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序言(组图)
2022-06-02 15:51:38
来源:河北文艺评论
作者:徐光耀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之际,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由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延青和石家庄市评协主席王律合著的《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一书

    得知李延青和王律合著的《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即将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一名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文艺老战士,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祝贺。

    两位作者想让我写篇序,我今年已经九十七岁,很少再写什么了,不如就着文学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这个话题说两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也算是与老朋友叙旧了。

    回顾我的一生,打在心灵上的烙印最深,给我生活、思想、行动的影响也至巨,成了我永难磨灭的“情结”的,便是抗日战争。全面抗战八年,可以说无论什么罪——苦、累、烦、险,急难焦虑,生关死劫,都受过了;熏过一回毒瓦斯,还落在敌人手里一次,但都闯过来了。大背景是全民受难,大家都奋斗,都吃苦,流了那么多血,死了那么多人,个人星点遭际,有什么值得絮叨的呢?

    然而,永远难忘的是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是那些慷慨捐躯的烈士。他们没有计较过衣食温饱之事,没有追求过功名利禄之私,即使死去了,也没给自己或亲族留下私财私产,最后拥有的仅仅是祖国大地上的一抔黄土!可正是这纯粹,更显出他们那牺牲精神的纯洁神圣、伟大崇高!如果说人性,还有比这种人性更高尚的吗?

    我是个幸存者。我幸存下来,而且分享了先烈们创立的荣光,靠的就是他们用破碎的头颅和躯干搭桥铺路!因此,我的绝大多数作品,我的主要小说,都是写他们的。特别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五一大扫荡”,那民族灾难的深重,那残酷艰险的极致,超乎人们的想象。所以,我的一部长篇、三部中篇、一部短篇中的大部分,以及我四部已拍摄电影中的三部,都是写这次“扫荡”的。

    这就是我的“抗日情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红色情结”,《小兵张嘎》和《平原烈火》都是这个“情结”的直接产物。在《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这本书中,感谢两位作者把我的小说《小兵张嘎》也列入二十部红色文学经典之中。

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在石家庄图书馆举办红色文学经典早期版本收藏展

    说起“嘎子”的形象,也算是深入人心,赢得了少年儿童的喜爱。嘎子早已成为中国几代人的记忆。因为我当年也是小八路,很多人以为嘎子的原型是我自己,但我不是嘎子,因为我比较呆板,不活泼。不过,我更喜欢“嘎”一点儿的性格。写嘎子前,我回想了之前遇到过的很多嘎人嘎事,想一条就记一条,记了很长的单子。其实,嘎子没有具体的原型,他是很多人的集合体。我把嘎子放在战争环境中进行调整,嘎子的形象在我脑子里活蹦乱跳,后来就有了《小兵张嘎》这本书。

    嘎子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八十年,我也已经快一百岁,但我还是经常会想起他们,想起那些刚刚还生龙活虎、转瞬间就血肉横飞的战友,想起陪着我流泪、像母亲般关怀照顾我的房东大娘,想起在鬼子的刺刀前喊我“老二”的机智勇敢的乡亲……怎么会忘记呢?高天厚土,永不能忘!

    《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这本书很好,好就好在,它不仅只写那些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还写了那些读者熟悉或者并不熟悉的老作家们,按照过去研究文学史的说法,这就叫作“知人论世”。书中更为可贵的是还挖掘出了众多红色经典作品的生活素材和人物原型,这在古代也算一门专门学问——钩沉“诗本事”。

本书作者之一李延青和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向省图副馆长冉华赠书

    看了此书中“目录”所列的那些作家的名字,像丁玲、孙犁,是我的老师,赵树理、周而复等,都是我敬重的文学前辈,其他有几位是我们中央文学讲习所的同学,有的甚至还是我在河北文联相处多年的老同事。

    但是他们大都已经不在世间了,哲人已逝,故友凋零。我越来越感到有责任告诉后人,我们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受到党和人民的哺育,才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作家的。

    我十三岁加入八路军,打了一百多场仗,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说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步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丰富的战斗经历既是我写作的底气所在,也是成就我文学创作的源泉。

    我们这一代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当年创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文化水平低。抗战胜利后,我就摸索着写过一些作品,但是反响不大。直到1947年,我得到机会前往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除了集中学习了文学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重要性。在亲历了绥远战役、解放张家口、解放平津、太原战役,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受到极大鼓舞的同时,我又开始回过头来思考如何用文学方式表现抗战胜利背后的故事。1949年夏,以抗日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经过文学加工,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

    参加过真正战争的作家,作品中往往能写出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1939年,我被选送去参加冀中军区举办的锄奸干部培训班。一路上,我和战友们昼伏夜出,在日本侵略者的炮楼间穿插,躲过敌人的巡逻队,钻进稠密的青纱帐。1942年春,日伪军五万余人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和野蛮的“五一大扫荡”。我对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进行军事斗争的环境和斗争方式有切身感受,我所写的东西,不是靠采访、访问得来的,而是我亲身经历的,我对它们太熟悉了。

    亲身经历战斗,目睹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是写出真正感人的战争题材作品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我的全部人生经验和创作经验最重要的基础和根本。

    以上也算是我为《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再增添一点文学老战士的创作“本事”吧。

本书作者之一王律在首发式上介绍创作经历和研究心得

    感谢李延青和王律两位同志为研究挖掘红色文学经典背后故事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我更要代表书中已经故去的老作家和老战友们,向至今仍然热爱并支持革命题材文学事业的花山文艺出版社,以及广大读者朋友们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安源纪念馆赴湖北征集汉冶萍公司史料(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端午节有吟(新韵)
·特稿:安源纪念馆赴湖北征集汉冶萍公司史料(组图)
·特稿:张竭诚将军战斗在和含地区(组图)
·特稿:“六一”儿童节 延寿县少年儿童纷纷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组图)
·特稿:迎二十大 威县乱弹展演在县乱弹传承基地拉开序幕(组图)
·特稿:传承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唐山创建一座《屈原纪念馆》(组图)
·特稿:一斤炒面
·特稿:北京街头端午即景(组图)
·特稿:悼屈原
·特稿:六一儿童节题诗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向阳而生——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序言(组图)
【红二十五军】查国桢舍家当红军(图)
特稿:端午节有吟(新韵)
安源纪念馆赴湖北征集汉冶萍公司史料(组图)
江贞:安源纪念馆赴湖北征集汉冶萍公司史料(组图)
特稿:安源纪念馆赴湖北征集汉冶萍公司史料(组图)
高德云、傅永曙:张竭诚将军战斗在和含地区(组图)
特稿:张竭诚将军战斗在和含地区(组图)
徐国珍:“六一”儿童节 延寿县少年儿童纷纷走进红色
特稿:“六一”儿童节 延寿县少年儿童纷纷走进红色教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