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笔者在本公号《中央苏区曾经有个“忠发县”你知道吗?》一文中,通过举证论述后推断:中央红军在取得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的1931年9月间,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名义,同时命名了二个县以示纪念自己的领袖。除以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命名的“彭湃县”外,另一个就是纪念第三任党的总书记向忠发而将于北区改称的“忠发县”。地点与“彭湃县”相邻。县苏政府设在如今的于都县平安村或马安乡。1931年2月间,中央政府将彭湃县合并归为宁都县,把忠发县更名为胜利县。
感谢很多读者阅读认真,有的给了很高评价,认为证据得当,论述有理,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也有朋友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觉得史料和论证还欠扎实,以向忠发之名命名县的理由还不够充分。笔者也觉得有些事情交待得不够清楚,省略了一些必须说明的细节。关键还只有一张“孤证”--曾任浦的《路条》,且这张《路条》出具的时间是公历1932年1月22日,在新旧县名变更的交替期。让读者可质疑。正所谓“孤证不立”也。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把文章发于曾任浦的《路条》收藏者曾本清先生,并向之讨教。出乎意外的是,曾本清先生居然还收藏有另一张“忠发县东乡区”的《赴市特条》。虽然此《赴市特条》因年代久远,加盖的红印记里的字体也只有部分依稀可辨,但也足以说明:一是“孤证”不再孤,有了应证。二是证明了笔者原推断的结论是正确的。
图1:忠发县东乡区××苏维埃政府出具给李会泇的《赴市特条》(曾本清先生提供)
图2:图1局部放大
该《赴市特条》与曾任浦持有的《路条》一样为中央苏区时期民间常用的木刻版印制。从右至左读其内容如下:
赴市特条(左上角加盖有红色椭圆形印记:兴国第十三区××检查) 兹有李会泇贰名前往古市处买货事 经本政府调查无误 希沿途步哨查验准予通行(此处加盖红色条形印记:忠发县东乡××苏维埃政府) 注意各级政府不准驳条 主席 李××(私章) 公历一九三一年十二月拾叁日给 限壹天作用
依据此《赴市特条》结合笔者原已列举的相关证据,作以下补遗,以完善对“以向忠发之名命名县的理由”:
1、《赴市特条》,依据字面理解,是村民到集市去做买卖的特别通行证,除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外,还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不准驳条”。该条出具的时间是公历1931年12月13日,正好是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的1931年9月江西省苏命名“彭湃县”和中央政府撤销“彭湃县”的区间内。也就是说:这段时间,目前我们可见到的各种文字资料上表述的“于北区”与曾任浦所持《路条》和李会泇所持《赴市特条》上的“忠发县”高度重合。
2、《赴市特条》中所指“古市”并非是指我们收藏爱好者心中的“古钱币市场”,而是当时的忠发县,如今的兴国县“古龙岗”圩镇。据曾本清先生考证,古龙岗当年归属东乡办事处管辖前,没有古龙岗区。而是设立了龙聚区以及兴国第十三区苏维政府(即《赴市特条》中左上角上加盖的红色椭圆形印记)。另曾任浦居住大屳山村距古龙岗步行距离才1.8公里左右,而《赴市特条》虽然看不清由东乡区那个村苏维埃政府所出具,但给李会泇要去的古龙岗限定时间才一天,说明相距不远,故二张路条同属东乡区不同的村苏维埃政府所出具。二张路条做了互证,证明历史上的忠发县就在这个区域。
图3:古龙岗与大屳山村步行距离1.8公里左右。
3、路条也好,特条也罢,如何判定它们就是真票而非臆造或变造的呢?这是非收藏人士最易质疑的事项。要用文字来表述如何辩别真假票,那得要用一整篇大文来说明,且还不一定能讲清楚。因为每人的理解、体会都不一样,即使用再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都是瘸脚的。用句高深的话说,叫“道可道非常道”。这里拿一张比较明显的仿制品作比对,读者可慢慢去体会。
图4:某博物馆展示的《瑞京县政治保卫分局通行证》
4、此忠发一定是彼忠发?这是笔者原文没交待或说明清楚的细节之一。故有读者质疑。这里我们用排除法,首先,我们要找此地域有没有叫“忠发”的原有乡村或集镇地名,因为这种取名方式最易让当地人记得。这一点可以排除,因为当地没有叫忠发的老地名。其次,我们再找此地域有没有带有“忠”字和“发”字的乡村或集镇地名,以排除有可能用各取一字组合作为县域名的可能,这一点也可以排除。再次,此地域在历史上有没有叫“忠发”的历史名人,这一点还是可以排除。最后得出,当年江西省苏维政府在同一时期用“向忠发”和“彭湃”二位共产党的先驱之名来命名县域名才是最合乎情理和最合乎逻辑的。
5、用“胜利”二字作为县域名,在中央苏区所有新设县域名中,是最特别的、唯一的“寓意起名”方式。这也是笔者原文没交待或说明清楚的细节之二。那个年月,中央苏区地域因敌我之间不间断地相互争夺,变化很快、很大,故不少县域名称也经常变换。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便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划分行政区域暂行条例》。
“暂行条例”除规定了乡(市)、区、县划分的标准外,还规定:
“各级行政区域的名称,除旧时带着浓厚的封建性的名称须更改外,旧有名称可以沿用,完全改变之旧区域,无旧名可沿用者,以该区域内之场名,或大地名,作为该新区域之名,有必要时,可采用当地伟大斗争事件,或牺牲的伟大革命领袖的名字,作为该区域的名称,各级行政区域,不用数字定名。”这是中央苏区政区地名命名的总体原则。依据此原则,中央苏区先后命名了120余个县域名,归结起来有6种情形:
1)沿用旧名。这是最常见的命名方式,也最易为民众所接受。如吉安县、兴国县、宁都县、石城县、长汀县、连城县等; 2)沿用下级地名,即《暂行条例》中所谓“完全改变之旧区域, 无旧名可沿用者,以该区域内之场名,或大地名,作为该新区域之名”,一般用于新设政区。如洛口县、长胜县、龙冈县、赤水县等。 3)组合地名。一般用于新设政区,如信康县、万安县、汀连县、新泉县、新汀县、会寻安县等。 4)方位地名。如瑞西县、汀东县、汀西县、黎南县等。 5)人名地名。中央苏区先后利用“牺牲的伟大革命领袖的名 字”命名的地名前后有9人10个县:博生县、公略县、太雷县、杨殷县、登贤县、彭湃县(二次二地被命名过)、代英县、兆征县、明光县,分别纪念赵博生、黄公略、张太雷、杨殷、罗登贤、彭湃、恽代英、苏兆征、李明光等9烈士。 6)寓意地名。只有胜利县超越了“暂行条例”命名的“总体原则”。很令人深思!是纪念“胜利”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还是纪念极大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宁都起义的重大“胜利”?抑或是错将叛徒向忠发作为烈士而命县域名,虽然是党的一把手做了革命的叛徒,但我党最后终将取得“胜利”而将原“忠发县”改名为“胜利县”,将“彭湃县”归并到宁都县的呢?
中央苏区唯一的“寓意地名”,很令人产生联想。笔者推想,应为兼而有之。
图5:中央苏区区域图
6、为何《赴市特条》左上角加盖了椭圆形“兴国第十三区××检查”章?这有二种可能,一是持条人李会泇前往古龙岗赶集要途经兴国区管辖的兴国第十三区。二是据该票收藏家曾本清先生考证,该第十三区原为兴国管辖,因管辖常有变化,故有时印章都来不及更换,因此此印为老印章所盖。同理,曾任浦所持《路条》系1932年1月22日,正好是在忠发县更名为胜利县的时间节点上,也有可能加盖的是老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