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文化大辞典》的立项编纂,是中国石油业界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创举。本人有幸参与了这部辞典第十部分“关怀与鼓舞”章节的编纂工作。作为一名就职于企业数十年的石油人,徜徉在浩瀚石油史料中,是对中国石油发展史的一次系统学习。令人十分震撼的是:中国石油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倾注了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量心血。该词条收录的数百个词条(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石油企业的视察、讲话、批示、题词)中,史料弥足珍贵,诸多鲜为人知。在此特记之点滴,与读者共享。
此又适逢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延长油矿厂长陈振夏亲笔题词80年,特以此纪念。
毛泽东最早为石油劳模题词
“1944年5月2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颁奖大会上,为当时的延长油矿厂厂长、特等劳动模范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这则题为【毛泽东为劳模题词】、仅57个字的词条摆上了笔者的案头。据现存的史料记载,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毛泽东是为石油从业人员题词的第一人。该题词客观介绍了毛泽东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陈振夏题词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等都说得清清楚楚。但笔者认为,编纂词条,不只是记载一个事件本身,还应该告知读者与事件本身相关的一些史实。于是,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大量相关的史料后,对这个词条进行了充实补充。到第十三稿修定时,就变成了157字的以下内容:“【毛泽东为边区特等劳模陈振夏题词】194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予以鼓励。延长油矿是我国最老的地方石油企业,是解放前革命根据地唯一的油田,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被誉为‘功臣油矿’。新中国成立后,延长石油厂改称‘延长油矿’。1907年钻成的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华之最’。”
其实,笔者在查阅这个词条的资料时还了解到,延长油矿的前身是清政府于1919年开办的。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这个油矿自然归国民政府管辖。1935年红军进入陕北解放了该矿,延长油矿也就成为边区政府管理的一座油矿。
毛泽东不但最早为石油劳模题词,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也时刻关注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向地质学家李四光了解中国的石油情况,听取石油工业汇报。1955年11月26日,新华社向世界报道了新疆黑油山第一口探井出油的消息。听到这一喜讯后,毛泽东连夜打电话向石油部祝贺,并询问黑油山的情况。
1956年3月1日,毛泽东因黑油山探区又一口探井出油,在中南海向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打电话:“聚奎啊,我向你表示祝贺啊!”(见词条【毛泽东电贺新疆黑油山第一口井出油】)
1958年中央成都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冒雨专门视察隆昌气矿炭黑产生产车间(因视察时间是3月27日,后该车间被命名为“327车间”);1964年12月26日,铁人王进喜和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4位代表,被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毛泽东主席71岁生日晚宴;1966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32111英雄钻井队”的代表;1975年7月25日,毛泽东为电影《创业》做批示。笔者编纂这些词条时,对所搜集的大量史料进行甄别,从中选取词条所需内容,经多次修改后才定稿提交。实例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以今后正式出版的辞典为准。
朱德最早视察石油工业企业
在石油史料记载中,朱德是最早视察石油企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那是1951年10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视察抚顺西制油厂、抚顺石炭液化厂、抚顺301厂(抚顺铝厂)、抚顺钢厂、抚顺机械制造厂(抚顺挖掘机厂),并亲笔题词。
开国大典的礼炮响过之后,朱德的注意力开始从硝烟迷漫的战场逐渐转向了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他非常关注国防工业建设和重工业发展,1951年至1964年的13年中,朱德先后6次视察抚顺。1951年10月23日,是朱德第一次视察抚顺,当他得知抚顺石油一厂正式开始生产航空汽油时,百忙之中专程来到抚顺视察。在抚顺市委书记喻屏、抚顺矿务局局长兼书记王新三的陪同下,朱德到抚顺石油一厂视察。他深入车间,亲切与工人交谈,详细了解页岩油的生产过程,询问工艺操作、安全措施等。
作为中国最早的人造石油工厂,抚顺石油一厂被誉为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20世纪30年代中期和40年代初期,中国第一套热裂化装置和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在这里相继建成投产。后来,这里炼出新中国第一桶页岩油。为此,中央政府批准抚顺为我国人造石油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初期,抚顺石油一厂承担着国防工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以上是【朱德视察抚顺炼油厂】词条的主要内容。一个词条就是一段历史。编纂这个词条,我们从中知悉的,不仅是了解到朱德是最早视察企业的国家领导人,而且,朱德与石油工业、石油员工的情缘,也可窥见一斑。之后,1951年至1966年期间,朱德还先后到大连石油厂、石油部炼制研究所、兰州化工厂、玉门油田、独山子矿区和克拉玛依矿、锦西石油化工厂、川中矿务局、隆昌气矿“327”车间、济南柴油机厂、吉林化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石油企业视察;先后为抚顺炼油厂、四川石油勘探局、吉林石化、新疆石油企业、锦西石油化工厂、川中矿务局等石油企业题词;致信北京石油学院全体学生,写信寄语川中石油职工,勉励石油企业和职工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刘少奇最早接见石油女职工
195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北京接见全国群英大会主席团成员、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矿务局浅钻大队“三八女子钻井队”职工卡依霞·库赛根。
卡依霞·库赛根是新疆乌苏人,哈萨克族,1958年参加工作时只有16岁,时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矿务局浅油层钻井大队“三八女子钻井队”钻井员。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是年10月,卡依霞·库赛根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并被选入主席团,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60年,她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生产者。
这条题为【刘少奇接见新疆“三八”钻井队卡依霞·库赛根】的词条,记载了刘少奇亲切接见石油女职工的史实。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石油女职工,刘少奇是第一人。
1953年12月,毛泽东约请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到中南海,征询李四光对中国石油资源问题的看法,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参加。时为刘少奇第一次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份,陪同听取石油工业汇报。
1956年2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听取石油部部长李聚奎、部长助理康世恩关于石油工业情况汇报时,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薄一波出席汇报会。
1957年5月7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少数民族干部参观团成员18人,与参加“五一”观礼活动的全国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受到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1年8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大庆油田。
1965年1月4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亲切接见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石油管理局作业处工人克尤木·买提尼牙孜等同志。陪同接见的还有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万里唯一一次对油田的视察
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石油工业石油人的第一次,还可以列出不少,限于文字,就不在此赘述。参与词条编纂,游弋于浩繁的史料之间,就像在沙海淘金一样。有时为了查证一个词条的史料,常常耗费半天、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据粗略统计,笔者收存的词条查阅资料就达数十万字。有时一个不足百字的词条,查阅的文字资料达数千字甚至上万字。笔者在所参与编纂的数百个词条中,对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词条进行了资料补遗增删。
为词条编纂提供的原始基础资料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一直是空白。笔者接手后,也千方百计多种渠道查找,就是找不到任何资料。后来,笔者在查阅相关领导人视察胜利油田史料时,突然看到了万里视察该油田的信息,苦苦寻觅终有结果,内心甚是欣喜,不亚于获中了一个大奖。
于是,补充编纂了【万里视察胜利油田】这个词条。其内容是:“1984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胜利油田。乘直升飞机视察了桩西——五号桩地区和黄河三角洲,观看桩古10井和郑4井两口千吨油井录像。自胜利油田开展石油会战以来,先后有20多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以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胜利油田,有50多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领导和省部级主要负责人视察和参观胜利油田,指导胜利油田的改革与发展给广大职工以巨大鼓舞。”这也是现有史料中,万里唯一一次对油田的视察记载。
当然,真正欣喜的时刻,还是把一个个原本只有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词条,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进行充实后。词条编纂中遇到一个词条有多种表述,如时间、地点、人物、职务等等,坚持尽量用正版、官方发布的史实资料。比如某位领导1986年视察青海油田,就有多种记载,但笔者在编纂这个词条时,参考的是青海省政府网站发布的一个史料,其作者是时任青海省秘书长。从职务身份上看,该史料可信度高于其他渠道。还有一次一位领导视察辽河油田,基础词条的表述是在油田视察。后来查阅多种资料发现史实与其表述有差异,是该位领导人出访朝鲜时路过,在车站听取油田负责人的工作汇报。编纂词条时,也完全忠实于这个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