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动荡”一词更能简要地概括当今世界的整体形势了。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地缘政治、环境问题、经济滑坡等所有这些动荡,导致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存在大量而悲惨的流离失所与苦难。这些动荡造成的困境背后,是国际社会基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彼此严重敌对与相互冲突,是各国相互强化的单边主义倾向,是我们个体精神家园的惶恐与无助。政治家们不再互相倾听、换位思考,而是陷入了相互指责、相互激化的矛盾循环;拿出的政治工具、经济策略和外交思路了无新意,依旧陷于疲于应付且日益被动的局面。
是时候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一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目前的集体困境。”
让我们回顾一下并不遥远的历史。一战和二战是各国对立的最激烈形态。一方悍然以武力侵略他国,企图以掠夺的方式来占有他国的经济利益,以压迫其他种族的方式谋求更大的政治霸权。然而,让战争发动国始料未及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共造成1.25亿人死亡,1.4亿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4.3万亿美元;而发动战争的德国,不但没有攫取更大的势力范围,还失去了原本百分之四十的领土,仅二战就使其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至于日本,不仅没有通过武力侵略建立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至战败投降时其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国民经济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对抗不仅得不到原本属于他国的利益,在对他国造成深重伤害的同时,自己还大量失去原本拥有的权益。这种因相互对立、彼此攻击而导致两败俱伤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对立的反面是协作。二战后,全球历经70余年的艰苦探索,基于市场经济主要原则的共识、基于对科技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基于主要国际机构的有效推动,通过激发更细密的市场分工和更广泛的国际协作,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开放的多边全球贸易体系,世界经济、人类文明均实现了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与整体共赢。2021年全球GDP高达96.1万亿美元,按照购买力计算,比二战结束时增长了90多倍!德日两国当年通过展武力征服没有实现的目的,在转向国际协作后,不仅客观上为合作参与国、更为自己创造了巨大的利益,两者仅2017年的经济总量分别高达4.9万亿和4.6万亿美元!
“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激发出的生产力既史无前例,还促进了彼此的繁荣,各国间的政治互信、文化互信均得以加强,进而必然促进了全球的集体安全。这些在“和平、协作、共赢”理念指导下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果来之不易。毋容置疑,它们应当加珍惜,并予以完善和强化。
然而,如同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汲取历史教训”。面对开放合作的历史大潮,少数国家在应对自身问题的时候,首先轻率地祭起“单边主义”或“一国优先”的大旗,然后引发少数国家跟进,继而导致更多的国家被动卷入,终于又将国际社会可悲地拖入了混乱、迷茫甚至战争的边缘。
在我们看来,国际社会当前所处困境的实质来源于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在同一个地球上,不同种族、不同国家,是否既能和谐共存,又能各自伟大?
单边主义者和一国优先论者认为这不可能同时兼得。在他们看来:地球只能承载少数国家的强大,所以“零和”游戏才是唯一现实的法则,其他国家的强大必然威胁本国;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要牺牲其他国家。所以,提防、阻止、甚至打压其他国家的发展是实现自身伟大的前提条件;或者实质上,他们认为唯有少数种族、国家、文明才是最优越的、是命定强大的,相应的优先是理所当然的,其他国家的强大沒有理由接受。
选择对立和单边主义很容易煽动廉价而肤浅的民族主义,很容易塑造政客强悍的个人魅力。然而,丧失了良知与慈悲的指引,希特勒、东条英机、还有被他们拖入灾难的民众,其下场还不够令人警醒吗?
当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部分原因是一些国家内部出现了较大的经济问题。然而,单边主义、一国优先甚至对外发动战争才是解决本国难题的良方吗?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形成很有可能不是由于全球化本身所致,而恰恰是因为怀疑或误判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机会大势。为什么不能鼓起勇气,认真研究一下德国、日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他们传统的、比如制造业的独特优势不是遭受削弱,而是得以坚持且强化;或者毋宁说,恰恰是他们首先强化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反而更充分享受到了全球化的红利,而且还衍生出了更为丰富的新型优势。
再看看中国。在1949年左右,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又为什么在自1978年之始的短短40年里,不但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同时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跃居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中国基于全球视野的创新能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公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以令人瞩目的速度上升至第12位。排名的不断提升,是观察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并逐渐改变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维度。
中国因世界而受益,世界因中国而发展,这不正是国际社会和平共存、彼此成就、一起伟大的典型范例吗?
显然,中国与单边主义者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而且,这一观点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与思想传承。让我们从中找寻新形势下全球治理理念的密码:
一、我们的宇宙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人以天地之气生”,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都基于“炁”而在本质上一致。既然本质一致,则所有的种族、国家、文明都是平等的;而且,所有的人与物也都是平等的。天地是放大后的人体,人体是缩微后的天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人道(人类社会法则)和天道(宇宙普遍规律)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和相合性。
二、 我们的道德观——厚德载物,民胞物与: 君子当以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求自己,将天地视为父母,将世间民众视为兄弟;要以仁爱的德性对待宇宙间的万物,将其视为人类的同伴而平等地予以关照。既如此,则自然秉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反对天人对立,不应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无限度地征服自然,甚至以牺牲其他物种的生存为代价。个体应履行自己对他人、群体的伦理责任与道德义务,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万世开太平”。
三、我们的世界观——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多元共生、多元包容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本样态;主张中和、客观公正、求同尊异,强调不同元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反对单一元素的简单强化,以包容、平等的心态承认并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四、我们的国际观——四海一家,天下大同:孔子讲“四海之内皆兄弟”,把乾坤宇宙看作我们共同的家园,真正视“天下为一家”,主张强不凌弱、富不侮贫。早在600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多次全球巡航。永乐皇帝嘱咐他每到一处都要向当地国王或酋长宣扬“信守天道,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的国际关系准则。至新中国政府,外交政策上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正是与其一脉相承吗?
我们可以从上述悠久深厚的思想传统中概括中华文化的核心哲学理念,那就是:
敬天爱人 中和大同
基于此理念,就知道为什么中国与单边主义者有着多么深刻的不同,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几乎从来就是天然的多边主义者,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以联合国所代表的主要国际机构真诚而坚定、值得长期信赖的支持者。
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国际社会战后实现的巨大成就不是历史之光的偶然乍现,其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
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国家的历史一定是基于自身特色的、长期的、自然自发演进的客观流程。在此意义上,就像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千差万别一样,每个国家的优势也一定是独特的。 二、恰恰是因为差异化优势,才使得国际分工协作才成为可能,才避免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才使得一个国家基于自身独特优势的伟大不会形成对其他国家压倒性的威胁与打压。在此意义上,“差异性”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尊重的。没有差异性作为必要的手段与方式,国际社会以“和平、繁荣”为目标的大同就不可能实现。 三、在全球化的前提下,每个国家可以因自己的独特优势而变得强大; 这些不同国家间的独特优势汇聚起来,就是互相补齐对方的短板,就是彼此成就,就是共同伟大,基于各自伟大的共存就可以和谐地实现,就会创建一个和平、多彩、繁荣的大同世界! 四、日本、南韩、以色列等国家的成功证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已经超越了国土面积的大小、物理资源的多少等传统思维;而以人民福祉为根本,以开放合作的理念、科技的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将其国家发展更全面地融入到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大方向等战略机制等方面,重要性已日渐提升。 五、从来不会出现因一种鲜花的盛开而遮蔽了其他鲜花的艳丽这种情形;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千万种鲜花争奇斗艳,地球村才会变成更具魅力的大花园!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也正是如此。文明的差异并不必然带来冲突;相反,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只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人类文明整体而言就一定更丰富多彩且充满活力。
对照上述逻辑,不难看出“敬天爱人,中和大同”这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战后国际社会取得伟大成就的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持,而后者事实上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实践层面的生动展现,二者彼此印证、实质深度契合。
选择合作、妥协比选择对立更能考验政治家的良心,更需要超越平庸的政治格局、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这才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指引世界文明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抛弃已经验证的理念,而是无惧风雨,更坚定地践行理念,并向全球每一个种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个体发出清晰、有力的声音。那就是:
每一个国家变得伟大的权利值得坚决尊重! 基于自身的特色优势而变得伟大是支持他国成为伟大的最好方式! 其他国家的伟大是一个国家真正实现自身伟大的外在条件!
我们坚定认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我们事实上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地球人”;在地球千万个物种面前,我们客观上拥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人类”。而当我们坚定信仰“人类一定有超越种族、国家、语言、宗教信仰、党派差异的共同命运”时,“地球人”只能以和谐共荣的方式共存于同一地球村才会毋容置疑。
当一个国家孤立于国际社会的难度比融入国际社会的难度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事实上就成为了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伟大命题。它既是对单边主义和一国优先论强有力的理念回击,也是对当前混乱、未知的国际社会思维困局的重大突破!它既是战后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伟大实践的客观总结,更是指引人类未来文明愿景的思想灯塔。而“敬天爱人,中和大同”,具备凝聚全人类的思想共识与统一的核心世界观的力量,就是灯塔里那盏光辉的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