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前夕,广东省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继伟、梅县区松源镇老促分会何胜超,随同坚守70多年党的祟高信仰的,一贯情系老区,身教重于言教,一直组织并率老革命后代走访闽粤边革命老区的,原“王涛支队”教导队二班班长谢毕真老红军夫人,闽粤赣边纵队独七大队政治处,95高寿的李燕华老战士,不顾年事高,毅把病疾抛,身心愉快,率“王涛支队”的广东、福建老革命后代谢华山、谢小珑、王和平、钟建红、赵芬、叶胜强、梁晓宏、王利芬等一行12人,到与广东松源镇毗连的福建省上杭县下都镇豪康村开展红色文化旧址的保护、利用活动。在下都镇党委书记杨进学、豪康村两委书记薛赠生、薛俊发、薛顺荣等的革命后代的陪同下,参观友义支队成立旧址述德堂、“王涛支队”革命史览馆、豪坑战斗纪念亭、汀江河下都红色交通线南蛇渡古码头遗址等地学习调研。李燕华老战士对下都镇党委、镇政府,豪康村两委、豪康村外出乡贤薛俊发等,对史料挖掘、整理、呈部分老革命及有关部门审核,克服了不少困难,筹建“王涛支队”纪念馆等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的关心重视与争取各级支持充分肯定。李燕华老战士一行,受到下都镇革命老区群众热情欢迎。
老区情怀
谢毕真老红军生前、李燕华老战士心系老区,热心老区发展。据了解,几十年来,听到老区发展如遇困难,想方设法帮助老区解决困难,除争取党和国家对老区的重大建设项目外,还把老区乡村建没大事小事挂在心中,多批次积极捐资捐物,给闽粤边区部分老区建小水电、架电线、修路、纪念碑、河道净化、慰问革命“五老”人员等。前段时间,悉“王涛支队”纪念馆筹建已进入设计、布展等遇到部分实际困难,她不但捐资、捐物给豪康村委筹建纪念馆外,还积极发动各团体大力支持部分经费,帮助“王涛支队”纪念馆筹建。
闽粤边区部分革命历史渊源;
王涛夫人张子芳、王继涛在松源
1941年9月21日,闽西特委机关因叛徒告密,突遭国民党军警偷袭(即闽西事件),特委书记王涛不幸壮烈牺牲。一个星期后,王涛夫人闽西机关书记张子芳(陕西延川县关庄关家沟人),在龙岩一山上简陋的茅寮里生下了一个男婴儿。时因环境条件恶劣,大家生活困难,加之张子芳刚失夫的打击,母无奶水,饥饿,母脱下一件衣服给婴儿包裹,十月的山风寒冷,张子芳身体虚弱,衣着单薄,她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儿子哇哇哭天嚎地,子看母,母看子,张体力不支,不久睡着了,一会醒来,儿子知饿死还是冻死,抱在母亲怀中不幸夭折。组织上决定调身体虚弱的张到后方南委机关工作。
同年10月初,地下党派钟骞与潮汕籍女同志小玲等三人,从闽西秘密护送张子芳王继涛母子,由闽西龙岩徒步经闽粤边陲的上杭下都经砂睦村闽粤红色交通线耸魁塔、彭下尾到广东梅县松源,由时任梅县组织部长谢毕真同志,安置她们在闽粤赣边地下党著名的联络站松源田心村蛟花堂王进秀、中共七大代表王维堡垒户家中,对张母子特殊况,得到了王进秀、王维母亲刘五妹及王进秀和爱人李招云等全家的安全保护与热情招待。在那血雨腥风年代,民众艰难困苦时期,大家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辛,刘五妹家想尽了一切办法,尽客家人好客的热情,向亲友借到大鸡公(老掩鸡)、借来客家娘酒等,在艰难困苦时期,提供了客家人对产妇(做月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并找到需对产妇调理的农家山苍子、半枫荷树根等草药,坚持天天煮水给张子芳洗澡,让产妇能去疯除病,及其它好些生活物质,悉心照料调养,张子芳身体康复好快。王进秀儿子王浩才适比王继涛大5岁,浩才尽做哥哥的责任,负责继涛的安全并陪带着度过近个月艰苦而短暂的童年生活。经20多天时间的隐蔽悉心照料调养张子芳康复好快。地下党到了一个交通期,张子芳将要离开蛟花堂时,对老苏区人民的革命情谊,张子芳母子依依不舍,热泪纵横,并与王维母亲刘五妹母女相称,与王进秀、李招云大哥大嫂相称。后由谢毕真部长护送从松源经梅县转到大埔中共南委机关工作。
以张子芳丈夫命名的“王涛支队”
1944年10月25日,为壮大武装,加强反顽武装斗争,以闽西南经济工作总队和闽西经济工作分队合并且扩编,49名指战员都是共产党员组成,在上杭县汀江岸边豪康村与梅镇村等地交界的楮树坪,为纪念原南委委员兼闽西特委书记王涛烈士,魏金水代表闽粤边委正式用“王涛支队”命名,宣布成立边委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王涛支队”的这支武装力量,“王涛支队”楮树坪营地后被支队战士们称为“七一公园”。“王涛支队”由刘永生为支队长,巫先科为副支队长,范元辉为政委,陈仲平为政治部主任。因范元辉生病休养未到队,陈仲平兼王涛支队代政委。不久,队伍进行整编,将永(定)(平)和(南)靖边县委领导的康容支队30余人编入王涛支队。
1945年元旦,已任广东梅县副特派员的谢毕真与闽西特委取得联系,传达了党中央的慰问,并准备建立电台。为培训梅县地区党组织选派党员骨干到“王涛支队”学习,谢毕真先后输送王志安、王添官、温仁怀(温汝饶)、李仲先,李志坚、宋梅通、谢抡赞等三批知识分子十多人,从松源红色交通线耸魁塔下经上杭县下都砂埔,到闽西的王涛支队学习军事,谢毕真自己也到王涛支队任教导队二班班长。此时王涛支队已发展为拥有150多人的武装,下设三个中队和一个教导队。闽粤赣边区在“王涛支队”的基础上,短短的5年间,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2万多人的武装力量,解放了闽粤赣边区几十个县市,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豪坑战斗
1949年4月14日,闽西地委、闽西第七支队,在范元辉、罗炳钦、张招娣等在下都镇豪坑开展革命斗争。杭永县委特派员邱其银和曾万生等率领杭永武工队配合蓝汉华、丘锦才率领的闽粤赣边纵队闽西第七支队司令部183人以及杭永武工队共计200多人,与国民党保安二团和上杭自卫大队六七百人在上杭下都豪坑(豪康、三益、黄坑)展开激战,战至傍晚五时,敌全线撤退。此战,第七支队牺牲了3人,负伤19人,战斗一结束,闽西地委、闽西第七支队马上从现下都镇豪康村等地渡汀江经下都镇砂睦、闽粤红色交通线耸魁塔、彭下尾线路,转移到广东松源解放区休整,笫二天闽西地委将闽西第七支队负伤的19名伤员,全部担抬到松源解放区安置在深山游击区蛟峰自然村疗伤,其间,由闽粤赣边纵队独七大队政治处李燕华等负责组织粮食药品等物资,调备部队人员精心护理及请医生到蛟峰来治疗,当时松源刚解放不久,物质紧缺,伤员伤口都用盐水清理消炎,伤员们在松源解放区,伤口痛彻心腑,放松警惕,开喉放声嚎嚎大哭,场面惨不忍睹。
我们应不忘艰苦革命斗争史,感恩党,感恩老区,关爱老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好珍贵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