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丕显、黄道、黄知真
编前的话 新四军,先有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的建立,后有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的重建;新四军既有皖南事变遭国民党的重创,也有江南茅山抗日根据地、东进序曲的辉煌。十万铁军,十万支打击日军的钢枪。从巍峨大山到江淮河汉,成千上万新四军英雄儿女不死的魂灵,巍峨伟岸!
我的“新四军战斗在江淮河汉”的系列,专以记录革命先辈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血与火的战斗!许多文章的一些内容也曾见诸于网络,流传过多,难免有误。而我所发文章,不是我曾亲见过这些老革命家的作者,就是文章经过我的编辑加工,并送作者共同作战的新四军老战友或同一年代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审定。
新四军战斗在江淮河汉之二:新四军南昌办事处的建立
黄知真和其父黄道先后都是新四军江西地区部队初创时期的领导人,曾任新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秘书长、组织部长。民运部长等职。新四军初创时期担任与国民党江西当局的谈判代表。新中国成立后,黄知真曾任江西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省政协副主席。本文是黄知真同志在江西省担任领导时的回忆。
1937年11月,项英同志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回到南昌,奉中央和长江局指示,同陈毅、曾山共同筹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组编新四军。与此同时,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成立,地点设在南昌市书院街2号危家大屋。
1938年1月,黄道同志由中共闽赣省委书记调任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并接任南昌办事处主任。当时,东南分局和办事处在一起办公,东南分局许多对外事务都是由办事处办理或以办事处名义办理,挂出的牌子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驻赣办事处,办公地址迁往原新四军军部驻地三眼井高升巷1号张勋公馆。
张勋公馆是一栋两层的洋房,东南分局机关住二楼,办事处机关住一楼,每间房子陈设都很朴素、简单,除黄道同志因工作需要接待各界人士多一间简单的会客室外,其他领导同志都是一人一间或几人一间, 每人一张木板床、 一张三斗桌和一个洗脸架,洋房旁边的一栋平房是电台和其他工作人员住宿的地方。
东南分局委员有项英、陈毅、袁国平、张云逸、邓子恢、黄道、曾山,书记项英,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曾山,组织部副部长涂振农,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黄道,宣传部副部长朱镜我,统战部副部长薛尚实,妇女部部长陈少敏(后为李坚贞),青年部部长陈丕显,秘书长温仰春;我和赖大超(后还有杨斌)在青年部任干事,罗孟文在组织部任干事,李跃平在宣传部任干事,贺怡在妇女部任干事。随分局机关经常在南昌的是曾山、黄道同志,项英、陈毅、袁国平、张云逸、邓子恢等同志主要在前线。
办事处机关更加精干,黄道任主任,没有副主任,李家庚(郑伯克)任秘书(大家都叫他秘书长),还有吴华友、胡金魁、卢伟良等几位副官,分管联络、保卫和行政工作。
办事处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东南分局的领导下,以公开、合法的身份处理我党我军在东南地区需用办事处出面办理的各项事宜,即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党的各项抗日救国主张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以教育人民、团结人民、鼓舞人民;积极组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包括国民党上层人士,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赴国难;向延安和新四军前线输送进步青年和军用物资,掩护东南分局的活动,处理东南分局委托办理的各项事务。
办事处成立时,上海、南京已经沦陷,日寇的铁蹄正踏进江西北部,南昌成为最靠近前线的大城市。许多沦陷区的抗日团体、文化界人士、进步青年和流亡学生纷纷汇集南昌,整个城市热气腾腾,处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之中,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各项抗日救国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平型关首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许多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络绎不绝地来办事处联系。办事处也敞开大门,夜以继日地积极做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把外地和本地爱国青年组织起来,成立许多抗敌救亡团体,如江西省青年服务团、红十字会上海煤业救护队、平津沪学生流亡团、青年抗敌后援会、南昌农民工作团等。这些团体在党的领导下,都建立了我们党的组织,培养和吸收了一批优秀青年人党。他们采取文艺演出、街头宣传、各种集会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一时间,《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青年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歌曲响彻南昌城的大街小巷, 激励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热忱。
办事处还组织进步青年,学习我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和马列主义书籍,培养革命骨干;组织各界力量,支持抗日前线,开展大规模的拥军慰问活动;组织抗日募捐, 动员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方。
为了将南昌的爱国青年组织起来,黄道同志与当时在南昌的农工民主党人士王枕心等商议,争取建立一个合法的青年组织。王枕心还建议:“争取与江西省政府合办。若不合办,他们就可以找到借口,处处设置障碍,随时提出刁难,这样反而不好。”大家共同商定:“一定要肯定这个组织是一个群众性的青年抗日组织, 这一点决不能含糊。”于是我们一同找江西省国民党当局协商,几经周折,商定共同组建江西省青年服务团,由省政府出经费,请熊式辉当团长,由王枕心任总干事, 我们则派夏征农(原上海市委书记)参加干事会的领导工作;并派一批同志到该团担任各大队负责人,成立由余昕、郭敏、邛劲知等同志组成中共临时总支部,积极按照党的指示开展工作。由于取得了合法地位,青年服务团很快发展成为江西省最大的青年救亡组织,千余名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活跃在各条战线上。新四军领导同志对这批青年学生十分重视,为争取、教育广大团员,曾山给参训青年作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等报告,还应文化界的邀请,由陈毅同志作了《关于游击战争》的讲话。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教育和吸引了大批青年团结在我党周围,并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当国民党顽固派准备把青年服务团合并编人他们的部队时,我们及时地将1000多人安全地送往新四军。在此期间,办事处还遵照党的指示,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西安吴青训班选送了大批优秀学员,为部队输送了许多专门人才。
东南分局和办事处还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一批舆论工具。由青年部主办的 《青年团结》,通过地下党的同志创办《妇声》杂志,还一度同党外友好人士合编过《剑报》的部分版面。黄道同志还为生活书店在南昌筹办分店,亲自出面与各方交涉,排除种种阻力,于1938年初在百花洲正式开业。通过生活书店,发行《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问题》《联共(布)党史》和《论持久战》等马列主义理论著作,《西行漫记》等文艺著作和《新华日报》《抗敌报》《解放》《群众》 等报刊。办事处为了加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各党派知名爱国人士做了大量工作。那时,我们经常举办招待会、恳谈会、讲演会等,在各界人士中广交朋友,建立友谊,以求对抗日救国取得共识。同办事处发生联系的国民党上层人士有李烈钧、彭程万、李中襄、王冠英和蒋经国,各党派在赣的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有许德珩、孙晓村、孙起孟、 王造时、 罗隆基、雷洁琼、陈席珍、王枕心、刘九峰、漆裕元等。
办事处还有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新四军各部队采购与运送武器装备、通讯器材和药品等,这些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宋庆龄先生和海外侨胞曾多次从东南亚和香港筹集大批医疗器械、通讯设备支援新四军。我们还积极组织各抗日团体为前线护送。红十字会上海煤业救护队的几十辆汽车,曾在这个时期内日夜奔驰在运输线上,把从上海、安徽、江西、江苏等地支援前线的物资和各方面人才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
|