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沙漠,苍茫戈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开沟、测试、调节……10月1日上午,记者在甘肃亿恒凉州区2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现场看到,到处都有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坚守在施工一线,进行电缆组件安装,各项流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工人们放弃假期,充分利用晴好天气,赶工期、抢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经济要绿色,发展可持续,生产少污染,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项目于2021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国庆期间完成部分并网发电。” 甘肃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田俊廷告诉记者。
如何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权衡好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武威市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治沙播绿步伐不断加快,沙生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沙漠经济成为武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沙漠地区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协同发展,沙漠正悄然发生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沙漠里生金,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甘肃亿恒凉州区2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全部利用腾格里沙漠未利用荒沙地建设,将复制提升库布其“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工业旅游”的“光伏+”新型产业化模式。目前,项目光伏组件的场平、安装、打桩等工程全部完成,升压站也具备并网发电条件,现阶段正在进行线路收尾验收工程。
腾格里沙漠年日照时数可达3200小时,沙漠发电量充足,全年发电90亿度。同时,带动种植、养殖、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土壤肥力逐年增加,发电的同时荒沙变良田,实现土地增值。项目在板间、板下种植优良牧草及地被植物,采用微喷、膜下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节约用水百分之九十以上,植物成活率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把城区的中水引入到光伏区,实现板下种植植物的循环灌溉,对板下植物生长势、加强防风固沙非常有利,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了中水回用和多次利用。
种植绿色植物,还可以有效节能减排、降尘消霾。“今年,我们在武威种植四翅滨藜5000亩,种植樟子松8万株,五草混播2.1万亩,网格沙障和平铺芦苇沙障2.1万亩。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6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NOX)约6.2万吨、粉尘约3万吨。”田俊廷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武威市大力推广“光伏+”治沙新模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现“双下降”趋势,为全市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硬核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