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寨县红军烈士墓园林维先将军墓地,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游击大师”四个大字分外鲜明。林维先将军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从战士到师长,从师长到挑夫,再从挑夫到将军,毛主席称其为“游击大师”。他一生起伏跌宕,但不管身处顺境逆境,居于高位还是普通一兵,始终不变的是坚贞忠诚,始终不忘的是初心使命。
一、含冤受屈 从师长到挑夫
林维先中将,安徽省金寨县南渓镇丁家埠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9月,不满18岁的林维先参加红军。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由一名通讯员逐步成长为红军指挥员。1934年4月,任红82师师长。
当时,敌人正对皖西苏区重点“清剿”,妄图一举歼灭红25军。面对严峻形势,林维先奉命率红82 师掩护红25军向鄂东北转移。他率部伪装主力,引诱敌人向东追击,使红25军乘机西进转移。
林维先完成掩护任务后,率红82 师回到皖西,却没想祸从天降。1934年10月,在“肃反”运动中,他因被怀疑是“第三党”而遭到逮捕,不仅撤销了师长职务,开除党籍,还带到英山公审,准备处决。开会公审时,战士们都不举手表态,更有不少干部和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求情。在全师指战员冒死作保下,林维先免除一死,被罚到苦工队当挑夫,抬担架、做苦工。
无端蒙冤受屈,由师长成为挑夫,且随时有性命危险,这么大的落差,换作常人是难以承受的。但这些并没有动摇林维先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信任。很多人为他鸣不平,他却看得很平淡,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他常说:“只要干革命,抬担架、当挑夫也是光荣的,照样打敌人!”
二、拼命杀敌 用行动表清白
红25军长征后,敌人继续疯狂“清剿”,根据地军民面临着极大考验,不仅枪枝弹药奇缺,吃粮更是非常困难。
为解决根据地军民吃饭问题,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命新组建的红218团到白塔畈地区“打粮”,苦工队也带着扁担、口袋随同前往。1934年12月25日凌晨出发,天亮时到达目的地,团长和政委带领部队分头找地主、富农征粮,并命令交通队一个排看管苦工队,隐蔽在山上,警戒可能由霍邱、六安来犯之敌。当日下午2时许,驻霍邱县大顾店的安徽省保安第3团,闻讯前来进攻,前锋一个营走在前面。
当敌人距苦工队隐蔽处千米左右时,林维先看出是战斗力不强的保安部队,便建议看管他们的交通队长,乘敌人没有防备,突然出击,打一个措手不及。当时苦工队仅80余人,且每人只有一根扁担,并无枪支。林维先动员大家:冤死不如战死,战死了还算烈士,冤在自己队伍里算个啥?他的话激励了交通队,也鼓舞了苦工队,大家决心和敌人拼命。
林维先原是红82师师长,大家都很尊重他,交通队长本就是他的部下,当即请林维先指挥。林维先命交通队长带交通队一部向前面山林运动,切断敌人的退路,同时嘱咐苦工队注意隐蔽,待敌靠近时突然冲进敌群,将敌人缠住,贴身肉搏,使敌火力无法展开。
不一会,敌人进至苦工队隐蔽的山坡下。林维先一声命令,几十条“扁担”突然冲进敌群,左劈右砍,敌人毫无防备,顿时被打得晕头转向。这时,交通队又从敌人背后杀了过来,打得敌人四散逃窜。战斗中,林维先一扁担打下一个骑马的军官,缴枪后撕下符号一看,原来是少校营长。
随后,红218 团团长和政委又带部队增援而来,敌前锋营被消灭大半,后面两个营不敢再进,急忙缩回。
傍晚,打粮队挑着几百担粮食,缴了100多支枪,胜利凯旋。原本手无寸铁的苦工队,如今每人背了一支枪。就这样,林维先和苦工队员们用扁担拼命杀敌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三、建功报国 从挑夫到将军
白塔畈打粮战斗的胜利,令高敬亭十分高兴,苦工队用拼命杀敌的表现,重新得到了党组织的信任。回到驻地,高敬亭宣布摘掉苦工队“帽子”,将他们编为红218团第3营,任命林维先为营长。林维先又从挑夫重新成为红军。
在鄂豫皖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林维先机智勇敢,出奇制胜,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著名的“游击大师”。
当时,敌人为围死困死红军,在根据地修建了大量碉堡,给红军行动造成了很大麻烦。1936年11月,林维先率红军化装成国民党部队,先在金寨境内的熊家河喊开了敌人一个碉堡。他们一枪未放,便将一个班的民团全部俘虏,并发动群众将碉堡捣毁。接着,他如法炮制,命令俘虏扛着卸掉枪栓的枪走在前面,一连喊开11个碉堡,并俘虏了全部民团。就这样,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横扫熊家河、汤家汇、麻河、胭脂等地30多个碉堡,以及60多个“移民并村”的围寨,使根据地斗争出现新局面。
抗战爆发后,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林维先任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后任新四军第7师副参谋长兼19旅旅长。
解放战争期间,林维先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淮海战役中,任华东军区后勤兵团司令,在鲁中南地区开展支前工作,动员大量翻身农民参军,筹集1万多辆骡马大车和数百万公斤粮食,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上海解放后,林维先任淞沪警备区第一副司令员,负责反特工作。他组织精干力量,先后侦破案件160多起,破获特务组织50多个,捕获潜伏的敌特分子7000余人,对稳定上海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