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原名林荣木(复员证名字黄金木,入赘黄氏家族,改了姓名),打响“八闽第一枪”、原中央苏区县福建省平和县文峰镇黄井村安埔社人;中共党员,革命“五老”(老游击队员),复员军人。
父亲出生1917年1月,2019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103岁。父亲7岁丧父,13岁丧母,是个孤儿,无依无靠。为了不被饿死,7岁起就到富人(地主)家打工,白天放牛、拾柴火,晚上伺候富人烧茶水,等富人喝足茶后上床休息了,他还要收拾好茶具及屋子才能去睡,小小年纪天天如此,童年极为困苦。
1932年,家乡来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号召穷苦农民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14岁的父亲与同村、同样年纪、同是孤儿的童年伙伴林胡鳅(长大后成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漳州中心县委委员,平和县委书记,革命烈士)一同参加闽南游击队(后改编为红三团)。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红三团被整编,开赴漳浦海防前线,由于国民党背信弃义,以集中点名发饷为由,在广场四周架起数十挺机枪,命令大家放下武器,否则全部歼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漳浦事件;拥有800多人枪的红三团,全部被缴械,后被关押在漳浦孔庙。当晚卢胜(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组织部分干部突围成功(后重建红三团)。父亲与大部份战友被扣押。经中共中央抗议交涉,数月后被全部释放。1940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阶段,为了保家卫国,父亲抛下年轻的妻子及未足月的幼女,听从国民政府的召唤,加入抗日队伍,奔赴抗日前线。可是蒋介石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思想,在1941年1月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父亲再一次目睹了同胞相残、同室操戈的惨痛局面,进一步看清了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面目,毅然脱离了原部队,参加新四军,在江南敌后战场上奋勇杀敌,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父亲的部队,新四军主力第三师35000多人,在黄克诚师长(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带领下进军东北,父亲与战友们一道踏上解放东北的征程。部队先后更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最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
1948年,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四野已是百万雄师,父亲与战友们一道,挥师入关,参与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四野将士从白山黑水冰天雪地的东北,打到炎热无比酷暑难耐的海南岛。跨越千山万水行程数万公里,解放了大半个中国。1950年,大陆全部解放后,全国已无大仗可打,父亲已打算解甲归田,复员回乡。怎料朝鲜战争爆发,一生以“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为信条的老兵--我的父亲,又一次听从党的召唤,志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经过上级批准,父亲与全军两千五百零六名军事骨干在军副政委韩瑞金带领下,组成赴朝参战志愿团,于1951年3月,开赴朝鲜战场,充实到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40军120师(因为入朝后经过三次战役,120师在美国飞机大炮等现代化武器的轮翻攻击下,一线军事骨干伤亡殆尽,需要充实),与敌生死搏斗。父亲这种不惧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我总引以为豪,总教育自己和子女作为好家风予以传承与弘扬!
1953年,朝鲜战争胜利回国后,部队要送父亲进军校学习深造,便于日后安排工作。纯朴的他,向部队的领导说自己是个文盲、大龄青年(36岁)、没有文化基础,怕学习不好,影响军校的教学工作,怕辜负领导的期望,坚持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其他有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并且再三向部队提出复员回乡要求,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部队批准了他的要求。 1954年1月,他复员回到家乡,到县政府报到,县委领导说“你是革命功臣,现在革命胜利了,应该享受好的待遇,要给你安排工作”。他诚挚的向家乡的县委领导推让说,“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的战友大部分牺牲了,我能活着回来就非常好了”。谢绝县领导的一番好意,父亲毅然决然回到村里参加新农村建设。
回村后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革命的好作风、好传统,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管在哪个岗位,勤劳朴实,任劳任怨,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民兵营长、治保主任、村民管理委员会委员;屡次被选为党的最基层代表人物,出席参加市、县、乡各级表彰大会。父亲他一生从不居功,深受乡亲好评。
二十多年的战斗历程,他身经百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为人民为国家贡献了青春与热血。国家授予的七枚勋章见证了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