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2022年6月19曰,“长征与麻城”实地考察团来到四川省南江县,在与当地知情人士座谈时,得知巴山游击队并不全是当地人,而是红四方面军留下的一支正规部队,其中不少人是来自大别山的老红军。
“我们红军是柳树性,插在哪里生在哪里,插一枝活一枝。”红四方面军北上长征时,陈昌浩对留守川陕苏区的独立师干部这样说。可惜,这支川陕苏区最后的红军部队,坚持战斗五年后,还是没有活下来。1940年2月,在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附近,这支部队被敌军团团包围,大部分壮烈牺牲,仅存的指战员(据幸存者回忆,分别有9人说、18人说、23人说)集体跳崖。
时隔82年后,来自湖北的麻城市红色文化研究会“长征与麻城”实地考察团,意外地发现,在川陕苏区这支最后的红军队伍中,竟然有一大批来自鄂豫皖的“老底子”。而在他们的家乡,有关部门对这批红军先烈的情况,基本上都不知情。
据南江县博物馆鲜明老师介绍,红四方面军长征前,政委陈昌浩在川北秘密留下一支正规部队,由来自安徽六安的刘子才率领,在川陕苏区牵制敌人。这支队伍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天,曾经两次发展到1200余人,利用深山老林,与强敌周旋五年之久,因敌军封锁和叛徒出卖,游击队最后全军覆没。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省南江县和陕西省南郑县党史部门调查的名单,这支队伍里有不少人来自鄂豫皖,他们中无论生者还是死者,绝大多数人终生留在了大巴山。其中的营政委秦晋昭,副营长姚正元等,都是湖北麻城籍的老红军。
20日,考察团随南江县党史办主任郑斌和县博物馆的鲜明老师等人,前往光雾山,寻找巴山游击队的战斗遗址。天地似有感应,考察团出征半个月,一直是晴天丽日,此时却迎来一场大雨。真是天地有情啊!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90年后,家乡来人寻找远征未归的亲人了!
行车一个半小时,顺着陡峭山岭一路爬坡,到达巴山游击队指挥部陈列馆。行车途中,麻城红色文化研究会李敏会长,按照刚得知的“游击队干部战士部分名单”,联系了湖北省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徽省六安市党史办、河南省商城县党史办等单位,请他们查找该地在巴山游击队中的老红军下落。下午3点多,在“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展板前,李敏会长现场连线鄂豫皖三省相关党史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陵园等单位。令人遗憾的是,三省相关部门,都没有这些来自大别山的红军指战员信息。烈士名录中没有,流散红军名册中也没有。包括这支部队的领导人,安徽六安人刘子才,在六安市也找不到任何线索。
河南商城史志办主任王志昌回应说,他们找到了与两位河南商城籍巴山红军谐音相近的名字。在巴山游击队名单中,他们一个叫冯大友,一个叫周兴才,籍贯都是河南商城。王主任回复说:“刚查了这两位烈士,中华英烈网里没有,商城烈士名录也没有,但有几位相似的,周兴才有两位烈士周芳才与周良才相似,而且他们资料显示是失踪,冯大友相似一位烈士冯长友。”王主任发过来的资料显示:冯长友,河南省商城县白塔集公社黄坡大队人,红四军,1929年失踪,1957年1月16日追认烈士。周芳才,河南省商城县冯店公社河棚大队斗塘人,红四军,1930年9月失踪,1956年8月24日追认烈士。但这两人的名字虽与巴山游击队名单中的名字相近,是否是同一人,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湖北省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刘局长,在麻城革命烈士英名录上,未能査到秦晋昭、姚正元两位烈士的名字,立即指示麻城烈士陵园启动专题调访工作。
巴山游击队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坚守川陕革命斗争的最后一支队伍,其中来自大别山的红军指战员与大巴山人民同生共死,绝大多数人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中,陈列着不少当年红军的生活物品,展示了红军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在该部队最后的领导人赵明恩烈士亲自作词的《巴山游击队队歌》展板前,鲜明老师慷慨高歌:“老林是营房,茅草盖身上。石头当枕头,睡呀睡得香。野菜和雪煮,口苦心明亮。跟着共产党,翻身求解放”,考察团成员听后,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