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刘辉:杏林悬壶:“造福千家万户,功在千秋万代”——张勤奕教授一生的追求无憾
2022-04-19 09:22:46
作者:刘辉(文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拜访北京安贞医院“脑卒中”中心主任张勤奕教授,是《华夏》·知青时代杂志社陈婋主编一直想成就的一件事。张勤奕教授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是著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专家,现任中美脑卒中协作组中国区组长。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处于推广阶段,张教授统领团队且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很有必要予以舆论支持。作为知识青年中类似张勤奕这样的翘楚者,我们很需要了解其成长路途中一些经历。

    我们一行预先了解到张勤奕教授很忙。据说在很多时间之内,教授都是在手术室里精心地完成预约的(CEA)手术,或者是又一轮的手术筹备中。 4月初,履约。张教授远远地站在电梯口,笑容可掬、满面春风,没说几句客套话,就把我们让进了安贞医院“脑卒中中心”主任办公室。

    狭窄而逼仄的办公室。张勤奕教授端着几杯氤氲飘香的茶水,一一递送到我们面前。彼此之间,一颦一笑,丝毫感觉不到初次见面的陌生感。我更觉察不到教授其实是自己主动抛弃美国优越生活待遇,回国卓越地推广CEA手术的知名专家。

    插队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任何苦与累都可以乐观相对

    张教授出生在陕西陇县,谈起插队,张勤奕丝毫没感觉到回忆时空的遥远。40年前:种庄稼、挖水库、整梯田、看场院,各种栩栩如生的描述相当有立体感。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耗噬了多少青春年华,那些难熬的重体力劳作废弃了多少梦幻的时光,张勤奕教授从不在这些感叹的内容中沉溺。

    “越苦越乐”——干农活,有乐趣;真有心插队一辈子;全公社第一个插队楷模标兵。从张教授轻松叙述的经历中,我恍惚真觉得插队不累。或许就是我的一种错觉;或许就是经历者对流逝岁月的淡然态度。

    张勤奕家中有兄姐六个,他老小。二哥、三姐和三哥无一例外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1958年出生的他,1976年成了最后一批“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

    家族所经营的“邦盛振”,是西北地区中药材的采集和深加工很有名的商户。抗美援朝时期,张勤奕的父亲尽其积蓄,为志愿军捐助了一架战斗机。1956年,在陕西境内,他率先将整个产业捐献给了国家。作为民主人士,张父一直担任家乡的副县长直至1964年因病去世。

    文革期间,敏感的出身留下了后遗症。莫名其妙的地主成份,如阴影般笼罩在张勤奕的心灵深处。

    唯有用充沛的体力去劳作,才能证明“黑五类”子女依然可以教育好。——二年零八个月的插队生涯,张勤奕在“出门见山”的山凹里,用汗水、血水证明自己是一位快乐而勤奋的“阿甘”。

    独到的防狼妙招

    “不怕脏、不怕累,就怕跳瘙陪你睡”。张勤奕耕犁种耙收耪,农活把式样样精通。吃得饱睡得着,就怕跳瘙捣乱。碰见队上分配自己外出劳动,看老玉米地,每每都得扛上床板。(以为跳瘙不再招惹)

    一到秋天,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上山,看护收获的玉米。用玉米杆搭窝棚:铺褥子、垫床板、盖棉被。为防止被狼咬,头在里、脚放外;捂脑袋,露脚丫。阿Q似地自我安慰:遇到狼袭击,挨咬的是脚、而不是头。山风嗖嗖,周围时常可以听到狼群的嚎叫声。

    现在说起来,张勤奕教授露出一脸的自嘲似地苦笑。

    好友“瓜子”的末日

    “瓜子”——张勤奕的一位很好的农民兄弟。因聋而哑,被人戏虐为“瓜子”,即是傻子的代称。三十多岁还是单身。都把他当傻子对待,一到队长派活,一准儿是别人家都不愿意干的苦累活儿。

    出身不好,也算“缺陷”,张勤奕自然和“瓜子”老在一起干活。“瓜子”虽不能用言语沟通,但内心深处所闪现的聪明与善良,使二人的情谊颇深。

    一年冬天,他们一起来到修梯田的工地。这一天,工程的进度接近到山坡的深处,这是个高约三米直上直下的悬崖。山地的阴面,初冬下的雪都没有融化,地皮都被冻得很深,锄头挖上去都火星四溅。

    他们只好把悬崖的底部挖空,然后再从顶部打楔进去,通过撬动让整个悬崖塌方下来,这也算是一个省力气的土法子。

    正当张勤奕和“瓜子”等在悬崖的下边做掏空时,张勤奕和他的其他同学都隐约地感觉到了整个悬崖都向外移动,依着本能十几个知识青年都迅速地向外边跑去。

    等张勤奕回过头来看:就好像一个灾难性的镜头,眼瞅着整个悬崖塌了下来。“瓜子”没听觉,还手拄着锄头,愣神地站在那里。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跑了呢?他们在喊什么”?随即“轰隆”一声,“瓜子”就被埋在了塌方的冻土里。

    人们不顾一切地用两双手挖呀挖。等“瓜子”被大家用双手挖出来,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瓜子”兄弟的清纯眼眸,从此再也没有睁开。头上的汗水、手上的血水、眼中的泪水,证实了生与死的距离如此之近。

    说到将近四十年前的往事,分明看到教授眼中噙满了思念的泪水。

    对整梯田、修水库的回顾性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能存在几万年,都有其合理存在的规律。作为中国农民,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命维持、生命繁衍的劳作是天经地义的大事。

    “人与水的关系是情人关系”——此话发自张勤奕内心真切地感悟。他出生并成长于三面环水的西北家乡陇县,他对自然界山与河的美都铭刻于心。

    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几条河流。因修水库,被截流而干枯的河,原本繁茂的河岸早已湮息了生气。当初还叱咤风云的水库,随着岁月的洗刷,今天看来远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忆往昔,如同是自己做错了事儿,满不是滋味。

    在手术台上缜密如丝的张教授,平静地分析插队经历时,常常伴有诗意般的感叹与禅悟。心语中,淅沥沥地记录下某些惆怅、某些忏悔之意。从来不因超乎寻常的体力付出而怨恨,只因所涵盖青春成分的梯田与水库,渐渐在时间长河中被遗忘,甚至已经荒废。

    追求“脑卒中”的预防事业,源于对母亲大爱的回报心愿

    即便是发过“扎根农村一辈子”的铿锵誓言,张勤奕也没完全湮灭对知识的渴求。农忙的间歇,他还是抓紧看些“数理化”的书籍,以证实自己还算是一个“知识青年”。

    1977年第一批恢复高考开始。得知自己也可以参加,当夜无眠。张勤奕凭着超强的记忆能力,仅仅用了二十几天的功夫,把初中高中所有课程学习并复习完。

    然而,命运戏弄于人。在还讲究出身的年代,考试能通过,“政审”通不过。第二年,再考未成。随后,进了县医院放射科当了一名技师。第三年,再次高考,以优异成绩成了西安医学院的学生。

    为什么选择学医?为什么毅然从事医学临床?为什么选择心脑血管专业?张勤奕教授在“母亲啊,母亲”的随笔里袒露心声,字里行间我仿佛触摸到了教授的大孝与仁爱之心。

    “母亲在 1976 年时,曾经因为患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偏瘫和语言能力丧失。由于所有的子女都已散落在异地他乡工作,所以母亲从那时起,就跟随二姐,住在了甘肃天水 207 厂”。“自己母亲病发于脑卒中,最后也是因为脑卒中去世” 1984年的一天,张教授接到了“母亲病危”的电报。尽管日夜兼程,没能看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不在了,始终是教授心中的一个结。

    母亲因“脑卒中”8年,由于插队、求学、工作,张勤奕教授未能完全尽到孝道之责。1994年留学新加坡,1997年读博士到美国,一直从事脑外科研究与临床。

    问及为何放弃美国优厚的从业待遇? 张勤奕说:“CEA技术从1968年就已经在美国获得成功,截止目前,美国有百万以上的老人接受了这项手术,从而避免了偏瘫。但这个技术在中国还没有广泛开展。”

    “虽然,自己的母亲因为没有这样的技术而去世了,但中国其他家庭的老人可以不重蹈这样的悲剧。”——张教授坚定地说。为填补祖国这方面临床的医学空白,成了张勤奕最重要的回国理由。

    实践着:“尽己微薄之力,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在中国,往往是得了中风{脑卒中},才知道抢救与后期恢复治疗。常见的是:中风后遗症为半身瘫痪,成了残疾。先于发现颈动脉的斑块,先于进行斑块手术剥离,在我国远远滞后于先进国家。

    张勤奕教授致力于脑卒中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由美国导师的辅导,又得到颈动脉斑块剥离术的真传,教授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异国他乡。在中国,最先实施脑卒中医学预防是张勤奕教授。

    据统计:经张教授手术后,预先告别脑卒中疾病缠身的病例已经达到2000余例。预防性的颈动脉斑块剥离术,在国内方兴未艾,而作为先行者,张勤奕教授尽管著作等身、医术高超,至今依旧活跃于临床手术一线。难得的周六日休息,张教授还得如约,坐飞机往返于外阜医院,亲临手术台。

    曾经“战天斗地”平梯田、修水库的知识青年,曾经因少年之时留存在心笺内的隐痛,张勤奕决然地选择了“济世悬壶”的事业。

    在一个崭新的领域,他做到了热情地宣传与沟通、勤奋地疏导与临床、执着地把惠及百姓的事业做深做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继红:搭载神舟八号飞船 翱游太空:张石奇书法作品《笑傲苍穹》(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刘辉:杏林悬壶:“造福千家万户,功在千秋万代”—
王继红:搭载神舟八号飞船 翱游太空:张石奇书法作品
物极必反,美国必败!
特稿:物极必反,美国必败!
杨涛:襄阳黄龙:开展瞻仰扁石岩遗址 传承红色精神活
特稿:襄阳黄龙:开展瞻仰扁石岩遗址 传承红色精神活
常白鸽: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组图)
特稿: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组图)
特稿:冲在抗疫前线的“最美驻村夫妻”——周口市税
毛泽东八岁到八十岁的全部诗词,见证伟人一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