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一、一位先进的典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非常绚丽,谱写了平凡而伟大的光辉篇章,树起了令人敬仰的思想道德丰碑。
儿童时代的雷锋,饱尝旧社会苦难。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勤奋学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小学毕业后,雷锋在乡政府当过通信员,在县委干过公务员,在农场做过拖拉机手……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雷锋都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8岁时,雷锋去鞍钢当了工人。在那里,他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
1960年初,雷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后,雷锋继续保持着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
1962年8月,雷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因公殉职。抚顺市10余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送别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士兵,并开展了学雷锋活动。
1963年2月初,首都各大报刊刊登了雷锋的日记摘抄。2月15日,《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正式印发。
二、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了把雷锋这个先进典型向全国青少年宣传好,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决定以“学习雷锋同志专辑”的形式全面地宣传雷锋。当时国家还没有完全渡过困难时期,纸张非常紧张,《中国青年》不得不由原来的每期32页缩减为24页。而24页篇幅做一本“学习雷锋同志专辑”,显得分量太“轻”,编委会于是决定将5、6两期合刊,出一本48页的专辑。并从各编辑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学习雷锋同志专辑”编辑组。
为了办好“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大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编辑王江云想到:正是毛主席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使刘胡兰的事迹广为人知并激励了亿万青年,现在出了雷锋这样一个新时期的先进典型,如果毛主席能题词,那将会有多么巨大的号召力啊!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听都很兴奋地表示赞同,但是一想到毛主席工作那么忙,大家又有些犹豫了。这时,有位同志说:“毛主席一向关心青年、关心《中国青年》杂志,对雷锋这样一个值得青年学习的榜样,说不定会答应题词的。”
就这样,一群敢闯敢干的年轻编辑,怀着希望和忐忑的心情,向毛主席发出了请他题词的信函。
信件大约三四百字,主要是说雷锋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是一个伟大出于平凡的好榜样,值得当代青年学习,《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向青年们推荐这个典型,因此贸然地给主席写信,请予以题词。
信件大约在2月16或17日发出,并确定由总编室的朱伯颖负责联系对接毛泽东同志办公室。
信件发出后,同志们开始了忐忑的等待……
三、一幅珍贵的题词
时任毛泽东同志秘书的林克收到《中国青年》杂志寄来的信时,毛主席正住在中南海丰泽园里的菊香书屋院内。
当天,林克接到警卫员通知主席睡醒了的电话后,立即拿出已选好要送给主席批示和阅处的文件、资料,其中包括《中国青年》杂志请毛主席题词的信,送至主席寝室。
林克向毛主席汇报了需要批阅的文件、重大的国际新闻,并提到了《中国青年》杂志请他题词的信。
两天后,朱伯颖就向毛主席办公室去电,询问“是否收到信件?主席是否看了?准不准备题词?”
林克告诉她:“信收到了,主席也看了,但并未表态。”
“未表态”也就意味着“未拒绝”,编辑部的同志们在忐忑的同时又平添了一份幸福的希望。
朱伯颖随即说道:“杂志将在3月1日出版,能否请主席在2月25日前写好,因为印刷还需要一周的时间。”
林克将《中国青年》编辑部的请求报告了毛主席,主席让其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林克在办公室内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毛主席。题词的大致内容是:“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林克,毛主席让他去一下。林克立即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地来到毛主席的寝室。毛主席看见林克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示意林克坐下。
毛主席从他身旁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林克。林克一看,毛主席已在纸上用毛笔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毛主席带着询问的目光问林克:“你看行吗?”林克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林克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
下午3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中国青年》编辑部接到来电:“我是主席办公室的林克,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派人到中南海西门来取。”
听到这一消息,整个《中国青年》编辑部都沸腾了,领导立即派通讯员刘全聚骑着摩托车去取。
当时团中央和《中国青年》编辑部在正义路的一个办公楼内办公,编辑部的办公区处在五楼的中间位置。主席题词的消息传到了团中央,刘全聚拿着题词回来的时候,整个楼梯上、走廊内到处都站满了人,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都跑了过来。大家欢呼雀跃,经久不息。
3月2日,刊登有毛泽东等领导人题词、重要文章和雷锋日记的《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学习雷锋同志专辑”正式出版发行。
团中央觉得毛泽东同志给《中国青年》专辑题词的事非常重要,于是上报了中央书记处。中央书记处为此专门开会研究,为了使毛主席的题词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的题词集中发表,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决定于3月4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通稿,《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各大报纸3月5日集中发表。《人民日报》使用新华社通稿的标题是《〈中国青年〉出版学习雷锋专辑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题词和诗文同时发表》。
从此,1963年3月5日便成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的纪念日,每年的3月5日成为全国性的学雷锋日。
四、一种伟大的精神
雷锋是一位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的好战士,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体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他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他甘当“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他通过学习钻研,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体现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他“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做到省吃俭用,点滴积累,支援国家建设”,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自从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60年来,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深入,雷锋精神广为弘扬、赓续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推动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