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12日是我难忘的日子,这天,我们全家人与以瓦季姆·伊万诺维奇·奥列霍夫首席顾问为首的第一批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苏联专家顾问团一起,从北京登上了列车,驶向了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基地哈尔滨市。
奥列霍夫率领的第一批苏联顾问都是哈军工专家顾问团的骨干,其中就有哈军工五大系的主任顾问:空军工程系主任顾问勒 • 维 • 费道罗夫、炮兵工程系主任顾问尼 • 比 • 贝日科、海军工程系主任顾问包 • 德 • 季莫非耶夫、装甲兵工程系主任顾问彼 • 尼 •卡普斯金、工兵工程系主任顾问亚 • 波 • 舍尔巴科夫,还有副首席兼科学教育顾问依 • 依 • 叶果洛夫、合同战术教授会顾问谢 • 古 • 舒里加。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苏联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中将
为了迎接奥列霍夫率领的第一批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陈赓院长做了精心布置和安排。就在奥列霍夫等苏联专家顾问们从北京出发的前一个星期,陈赓院长就暂时告别了在京顾问团的苏联同志,只身到了哈尔滨,亲自安排欢迎和接待苏联专家顾问团的事宜。临出发赴哈尔滨市之前,陈赓院长还落实了为苏联专家顾问团从北京至哈尔滨列车特挂的一节“高级软卧车厢”和一节专为高级贵宾的“展望车厢”。
“高级软卧车厢”与普通的软卧车厢不同。“高级软卧车厢”的每个包厢内只有两个软席铺位,还有沙发、衣柜和独立的卫生间等设施。“高级软卧车厢”安逸舒适,高级豪华,除了不能洗澡外,其它如同宾馆高级客房一样。“高级软卧车厢”挂在了列车的尾部倒数第二节车厢的位置上,而列车最后一节是“展望车厢”。“展望车厢”四周都是由大玻璃窗户围成的,有极好的视野,同时也使车厢内显得格外宽敞明亮。车厢内安放着几个沙发,供高级软卧车厢旅客会客、交谈和休息之用。
“展望车厢”又称“头等客卧展望车厢”,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只有3种类型的“展望车厢”,而且数量极少。其中一种为我国制造的“大陆号”头等客卧展望车厢,曾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吕正操、滕代远的专列上的,现在保存于北京《中国铁道博物馆》和《沈阳铁路陈列馆》里。另一种是1952年,大连铁路机车厂制造的“和平号”展望车厢,“和平号”列车曾在北京至满洲里之间运行,车厢上的“和平”两字是郭沫若同志的题词。还有一种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日本制造的,号称“超特急豪华列车”的“亚细亚号”展望车厢,解放后作为了公务车厢之用。那时,陈赓院长为奥列霍夫及第一批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成员安排的是哪种“展望车厢”,现在很难考证了,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陈赓院长是以极高的规格礼遇欢迎了奥列霍夫等苏联专家顾问们的到来的。
列车从北京站开出后,奥列霍夫等苏联顾问们与父亲唐铎就聚在列车尾部的“展望车厢”内交谈起来了。奥列霍夫与我父亲原是1935年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同学,当年,奥列霍夫是学院兵器系学生的党支部书记,我父亲是支部委员。他们从苏联军校毕业以后,时隔15年,在中国的大地上意外的相见了,而这次旅途给他们提供了久别重逢的长谈机会。
列车奔驰着,奥列霍夫与我父亲一边透过大玻璃窗欣赏着沿路景色,一边谈论着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我们孩子们在“展望车厢”的中央的地毯上玩耍打闹着。我母亲唐瓦柳坐在另一个沙发上,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与苏联顾问们聊上几句,当然,她还得照看我们孩子。那时,在车厢里,无论是苏联专家顾问们,还是我们家人都说俄语,无拘无束,谈笑风生,整个“展望车厢”洋溢着中苏友好的热烈气氛。
1953年唐铎归国前夕在苏联照的全家福照
在交谈中,奥列霍夫与我父亲相互分享了他们分别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接见的感受。原来就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专家顾问团赴哈尔滨市的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设宴宴请了奥列霍夫等一行的苏联专家顾问,除了在华的苏联总顾问柯托夫上将被邀请出席宴会外,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的司令员们刘亚楼、肖劲光等也都出席了宴会。奥列霍夫对我父亲说:“真没想到,我们刚来,还没有做什么工作,就受到中国政府如此热情的接待,我真心地感谢中国政府给予我们的最高礼遇。”
就在奥列霍夫等一行的苏联专家顾问们受到朱老总宴请的前一天,我父亲唐铎在陈赓院长的带领下,在北京中南海拜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父亲感到幸福和自豪的是,在他刚回到祖国,就见到自己敬重仰慕统率全军的朱老总,并受到朱总司令的热烈欢迎,深感无上荣光。
奥列霍夫还谈论起了他来到中国后的幸福感受和对中国的美好印象,展望了中苏两国合作的前景,抒发了中苏两国、两军人民友好情意。当列车驶近哈尔滨时,奥列霍夫首席顾问语重心长地对我父亲说:“很高兴与你在中国重逢,并一起前往哈尔滨。我们是同学,又是战友。现在还是同事,我们一定要为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我父亲赞同地听着点着头。父亲深感荣幸的是,为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院,他又与昔日的苏联军校同学奥列霍夫又走到了一起。
但让人深感惋惜的是,奥列霍夫与我父亲在哈尔滨只朝夕相处了四年。1957年3月27日,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在忙碌工作之后的晚上,在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驻地的《大和旅馆》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享年55岁。现在,在哈尔滨的《哈军工纪念馆》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于这位国际友人、哈军工的奠基人之一的奥列霍夫的高度评价:“奥列霍夫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不疲倦的劳动,以渊博的科学技术修养以及丰富的组织领导军事工程技术教育工作的经验,有力地支持了哈军工的创立和建设。奥列霍夫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奥列霍夫对中国人民、中国军队赤诚坦白的襟怀成为军工后继人永远的怀念。”
《哈军工纪念馆》中对奥列霍夫首席顾问的高度评价
今年12月27日是纪念奥列霍夫将军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写出奥列霍夫等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们与我们全家人同车赴哈尔滨的追忆文章,以表达我们后辈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哈军工的前辈奥列霍夫将军的深切怀念。
附图片:
北京《中国铁道博物馆》的“大陆号”展望车厢
《沈阳铁路陈列馆》中的“展望车厢”
1952年北京站上“和平号”展望车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