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章社友是一个勤奋的作家。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的笔下仿佛有一股咕咕的泉水,心头上有着无尽的水源,那些水源顺着他的笔尖,一直在流淌着,就这样流淌出小说、电影、电视剧,还有纪实作品。在他的履历介绍里有文学代表作品:《如梦人生》《雨过天晴》《醒悟》《西峡口》《日落西山》等;影视作品:《农家新歌》《绿水青山》《报复》《日落西山》等;还有电影、电视剧《最后一枪》等,这些作品全部是经过这样一位农民作家在 不停地耕耘、勤奋努力的丰硕成果。
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人们进入到了梦乡的时候,或者是农闲季节,人们出去游山玩水,坐在麻将桌上消磨着许多时光的时候,章社友却是趴在桌子上,摊开稿纸,或者打开电脑,伏案写着自己的文学作品,他的思绪和激情,都在这漫长的寂静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一页一页翻卷着,作品一篇一篇地写了出来,这个时候,也是他享受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刻。
2020年的8月,有中国作家万里行、《中华风》杂志社主持,在河南郑州举办了他的长篇小说《山路弯弯》《黄土地》《鹳河岸边》三部长篇小说的研讨活动。在活动期间,参会的作家、评论家们,感叹的是他的作品不但有一定的质量,且在短时间出版了三部小说感到不可思议,但是这些成果又实实在在地摆在大家的面前,作家们对他这种对文学事业那种虔诚,那样的持之以恒始终不渝的精神所感动。 大家之所以感叹不已,是因为章社友先生已是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了,但在他的身上却有着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这样的年龄,儿女都参加了工作,都已经独立各自生活,日子可谓舒适安逸。可章社友还是每天都想着文学创作的事情,想着怎样将一部部小说成功地写出来,早早地呈献在读者面前,也呈献在自己的亲朋好友面前,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态度。耕耘中他默默无闻,很少在大众面前露面,自己躲在屋子里埋头自己的文学创作。不断地写出新的作品,才是他追求中的完美的人生。正如作者几年前曾经为他写过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当你翻开那些飘着墨香的书的纸张,一页一页,每一页都凝聚着一个农民作家所走过的艰苦历程;每一页都飘散着泥土的芳香,每一页都记录着他倔强的个性,每一页都是一个坚实的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厚重的《黄土地》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章社友先生身上有着的那种向上的精神,正如他的作品历经生活的磨难和不公,终于得到了回报,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无须我们过多地去说教,他近年来,一部一部的作品,厚厚地摆在那里,一个一个的故事映入读者的眼帘,正如人们所说的著作等身,名至实归,章社友算得上其中一员。
(二)
章社友的三部作品,每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着坎坷的命运和不公平的旅程,正如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那样,都在现实的生活中表现出来,面对许多的疑问和迷惑,但是,人们是在迷惑中糊里糊涂地茫然地前行,还是在迷惑中有所醒悟。《黄土地》里主任公章怀德就是这样,他被国民党抓壮丁,投诚解放军,从解放军里又跟着父亲回到家乡,人们选举他当了村长,可是,怎样当好村长,怎样让父老乡亲吃饱肚子,一直在困惑着他,思想上有过矛盾,也有过斗争,甚至在感情用事上有过失误。譬如,《黄土地》下卷: ......每一次运动,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要么成为运动的对象,被列为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要么成为斗争的替罪羊,活靶子,运动的典型和牺牲品。......北堂村的乔老五就莫名其妙地一夜之间成了地主分子,无恶不作的阶级敌人,被拉到大会上进行批斗。.......章怀德根据上级部署,专门组织了一班青壮年,在一片开阔的山坡地上,挖地,打砖,砌炉,然后把那些铁器放进炉子里烧,日夜不停的炼。几日后,钢铁就炼出来了。确切地说,那些铁器被炼成了一块块“铁蜂窝”。章怀德捧着这一块块“铁蜂窝”,百思不得其解: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吗?这“铁蜂窝”又有什么用途啊?章怀德心头一片迷惘...... 正是那些迷茫,章怀德有了另外打算,试图用带领社员们进行真正的农业生产,以便使大家吃饱饭,在讲政治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产阶级的苗的岁月,他被免去了村长的职务。但他还 是不屈不挠地抗争,知道改革开放带来的希望,章怀德又在这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重新站起。书中的章怀德在那个批斗会上因出现事故死去村民乔久运坟前,说的话:“我一定记住你的话,为村民负责,克服一切困难,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久远老哥你就等着那一天吧!” 在主人公章怀德之后,文中又写道他的儿子章社友的悽苦的命运,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说了一些自己独到见解的话,被无端定性为现行反革命,连自己的母亲也牵扯进去。章社友被判15年的监禁,母亲被判5年监禁。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描写可能有着作家自己影子或经历,但是更多的是反映那个年代颠倒黑白的许多小人物的凄惨的命运。
《山路弯弯》的主人公娟子和恋人三宝不甘心农村的寂寞的生活,冲破家庭和旧习惯的势力,来到城里发展,凭借着辛劳和努力,总算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正当他们的事业向前发展的时,三宝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被夺去了生命,娟子怀孕剩下双胞胎,无奈之下,将一个孩子送人。为了养活孩子,为了生活下去。娟子去给人家当保姆,不承想当保姆的这一家,正是她送出的自己的孩子。命运就是这般捉弄人,娟子在当保姆期间,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她为了使自己和孩子能在一起,忍辱负重地一直做下去。母子连心,娟子和自己的骨肉小宝自然而然地有些难分难舍,她和孩子的感情自然超越了生命的价值。------孔太太曾打算将小宝送进幼儿园,可送了两次,小宝病了两次,不吃不喝,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摔,一哭就是一天,幼儿园的而老师都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只有在娟子面前他才会安静一些。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知道娟子与儿子小宝的母子连心。小宝是无意识的依恋娟子,而娟子则是心里面时时刻刻关心着孩子小宝的冷暖。娟子经历了恋人三宝意外的死亡,在没有举行婚礼的情况下生下和三宝的孩子,又将一个孩子送人,为了生活去当保姆,遇到自己的亲骨肉,这样对一个女人的折磨打击往往是致命的,令人心碎的。可是,她坚持下来、命运的不公,她有过幽怨,也有过心灰意冷,在一番矛盾的思想的交织中,他还是选择了坚强。这其实是我们中华民族妇女的一个缩影,表现了母亲的无畏和伟大。
《鹳河岸边》主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从城市到农村,每个人都期望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凭借自己的勤劳而致富,有的凭借着头脑灵活做生意发财;书中的主人公王红保就是靠着自己有文化,头脑灵活去外面做买卖赚钱,在媳妇董娇的支持配合之下,现实在买卖牛的交易中,让人家算计进去,奔跑了半天,最后的结局是没有赚到一分钱,白白搭上钱财和工夫;王红保凭着一腔热血和勇气,经人介绍到一家报社当记者,钱交上去,记者证拿到手,在不长的时间里,也为报社拉来的赞助业务。琢磨着要大干一场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所谓的报社是个假的,这些人分明是一伙骗子,从这里骗到一笔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王红保又一次被骗的很是凄惨。这就是命运。三本小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叙述到他们不同的命运。各自人物的性格有着遇到不尽相同的故事,但是他们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遭遇到不公正,也是生活的必然,他们都没有向困难和命运低头,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人生的方向,走出那些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的沼泽地,向着自己追求的光明迈进!
(三)
作为西峡人的章社有,生于斯,长于斯,一直到了年过六旬,还行走在这块热土上。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遭受过打击和不平,受过委屈和日子的艰难。却仍然深深地对这片土地不离不弃,痛定思痛过后,仍然用行动,用热情在西峡的土地上劳作,思考,并且用智慧和力量,使这里变得更加的美好。
《黄土地》中章怀德的儿子章社友作为北堂村的带头人,他心系群众,带头实干。 .....整个工作一直持续到四月份的时候才结束,看着手头上充沛的资料,以及研究设计小组提供的可供选择的几套方案,章社友总算是舒了一口气。雨润作物生长。四月的天,是将笑挂在脸上的孩子。清澈透明,不见一丝灰尘。但是四月的北堂村,鹳河水刚刚泛起涟漪,开春的气息浓浓地洋溢在迎风飞舞的柳枝上,忙碌了整个季节,如今依旧忙碌。清明的雨已经将要下得痛痛快快的时候,北堂村人已经只剩下一件事情,就是干!干!干!
《山路弯弯》的娟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儿子们又一次回到自己的身边,她的最大心思和愿望,是让这个村庄改变过去的模样。眼看一个月过去了,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各自忙碌着,而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娟子对这里的一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自然赋予的优美风光,勤劳朴实的村民,茂密的果林,纯净的泉水,而这些城里难得一见的丰富资源在这里却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究其原因就是这山里的闭塞,观念落后,思想的解放,娟子暗下决心要让这里变个样,要让这里富起来。
《鹳河岸边》的王红保在技革新中是黄狮村的猕猴桃新品种在市场上畅销,而作者怀着对黄狮村的热情和憧憬,用优美的语言赞扬着黄狮村的发展、变化和美丽。"盛夏时节,走进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一幅美丽乡村的和谐画卷映入眼帘:一望无际的猕猴桃生态长廊绵延不断,一座座样式新潮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连村入户、四通八达,一辆辆私家小轿车穿梭在乡间小路,文化大院、灯光球场、草坪绿地和村庄连为一体.......谁也不会想到,十年前这个“穷得丁当响”的落后村,如今却成了全市文明新村的样板村。″
在这些段落的文字里,我们读到作家章社友对生活的深入,对创作的认真,文笔的细腻,这些优美的文字里,读到一个作家对家乡的那种深情的依恋,和对家乡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他在尽自己对乡情故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如作者在《黄土地》的序言中说:我的家乡地处豫西伏牛山区,有建县2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典故习俗、人文情怀、风土人情等等情愫深深地熏陶了我,恐龙蛋化石的大量发现使西峡县一跃成为世界九大奇迹的恐龙之乡。所以,我对这一方热土有着一种鱼水相依的情节和恋恋不舍的情怀。
(四)
在郑州举办的《黄土地》《山路弯弯》《鹳河岸边》三本作品研讨会期间,面对作者三本厚厚的书作家及评论家们能够深深地明白,这些文字的背后,是作者多少年抑或一辈子在生活中积累,是作者在逃避着许多的喧嚣和热闹,一个人在寂寞里思考、思索。处心积虑的构思,还有真正地使自己在电脑旁一个字一个字的敲打。在长篇小说《黄土地》序言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辛劳,是怎样的一种坚持和不懈努力。
《黄土地》从构思创作,作者整整花去十年时间,正所谓“十年磨砺,始见刀锋”。真正动笔写作、修改到脱稿不到两年时间,而从构思至动笔却用了九年多,这期间真可谓绞尽脑汁、好事多磨。作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农民的生活习俗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按理写作起来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可往往一动笔却无法写下去,感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三番五次推倒重来。这一段文字是作者真实的经历和感受,使我们看到作者的每一次文学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再三地思考,三番五次地推倒重来,经过了许多的反复和推敲,才能使作品脱颖而出。大家一致认为章社友的作品《黄土地》有如作家陈忠实《白鹿原》的大气;作品《鹳河岸边》《山路弯弯》有如作家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的憨厚朴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