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荣昌,个头不高,理想却不小。1972年高中毕业,他一心想上大学读书报效国家,可惜那时没有机会。当时的政策是高中毕业之后,须有两年劳动锻炼的经历,经过公社推荐考试才能上工农兵大学。一年一度的冬季征兵开始了,作为已经20岁充满家国情怀的热血儿郎,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既然上不了正规大学,他就迫不及待地报名上了特殊的大学——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祖国的召唤,就是他的理想,他决心在军营里用汗水、热血和忠诚,书写青春,为国奉献一切,直至生命。这就是当兵人的品质!
经过新兵训练后,洪荣昌被分配到福建省军区某部的连队当战士。那时候部队战士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连队指导员等看到他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谦虚、勤快又好学,就选他当了连部文书。他在连部处理日常事务之外,当时最大的工作量是每星期出一次黑板报。黑板大约有4米长,1.5米高,在操场旁边一堵显眼的墙上。因为连队经常出黑板报,他要用很多时间去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党史军史。他给家里人写信,请家人邮寄一些学习资料。1974年夏日的一天,他父亲从乡下来到部队看他,给他带了一件礼物——红军用过的一张纸票,他接过来顿时愣住了,不知为何物,但纸票正面上的人头像很熟悉:一个是马克思头像,另一个是列宁头像(图一)。他翻过来看,见背面写着“1933年”“股票”(图二)等字样,心里一惊:红军时期还有股票呀!
图一:联合消费合作总社第二期股票(正面)
图二:联合消费合作总社第二期股票(背面)
原来,洪荣昌的家乡所在地是闽、粤、赣交界地区,1930年6月1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寻乌县经过他的家乡,在村子里住过。自从红军来到他家乡以后,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都组织起来了,后来还成立了乡村苏维埃政府,他爷爷当年也参加了赤卫队。红军主力部队长征之后,国民党军队来这里搜查,村里人将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留下来的东西藏在屋梁上或墙缝里。直到1973年家中的老屋拆建翻新,这个票证才被发现。这次,父亲专门带来,嘱咐洪荣昌将这张珍贵的传家宝保管好、利用好。这是一张“联合消费合作总社第二期股票”,图案和文字都不太清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有编号、印章、签字,面值伍角,背面的“股票条例”文字非常清楚,落款时间是1933年11月1日。联合消费合作总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领导的群众团体,总社设在瑞金叶坪,1933年12月5日正式成立。据统计,至1934年2月,中央苏区共建立消费合作社1140个,股金322525元。在那个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消费合作社引导广大群众踊跃投身于苏维埃经济建设,平稳物价、优待红军家属、支援革命战争,出色地完成了党和苏维埃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有点“小文艺”的文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张纸上生动的教育信息,将它及其他史料一块,配一些简单的彩图,出了内容丰富的黑板报,受到连队干部战士赞扬。“一张旧纸”贵如金,他体悟到了蕴藏其中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这是洪荣昌收藏的第一件苏区革命文物,由此,他踏上了近半个世纪的红色文物寻觅、研究和收藏之旅。
图三:盖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椭圆形印章的红军临时借谷证
在洪荣昌收藏的众多纸质票证中,有一张盖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椭圆形印章的红军临时借谷证(图三),令他难以忘怀。这是一张中央红军的《绝命后卫师》使用过的遗物原件。“看到它,每每都让我眼框湿润,心潮难以平静。”洪荣昌说,“它让我想起34师6000余名官兵血战湘江壮烈牺牲的场景,想起师长陈树湘自己宁愿绞肠而死也不当俘虏,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壮举。”洪荣昌不仅对红军先辈十分敬仰,而且对红军留下的遗物进行考证也十分谨慎、细致。2017年夏,有一次,为了辨别这类借谷证的真伪和一些细节问题,他约我一起坐火车去南京,拜访和请教一位使用过这种纸票的当事人——老红军张力雄将军。
图四:张力雄签字的红军临时借谷证
张力雄是至今仍健在的几位开国将帅之一,那年虽已105岁,但精神矍铄,很健谈。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红12军34师100团的连政治指导员、团政委。1934年9月底,张力雄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白云山阻击战,顶住了10多倍于己的敌人围追,掩护中央红军长征。老红军深情地回忆说,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前胸,幸好他上衣揣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挡住了子弹,捡回了一命!聆听老红军讲故事,我们深受教育。洪荣昌不失时机地拿出他撰写的《红色粮票》专著和几张票证原件,请他鉴别、指导。老首长仔细翻阅书中票证文物图片,认真端详着80多年前似曾相识的借谷证、粮票等,不时地竖起大拇指,喃喃地说:“我用过、我用过。”我坐在他侧面看到他眼中渗出了泪来。临别时,老红军欣然在借谷证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红军临时借谷证,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的一个渊源,不但开创了政府发行粮票的先河,而且在用印上彰显着战斗单位的特征。一张借谷证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红色印章就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串串旧纸片反映的是红军征战道路上的奋斗与光荣。
图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布告》第廿七号
土地革命时期有一张大纸上的红军布告(图五),可谓是洪荣昌苏区收藏中的经典。这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布告》第廿七号,说它经典是因为;第一,其内容反映的是中国革命中一个主要的、最直接的土地分配问题。“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的农民起义提出过“均贫富”等口号,但只有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主张和策略,使“耕者有其田”成为现实,这张布告,内容条款完整,清晰可见。第二,这张1933年9月1日的布告,署名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意义非凡。第三,它是迄今为止苏区纸质文物中所能看到的最大纸幅,横148厘米,竖65厘米。此前发现的类似的国家一级文物,也只有它的一半大小还不到。权威的《中国收藏》杂志曾以《喜获红色“官窑”》为题公开这一罕见收藏品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