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3日,和县雍家镇在新四军第7师代师长谭希林的指挥下,对日伪进行了最后一战,并取得了重大胜利。雍家镇之战,是和县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也是皖江地区抗日战争中一系列战斗中的最后一战。这一战集中了新四军第7师主力19旅55团(欠3营)、56团以及含和支队的独立团3个团的兵力,是一次攻坚、打援的歼灭战,也是抗战时期和县境内的历次战斗,开国将军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此次战斗共有8位开国将军参与,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广泛宣传开国将军的抗战英雄事迹,弘扬抗战精神,实施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一、历史背景
1945年是抗日战争最后胜利阶段。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8月10日到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了7道命令:华北、华中、东南及一切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伪军的投降。我各路大军按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地向敌伪军开展了全面的进攻①。皖江地区的新四军第7师部队迅速集中了主要兵力,对境内的日伪军据点开展了进攻。响亮地提出了“坚决执行朱总[①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熔岩》.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71页]司令的命令,消灭一切敢于拒绝投降的敌人”的口号,从8月上旬开始,连续攻克了无为县城、盛家湾、襄安镇、望城岗、铜城闸、运漕镇等几十处被日伪军占领的城镇,收回了大片的国土①。此时,只剩下雍家镇这最后一个不肯投降的日伪重要据点。
二、参战部队及重要指挥员(参战会议第193页)
1945年9月中旬,新四军第7师在巢县望城岗全歼守敌,拔掉日伪据点后,谭希林代师长就开始酝酿攻打雍家镇的战斗。9月22日,谭代师长在裕溪河南岸临近雍家镇的大王村,召开了含和支队独立团、19旅55团(欠3营)、56团各参战部队指挥员会议②。参会主要人员有:代师长谭希林、参谋长兼含和支队支队长孙仲德;十九旅政委黄火星、参谋长熊应堂、政治部主任余明;19旅55团团长朱鹤云、政委邓清和、参谋长邬兰亭;56团团长王培臣、政委石裕田、参谋长何济生、政治部主任王荣森;含和支队副支队长马长炎、政委何志远;含和独立团团长郑福生、政委温华桂、参谋长罗希林③。
①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熔岩》.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71页 ②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3年10月.第171页 ③广州新四军研究会第二分会、巢湖市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第七师》.2005年8月.第259页.
会上,谭代师长详细介绍了雍家镇的地理位置、守敌的实力部署,他指出:雍家镇位于芜湖对江口岸裕溪口西南7公里处,隔江就是芜湖,是日伪军的一个重要据点。该镇两面临水,裕溪河成了它南面的自然屏障。镇东、镇西筑有 三层砖木结构的大炮楼控制了全镇,镇南沿河堤和镇北均建有地堡,镇西的大祠堂被改建成既能屯兵又能防御的工事。守敌系伪警卫2师4团的一个营和伪和县保安团曹亮文部的1个营,以及伪镇自卫中队,约1000余人。其中伪警卫2师4团的一个营,经过侵华日军的长期训练,武器精良,善于防守。该营下辖3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步兵连各配轻机枪4挺,掷弹筒3具,机枪连配重机枪4挺,日式曲射炮两门,是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部队。曹亮文部原驻在淮南路沿线,日皇乞降照会发出以后,奉命以芜湖侵华日军为依托,集结在裕溪口和雍家镇待命,这些都是曹亮文赖以起家的“血本”部队,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这两股敌人加在一起,使雍家镇成了一个比较难啃的骨头。根据雍家镇的地理位置,谭代师长分析:战斗打响以后,芜湖、巢县、裕溪口的守敌,均可随时来援,尤其是裕溪口之敌,增援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在实力布置上,既考虑到攻坚,又要注意到打援。根据参战部队19旅的55团、56团及含和独立团的实际情况,会议决定由56团主攻,55团1、2营于镇东北的军施村一线设伏,阻击来自裕溪口或芜湖的援敌,拦阻镇内的敌人外逃。含和独立团在镇东的蒋阁村、两家湖一带视情机动,警戒芜湖裕溪口之敌。谭代师长最后要求:这次战斗,不仅攻坚要打歼灭战,打援也要打歼灭战。打援部队,不是单纯的打阻击,而是把敌人截住消灭掉①。会议结束后,各参会人员立即回到所在部队,着手进行战前准备。
①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3年10月.第193页
三、雍家镇歼灭战
9月23日拂晓,根据师部“攻点打援”的作战方针,56团在团长王培臣带领下,由镇西向雍家镇日伪军据点发起进攻,55团在团长朱鹤云带领下,布防在镇东北的军施村一线,伏击可能从裕溪口、芜湖方向而来的援敌和截歼雍家镇出逃之日伪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含和独立团在副支队长马长炎、政委何志远和团长郑福生的带领下,布防于镇东北一线,视情机动,从北边助攻。56团在镇西经过2个小时的炮击,已将镇西的三层炮楼从上而下轰开了宽1米、长7米的长豁。
镇东大炮楼遗址
镇西大炮楼遗址
镇北地堡遗址
在轻重机枪的齐射下,伪军全部被赶到最下层。上午8时许,在9门迫击炮和机关炮的集射后,二营沿圩埂向镇西发起攻击,当进至伪军工事前,被伪军猛烈火力所阻,并遭伪军反击。二营5、6连战士用马刀砍杀,与伪军进行格斗,打退了伪军的反击。但由于地形狭窄,兵力施展不开,加之伪军暗堡火力封锁,二营三次冲击均未奏效。而此时在镇东担任主攻任务的56团三营发起进攻后,也因遭伪军工事内、暗堡火力封锁,一时也未能前进。在此战斗胶着之时,12时许,谭师长令含和独立团一部从镇东南方向助攻,伪军一时难以应付,二营5、6连乘势突入伪军暗堡前的堑壕内,封锁伪军的反击。同时,三营8、9连亦攻占镇东北伪军碉堡一座。伪军在东、西、东南三个方向遭受攻击的威胁下,连续向裕溪口、芜湖市的日伪军求援。13时许,裕溪口一个营的伪军果然向西驰援,当进入军施村以北时即遭设伏于此的55团的伏击,拦头,截尾,打腰,伪军立即溃不成军,经40分钟战斗,伪军大部被歼,仅少数人跳入裕溪河内泅水逃窜。援敌被歼后,师指挥所立即调55团部分兵力配属56团担任主攻,并令含和独立团一部仍从镇东南渡河向镇内伪军据点攻击。18时,56团以两个炮兵连的全部炮火轰击伪军工事与镇西屯兵的大祠堂,这些工事立即被猛烈的炮火所摧垮。19时,伪军被迫向东突围。56团一、二营乘机由西向东追击,侦察连由北向南猛攻,同时进入镇内,歼灭了伪和县保安团曹亮文部的一个营和伪镇自卫队中队。含和独立团也从镇东南攻入镇内,肃清了镇南沿河之敌,突围的伪警卫二师四团二营到达军施村以南时,立即被55团一营和56团三营围追堵截,将其全部歼灭。不久,便结束了战斗。
此战是皖江抗日根据地和第七师投入兵力最多的打击日伪军的战斗,并以多部队协同炮步兵联合作战而获得胜利。经过全部参战部队的勇猛战斗,共歼灭伪军3个营和一个中队共1200余人,其中毙伤伪副团长以下400余人,俘伪军副营长以下官兵800余人。缴获日式步兵炮2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26挺,步枪800余支,掷弹筒10具,短枪20余支,子弹22000余发,电话机2部,电话线2000米①。
①中共和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3年10月.第195页
四、参加雍家镇战斗的开国将军
雍家镇歼灭战是和县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是抗战期间新四军七师一次投入兵力最多的战斗,也是一次集3个团兵力、步炮兵联合的攻坚战。其中,有8位开国将军参加了雍家镇战斗,他们是谭希林、黄火星、何志远、余明、熊应堂、朱鹤云、邬兰亭、肖选进等8位将军,由此可见,此战是抗战时期和县境内开国将军参战最多的一次战斗,现已载入史册,千古留名。
1.谭希林中将
谭希林,原名谭载章,曾用名谭曦临。190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沅嘉湖石头嘴村一个制陶工人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副营长。1943年9月,谭希林就任新四军七师代师长,指挥无为与和含巢地区的战斗。1945年8月中旬开始,谭希林代师长指挥皖江军区部队和3师独立旅,先后攻克了无为县城、望城岗、凤凰、襄安;含山运漕、林头、陶厂、铜城闸、裕溪口、雍家镇、和县白渡桥、姥桥镇等40多座日伪据点①。主力部队迅速扩大,皖江军区所属部队从1943年6000多人,发展到3万多人,同时解放了大片国土,皖中皖南根据地连成一片,人口3百多万,皖江解放区成为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 1950年6月,毛主席任命谭希林为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特命全权大使。1954年谭希林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届满回国后,重回部队,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至1969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黄火星中将
2.黄火星中将
黄火星生于1909年7月11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龚坊镇姚家村人,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于闽西开展了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成立后任第二支队第三团团长,后曾任新四军新编第二纵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五55团政治委员、第七师政治部主任、第七师皖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含和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九旅政治委员等职,1945年参加指挥雍家镇战斗,为和含地区抗战尽心尽力,为夺取皖江抗战最后胜利,立下不朽功绩。1952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起任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共中央军委总直属队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4月27日在北京逝世。
3.何志远少将
何志远,1912年6月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红7军第19师55团特务连战士、班长、排长、瑞金卫戍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等职。1944年10月,调任新四军第7师含和支队政治委员兼含和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和含地委书记,1945年9月参加指挥雍家镇战斗,为夺取皖江地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何志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人民武装动员部部长,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何志远1992年9月11日因病于在济南逝世,终年80岁。
何志远将军
余明将军
4.余明少将
余明,原名余嗣明,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四冲,(原河南省固始县金家寨保)。1943年10月,新任7师代师长谭希林率2师6旅16团取道江全赴7师工作时,余明时任16团政治委员,随谭希林师长转战皖江巢湖地区,带领16团官兵,为保卫皖江及巢湖地区抗日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者、扩大抗日战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取得突出战绩。1945年9月参加指挥雍家镇战斗,为皖江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19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1师副政治委员、第13纵队39师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31军93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2月,余明病逝于合肥。
5.熊应堂少将
熊应堂,1911年9月出生,湖北黄安华河区熊家塆人(今湖北红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特务队分队长,军委通信队副排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川陕省军事指挥部独立团一营营长、团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营长,第一团团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团长,白湖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沿江支队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第七师十九旅参谋长,于1945年9月22-23日,带领19旅的55团、56团参加雍家镇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副旅长、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参谋长、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五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二十军军长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十军军长和浙江省军区司令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熊应堂将军
朱鹤云将军
6.朱鹤云少将
朱鹤云1912年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又名朱金棋,化名朱奇,朱国英,壮族。朱鹤云1943年10月,新任7师代师长谭希林率2师6旅16团取道江全赴7师工作时,朱鹤云时任16团营长,随谭希林师长转战皖江和含地区,参加保卫皖江及和含地区抗日根据地、打击日伪顽。1945年9月率领55团参加了运漕、雍家镇、磨盘山等战斗,为皖江地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7月,受党中央派遣,出任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军事顾问团顾问。1952年归国后,历任第一装甲部队编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军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1978年5月,因长期积劳成疾,他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5月4日在南京病逝。终年8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