎、新潜能—
特稿:新机遇、新阵地、新引擎、新潜能——借力新质
特稿:伟人颂:深情缅怀毛主席 永远不忘大救星——2
李建设、蒋苏宁:河南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开展缅怀先
特稿:河南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开展缅怀先烈扫墓活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