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勃沙特绘制的随军长征路线图(上图为原图,下图为翻译图)
国民党黄平县政府关于阻截红军的文件
在黄平县档案馆的民国档案里,保存有一份民国黄平县县长严绍华、秘书林元龢于民国24年(1935)十二月八日联合签给黄平第一中学(黄平中学)校长王季勉的一道密令,随密令附有《剿灭残匪萧贺宣传纲要》一份,密令该校长“即日组织宣传队,深入民间,切实宣传”。“宣传纲要”中所提到的“萧贺”指的就是红二、六军团的领导人萧克、贺龙。该“宣传纲要”罗列了红军的各种“罪状”,对红军进行了种种丑化宣传,提出了“拒匪”“自卫”“封锁”“避匪”“防守”“截击”的各种方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此时,贺龙、萧克领导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则面临着敌人更大规模的“围剿”。11月18日晚,红二、六军团2万余人从刘家坪等地开始战略转移,27日控制湘中广大地区,威逼长沙,打乱了敌人妄图“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的计划,迫使蒋介石重新调兵遣将。红军在湘中经过一周的休整,扩充了近万名新兵。在敌人主要“追剿”部队7个师接近的情况下,主动退出湘中,按预定计划向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并建立了石镇黄革命根据地。
红二、六军团在石镇黄革命根据地有组织、有计划,灵活机动地开展了一系列地方工作:组织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制定扩红计划;向广大群众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传播党和苏维埃政策,特别是抗日反蒋的主张;发动群众打土豪;组织军民缝制军装、干粮袋;建立临时修械厂,修造枪支弹药等;并组建12支红军游击队,扩红800多人,不断充实和壮大红军队伍。根据地每天还组织战士学习政治、文化课,坚持部队操练,练习刺杀等作战技术。石镇黄革命根据地建立的12支游击大队中,就分兵一支在黄平纸房、平溪、旧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与失散在旧州的红军战士谢祖安组织的旧州青年游击队遥相呼应,声东击西地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黄平的嚣张气焰。其声势对黄平群众影响很大,一些青年还由此参加了红军。
在红二、六军团建立石镇黄根据地后,敌人为防止红军由湘黔边北进再回到原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对兵力重新作了部署。这样,红二、六军团在石镇黄革命根据地实际已处于四面受敌包围之中。
与此同时,为阻止红二、六军团西进,国民党驻黔绥靖公署密令沿途各县政府:“查萧贺股匪突围偷渡澧沅南窜,难保不循朱毛故辙,取道本省,奔串入川,企图与朱毛取得连(联)络,业经配备得力部队防守堵截,以免蹂躏地方,危害国本,惟剿匪工作须武力与民众深切结合,政治与军事同时并进,始足以收宏效。兹就现时情况参照已(以)往成规,制订县政府对于萧贺股匪西窜防备工作大纲一种,密令该县长即便遵照执行,并由县府召集所在地教职员学生,全体动员担任宣传。”为止,黄平县县长严绍华、秘书林元龢当即密令县城第一中学校长“即日组织宣传队,深入民间,切实宣传”,以“唤醒民众,敌忾同仇,万众一心,共向蹂躏我地方、危害我国本之土匪进击,庶足以自救救人,奠安地方,维护国本,……”
1936年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召开军团负责人会议,决定放弃石镇黄革命根据地,继续西进,到贵州西部创立新苏区。2月上旬,红二、六军团再次经过黄平,然后继续西进,到黔西北建立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使红二、六军团得以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