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生死相依、同舟共济的团结友爱精神。雪山草地见证了红军挑战极限的考验,红军在阿坝州停留1年零4个月(1935.4—1936.8),是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悲壮的行程。期间,红军在阿坝地区共召开了9次政治局会议,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和巴西会议会址;翻越了8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大小雪山;3次穿越了人迹罕至的沼泽草地,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迹,如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丹懋战役遗址等。
当年,广大红军指战员们面临着三种极限的挑战:一是生理极限的挑战。红一方面军大多数来自南方,由于长期都面临着战斗和急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疲惫不堪,加上病痛和缺吃、少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二是心理极限的挑战。由于夹金山、党岭山等大雪山山高、坡陡,气候寒冷,加之红军战士缺衣少穿,每时都有可能坐下去就再也站不起来,每刻都有可能被冻成冰块,还有不少的红军战士掉进雪坑。这种心理挑战是常人不能逾越的。三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挑战。夹金山从山脚下的筲箕窝,经过五倒拐、鸡翅膀、大雪塘、九坳十三坡到山口王母寨,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睛,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由于日积月累,风吹日晒,所下的雪全部变成了坚硬无比的冰块。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红军指战员战胜了它。中央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中的部分将士翻越夹金山南下,到再次翻越夹金山北上。红军在阿坝、甘孜留下了“团结奋进、英勇无畏、勇往直前、不胜不休”的雪山草地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川西北各族人民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蒋介石对赤区采取了重兵包围、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等恶毒手段,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和各族群众的生活日益艰难,特别是后期,军民几乎在食不果腹的饥饿线上挣扎。然而,各族群众红军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甘孜拥忠活佛还把寺院结存的8000多斤粮食损献给了红军;把自己珍藏的数百匹布料捐出来为红军们缝制缝补衣料;红军一时拿不出钱来向群众购粮时,活佛捧出自己积蓄多年的私房钱360块银元,并用这笔钱为红军买为一万多斤粮食。
川西北苏区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红军,为革命做出的巨大无私奉献,曾经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高度评价。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接见埃得加·斯诺时,就解决红军北上所需供给之事,曾经幽默的说:“这是我们欠下的唯一‘外债’”,并表示:“有朝一日我们一定要向藏民偿还”。1950年7月21日,在召开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政治、军事与后勤保障的关系时指出:“吃就是政治,吃就是军事”。由此谈及了长征时期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藏羌各族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奉献。为此,他曾表示今后“要从经济上帮助他们”发展。
作者简介:
李崎,男,57岁,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机关党委办干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员,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院长,坚持20年重走长征路、重访革命老区,长期业余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红军长征史、水利运动史、人民公社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