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文物普查工作要求,围绕“明确中心、组织精心、研究潜心、协作齐心、致志专心”的“五心”主线,扎实推进文物实地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明确中心,把握普查重点。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开展文物普查的中心目标是全面准确掌握文物资源状况,挖掘认定新发现文物,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围绕这一中心,延寿县科学制定普查方案,落实专项保障资金,组建野外普查队伍,遵循普查工作标准,规范普查工作流程,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中心目标展开,确保普查工作高质高效。延寿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省级“文物大县”,境内拥有95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各类遗址遗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松江省委、省政府驻地,北满根据地的政治中心。10月23日,随着最后一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金高丽沟抗联三军密营遗址”内业信息上传普查系统,延寿县文物普查队“三普”期间95处不可移动文物实地复查任务全部完成,新发现各类文物标本392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精心组织,确保工作有序。为有序开展普查工作,延寿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和乡镇的职责分工,建立了科学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操控体系,制定了详细的普查工作方案和田野调查实施计划。组织5名业务骨干参加全省“四普”培训班,派出3名队员赴哈市学习无人机、GPS手持终端等设备的使用和操控,主动向哈尔滨市博物馆专家学习文物鉴定的基本常识,为高效开展普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工作开展以来,延寿县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在完成前期数据采集、信息录入、线索收集等工作后,于7月下旬进入野外调查阶段。普查队员深入田野,运用GPS、普查仪、无人机、RTK等设备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位、测点、绘图、拍照,认真记录每一处文物细节,对文物的位置、保护级别、使用及保存现状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准确将信息录入系统,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潜心研究,提升专业素养。文物普查工作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扎实开展普查工作,延寿县普查人员潜心钻研文物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查阅历年县志档案资料,同时积极与木兰县、依兰县等兄弟县交流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由参加过“三普”的老队员带领初次参与普查工作的队员,“以老带新”锻炼培养新人。为了提高普查效率,队员们白天进行现场调查,傍晚回来进行内业上传,每天填写普查日志,对今日的普查工作进行总结,核定普查数据,明确普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立即讨论解决,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准确判断和鉴定文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月中旬,延寿县实地普查队在青山屯南二号遗址和三号遗址成功发现疑似古代瓷器碎片,后经哈尔滨市博物馆文保专家鉴定,初步确定为清代晚期(嘉庆、道光年间)豆青釉瓷碗残片,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为充实延寿县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料提供有力支持。
齐心协作,形成强大合力。文物普查工作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及社会力量各方齐心协作。延寿县境内有多处古建筑、古墓葬遗址,在辽金时代,为上京会宁府曲江县辖境,为进一步摸清古遗址的地理分布,延寿县普查队将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有机结合,走访当地居民,获取与文物相关的故事和信息,听百姓口述历史,深入挖掘文物线索,抽丝剥茧捋清信息,积极与省市文保部门与相关专家进行请教和学习,力争做到有凭有据,不漏一处。9月20日,哈尔滨市“四普”工作指导组莅临延寿实地指导,与延寿县普查队联合开展实地勘察,在娄富屯古城址遗址,普查队挖掘出一些残缺的金属块和瓷器碎片。后经鉴定,所挖掘的金属为辽金时代的古青铜器,瓷器碎片为辽金时代瓷碗底片,此次挖掘是我县文物普查工作的重大发现,为后续研究辽金时代的居民生活特征及丧葬文化习俗等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
专心致志,克服困难挑战。普查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许多文物遗址分布位置偏远、分布区域复杂,普查队员们往往要徒步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开展作业,有的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徒步两三个小时跋山涉水才能到达,有的遗址道路崎岖,难以靠近,队员们不畏艰难,相互扶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不放过任何一个文物线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件文物,确保普查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实地普查以来,普查队员克服恶劣天气和地形、庄稼和植被茂盛等不利因素,对“三普”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复查,并查阅县志、走访村民搜集线索,着力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9月中旬,延寿县实地普查队在对石城山张学良剿匪纪念地遗址进行复查时,成功发现一处剿匪部队作战战壕,后经查阅史志资料,并咨询省级红色革命文保专家,初步确定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单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