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潘娣、何楚洋、吴维:让红色经典焕发新光彩——探秘电影数字化修复工程(组图)
2022-06-24 15:28:30
作者:解放军报记者 潘娣 通讯员 何楚洋、吴维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前不久,经过数字化修复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登陆全国院线。许多观众说,主题曲《我的祖国》婉转动听的旋律一响起,便勾起心底的情感,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是共和国最深厚的底色。73年前,新中国首部故事片《桥》诞生。斗转星移,岁月流金,一部部描绘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革命历程、再现革命先烈英雄形象的红色电影成为经典,给一代代中国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启动10余年来,老电影胶片数字化修复、存档工作持续推进,许多经过修复的红色经典电影重回银幕。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红色经典电影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激励后人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回响:红色经典再现院线银幕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家住湖南省岳阳市的老党员李友来,始终记得他作为乡村电影放映员时,放映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听到的这句台词。

    2021年,首部黑白转彩色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登陆全国院线。和李友来一样,各地观众走进影院重温经典。“这修复的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不少观众表示。

    红色经典电影为何能历经岁月而不褪色,仍吸引观众观看、回响不断?

    “红色经典电影与党的发展历程、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位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学者说,红色经典电影植根于我党我军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激励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这也是红色经典电影穿越时空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原因。

    一部红色经典承载一段历史记忆。6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片《上甘岭》上映。影片中,在守住坑道的艰难时刻,卫生员唱起《我的祖国》鼓励战友们。从此,这首歌萦绕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耳畔。

    电影主创人员曾集体赴朝鲜前线实地考察,采访100多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官兵,还原出武器与敌悬殊、坑道条件艰苦、断水断粮坚守等细节,展现了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团结一心、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拥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过去十里八乡,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小孩子们就会赶过去。”李友来说,红色电影陪伴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永不消逝的电波》《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一大批革命题材电影登上银幕。据统计,1965年出品的战争故事片《地道战》,创造30亿人次的观看纪录;20世纪90年代初,以三大战役为题材的电影《大决战》上映当年,在一张电影票一两元的情况下,全国票房突破1亿元。

    大半个世纪过去,红色经典的银幕记忆并未褪色。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正式售票后,修复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电影票最快售罄的国产影片之一;《上甘岭》《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后在全国各地重映;湖南长沙等地影院专门开设“红色经典放映厅”放映红色经典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举办各类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让观众重温红色记忆。

    一部部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的红色经典电影,用光影展现百年征程、抒写民族梦想。

    修复:“胶片医生”队伍日益壮大

    2020年9月,习主席在湖南长沙考察期间,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听取园区负责人介绍运用4K技术修复的老电影《开国大典》等特色产品。习主席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向灵敏至今感到庆幸。2021年5月,大学毕业的她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选择了一份特殊的工作——电影修复师。“能够修复红色经典电影,我感到很自豪。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我愿意精益求精做好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工作。”她说。

    红色经典电影大多以胶片方式存储。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等原因,胶片容易出现发霉、变形、掉色、划伤等问题,保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为了让老电影焕发新光彩,近年来,原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等,积极运用数字化修复技术,对红色胶片电影进行抢救式保护修复。

    “电影修复工作者就像‘胶片医生’,修复前需要经过‘检查’‘会诊’等多个步骤,才能为影片量身定制最终的修复方案。”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制作室胶片资料修复队工程师李慧琴介绍,一部老电影修复的复杂艰难程度,不亚于制作一部新片。

    用药剂手动擦拭,对胶片的画面缺失、齿孔破损、撕裂断裂等部分逐一修补,使用精密扫描仪一帧一帧进行4K高清扫描,然后逐帧处理霉斑、掉色、划痕、闪烁、噪声、变色、模糊等画面问题……历经数十道工序、数千个小时后,老电影才换了新颜。

    “修复老电影不仅需要深厚的情怀,更需要精湛的技术与超强的耐心。”李慧琴介绍,一部4K修复版影片一般有十几万帧画面,修复师有时一天只能修复几帧画面。截至今年5月底,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已完成61部红色电影的自主数字化修复,总时长3150分钟。

    2021年10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修复工作。为了确定片中男主角所穿军服的颜色,修复师们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核对相关军服文物。最终,片长116分钟、由16.5万帧画面构成的电影,耗时7个多月修复完成。

    令人欣喜的是,修复师这一在许多人眼中“枯燥”的职业,正吸引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加入。广州大学粤港澳影视艺术研究院院长陶冶介绍,随着电影修复技术和相关工作的不断发展,电影修复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报考相关专业,致力于让经典电影重现光彩。

    从事电影修复工作多年的修复师吴一雯告诉记者:“让红色电影焕发新生机,事关红色基因传承赓续,我们必须接过这一棒,当好‘胶片医生’,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电影档案保护利用工程”,要求对现有电影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与存储。随着电影修复事业的蓬勃发展,红色经典电影将穿越时光、历久弥新。

    传承:国防教育效应持续释放

    “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要尽一切力量,去为人民服务。”3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的师生观看了彩色修复后的红色经典电影《雷锋》。看着高清彩色电影银幕上的“雷锋叔叔”,学生们在赞叹数字技术的同时,重温了雷锋的感人事迹。

    参与影片数字化修复工作的修复者们,同样被雷锋事迹深深感染。“数字化修复的过程也是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过程。通过修复电影,我对雷锋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战士,是值得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学生志愿者刘小茹表示。

    重温经典,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与传承。

    2021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辽宁省在全省开展“红色电影之旅”活动,展映修复后的《上甘岭》等20多部红色经典电影。不少观众在观影后,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表达敬意与哀思。

    几千公里外的浙江,一年一度的全民观影计划活动也在展开。2021年10月,2022年度全民国防教育万映计划公益展映活动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影视城启动。自2009年以来,展映活动坚持用电影讲述国防故事,在全国陆续建起300个“国防万映特色影院”。这项活动开展13年来,累计组织放映修复后的红色经典电影、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18万场。

    “红色经典电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载体。”多年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发挥红色经典电影的国防教育功能,黑龙江省龙江县一家“国防教育特色影院”探索尝试红色经典电影 “专厅专用”。他们利用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集中组织红色经典电影免费展播,受到当地群众广泛好评。

    “修复后的红色电影,视觉效果更好、感染力更强,教育作用也更明显。”河北邯郸的电影放映员魏少先,在家乡办起红色电影博物馆,收藏了数千部红色电影,对红色电影修复工作的意义感触颇深。

    令人欣喜的是,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工作没有止步于保护和上映。围绕红色经典IP,各地正深入挖掘资源,充分释放其教育效能。在浙江衢州,红色经典电影海报展走进校园,为师生送上“红色文化盛宴”;在江西宜春,“红色电影助双减”活动启动,千余名师生和家长共上一堂“红色电影教育课”;在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红色专题视频制作等主题讲座,吸引线上、线下超过12万人次学习……

    在修复师手中焕发新光彩的红色经典电影,成为新时代的“票房热门”,也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正如一位观众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再现银幕,不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传承。

图1、修复师在物理修复受损胶片。苏  琦摄

图2、修复师在进行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工作。  龙新斌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清波:襄阳市樊城区延研会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延安精神走深走实(图)
·下一篇:无
·特稿:让红色经典焕发新光彩——探秘电影数字化修复工程(组图)
·《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序言(组图)
·品读红色经典 阅读点亮人生——东城区红色经典读书会活动在北大二院旧址举办(组图)
·广东省南雄市第一中学开展“缅怀英烈 诵读红色经典”朗诵比赛(组图)
·肖锋:广东省南雄市第一中学开展“缅怀英烈 诵读红色经典”朗诵比赛(组图)
·特稿:广东省南雄市第一中学开展“缅怀英烈 诵读红色经典”朗诵比赛(组图)
·红色经典、伟人砚台——京粤两地艺术家联手开发红色文创(组图)
·特稿:“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暨红色书屋建设座谈会召开(组图)
·张素良:明光市苏巷镇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诵读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组图)
·特稿:明光市苏巷镇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诵读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潘娣、何楚洋、吴维:让红色经典焕发新光彩——探秘
特稿:让红色经典焕发新光彩——探秘电影数字化修复
深圳东金:捐21万课桌椅 助力乡村振兴(组图)
项冉:走进大石岩红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许丁楠:寻黑夜之火,为光明而陨——洛阳师范学院社
何梦佳:苍松无语祭冤魂,青碑默立悼白骨——寻访平
王清波:襄阳市樊城区延研会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十九届
特稿:襄阳市樊城区延研会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十九届六
山东广汇集团捐赠4万张门票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组图)
广东省英德公安:抗洪救灾 无畏逆行(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