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到来之时,好朋友刘振南今天下午从海南岛打电话给我讲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61年前,雷锋送给她姐姐的一段珍贵赠言,伴随他大姐刘胜利度过了短暂而快乐的一生……
他的姐姐叫刘胜利,1943年12月出生于山东滨海地区。他的父亲刘友光,江西省于都县人,是参加长征的老红军。他的母亲徐承惠,山东省郯城县人。父母都是八路军115师的干部。因为徐承惠生二姑娘时,滨海军区六团卫生队工作的我母亲何云生我大哥鲁生,俩人在一个产房,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队挺进东北,刘胜利被寄养在根据地的一个老乡家中,直到1952年才回到父母身边。
1962年年初,刘胜利是沈阳八一学校初三的学生。2月22号那天,沈阳军区在军区俱乐部召开团代会,特邀雷锋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前,学校一位老师让几个团员去做接待工作,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
(在那个年代,部队子弟学校经常遇到这种活动。就如北京军区八一学校派学生上天安门给毛主席献花;军委十一学校派学生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我在旅大八一小学时也给外宾献过花,雷锋到旅大警备区参加活动时也准备去献花,走到半路时因故未成。)
在沈阳八一学校
在休息室里,刘胜利给代表们倒水的时候,一位个头不高的解放军同志走过来,把暖瓶接过去,接着给其他同志倒水。这时不知谁说了句:“雷锋同志总是闲不住啊!”这时刘胜利才知道,这位同志就是雷锋。
当时的雷锋,是沈阳军区的先进典型,到处做报告,也经常在报纸上露面,已经很有名了。所以,刘胜利特意仔细打量了一下,发现雷锋比自己的个子略高一点,长得挺敦实的,面带笑容,显得和蔼可亲。
那个年代的人,有浓厚的英雄情结。刘胜利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顺手把带在身边的一个笔记本递到雷锋跟前,请他留言,没想到雷锋爽快地答应了。他放下暖壶,接过本子,问刘胜利叫什么名字,在哪儿上学,刘胜利都一一告诉了他。接着,他就写下了这样一段很有意义的话:
“刘胜利同志:请您记住,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祝您在学习战线上创造出奇迹。雷锋。1962年2月22日。”
“刘胜利同志:请您记住,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祝您在学习战线上创造出奇迹。雷锋。1962年2月22日。”
在北航学习时
令刘胜利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邂逅半年之后,一场意外事故,让雷锋永远停留在了22岁。从此雷锋的名字,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成为几代中国人温暖的记忆。
雷锋同志这一段话,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刘胜利的一生。
1965年9月,刘胜利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学院。1970年毕业后入伍,以她的条件,毕业后完全可以留在北京,留在父母身边,但她却主动要求下部队,毅然从北京来到中原山区的一个基层连队接受锻炼,在那儿一干就是5年。在部队历任排长、通信修理技师、车间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一直是部队学雷锋的标兵。
刘胜利在连队当排长时,连队器材仓库遭遇火灾,她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出十几台装备器材,而她自己的一头秀发,却被大火撩掉了半边。在那场大火中,为了抢救连队的装备器材,刘胜利个人所有的财物毁于一旦,只留下一摞残缺不全的照片。
刘胜利最大的特点,就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到通信修理所工作的20多年里,当过技师,搞过科研,干过车间主任,管过计划生育,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她先后参加或者领导过30多个科研革新项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却从未表过自己的功劳。
1980年以来,刘胜利几乎每年都要拖着瘦弱的身体,上高原,跨戈壁,穿丛林,钻山沟,到部队巡回检修通信设备,行程达 10多万公里。她因此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树为巾帼建功模范,并荣立三等功。她的一言一行,总是在努力践行着雷锋同志所倡导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一崇高理想。
1993年10月因病去世,年仅50岁。
刘胜利的父亲刘友光将军
刘胜利
最美丽的花朵,总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绽放。就像那首《雷锋,我们的战友》所唱的那样——
雷锋我们的战友 我们亲爱的弟兄 雷锋我们的榜样 我们青年的标兵 学习雷锋 红心永向党……
雷锋送给她的珍贵赠言,陪伴她度过了短暂而快乐的一生!
刘胜利的弟弟刘振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